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学校美育的重新定位和现代建构(2 / 3)

再次,目前学校美育的现状也不容乐观。目前学校美育之困境的造成,既与社会文化环境有关,又与教育体制,教育思想分不开,同时也是由于对美育本质的模糊认识所致。其一,目前学校美育受到当代社会文化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干扰,而学校美育的力度与这种干扰的强度不成比例,形成较大反差,学校美育的内容和形式相对落后,其作用和效果相对有限,中小学教师在一个学期中苦口婆心地教育所取得的成效可以在一个假期中丧失殆尽,大学教师辛辛苦苦教了四年所达到的效果抵不上毕业分配所带来的思想波动。其二,学校美育在学校中受到智育的排挤,而所谓“智育”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考试和升学率,由于目前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升学率成了支配学校教育的指挥棒,普遍存在以升学率评校、评教、评学的情况,相形之下,美育变得可有可无,其重要性在思想上得不到确认,甚至在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上都得不到保证。其三,目前学校美育的目的和内容不明确,一般偏重于初步的艺术鉴赏和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人文导向的目标感不强烈,造就新型文化品格的目的尚未真正确立,同时美育的形式也偏于陈旧、落后和单调,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不够,严重影响到美育实施的水平和效果。

最后,当前学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适应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培养“四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如前所述,在当前社会经济体制转型的大背景下,人的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的问题显得十分突出,人的文化品格的重建尤显急迫,但是目前学校美育并未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制订相应的实施方案,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方面存在着不相适应的情况。

总之,明确当前学校美育的重新定位和建构这一目标,并将其落实在培养和造就新型的文化品格之上,这不仅具有充分的现实依据,而且也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三通过以上关于学校美育重新定位和建构的客观依据和必要性的考察,我们对于美育的本质可以在更高的层面上形成更加确切的认识。

首先,美育并不是具体的艺术教育,也不是单一的情感教育,美育有着更高的目标和更丰富的内涵,它是美学这门“人的哲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充分体现着美学的人文精神。美学以对于永恒的宇宙之谜和深邃的人生真谛的思索、追踪和破解为使命,它通过对于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对于存在价值的不断追问和对于生命意义的最高阐释而为人类进步提供有力的人文导向,为历史发展增添巨大的精神动力,美学关心的是人的本质、价值、潜力、目标、成就等一系列终极性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和优化人的情感生活、文化素养,价值取向、精神旨趣等根本性的问题。美学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得美育的重新定位具有内在的依据,当代学校美育应高扬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和人文导向,以培养和造就青少年新型的文化品格为神圣使命。

其次,强烈的人文精神和深切的人文关怀也就把美育与德育区分了开来。德育偏重于思想观点、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而美育则偏重于精神素质和文化品格的培养,与德育相比,美育进入了更为宽广的文化领域,更富于文化的意味,这一点也就决定了美育与德育在内容、形式和性质上的重大差别。

其一,德育是一种规范教育,它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理智力和意志力,使之能够按照一定的社会准则和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思想行为,而美育则是~种发展教育,它注重在审美过程中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和建构力,并按照一定的美学原则去引导他们发展个性和人格。其二,德育是以理服人,重在说服、训示和灌输;而美育则是以情动人,重在引导、启发、劝诱,它要调动学生自身的感受、体验和领悟,依靠学生精神的自我建构,来达到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因此这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教育,在美育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其主动性和自由度。其三,德育注重社会人格的培养,强调个人对于社会的服务;美育则注重个体人格的培养,更多关心青少年的个性发展,更多强调实现自身价值、发挥个人潜力、健全个性心理和提高个人素质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建立一种更加合乎人性的、合理完善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准则。总之,拿德育与美育作比较,前者偏于社会尺度,后者偏于个性尺度;前者遵循现实性原则,后者遵循理想性原则;前者持社会本位,后者持人本位,因此尽管美育与德育可以相互渗透、补充和辅助,但是二者却不能相互包容、取代和排斥。

再次,美育的人文精神在本质上是形而上的,理性化的,带有很强的理想色彩,它常常表现为一种人文理想。这种人文理想只是一种价值观念,它不完全属于知识的领域,是一种价值界定意义的界定,它通过提供某种信念和信仰的概念、范本以凝聚整个社会的精神结构,使得时代精神、社会心理和民族风尚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之上,使得人们的社会行为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行为保持一种健全、合理、向上的趋势,进而有效地达到一定的社会目标。一般说来,健全的社会价值体系必须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现实价值观,一是理想价值观。这二者相互抗衡、相互制约,使得整个社会得以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中向前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价值体系的建立也必须有这两个部分,现实价值观讲究功利性、实效性、自主性和本位性,凭借这种现实价值观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但是也可能导致金钱至上、唯利是图、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等不良风气的滋蔓,这就需要理想价值观来加以制约,加以引导,以信念、信仰的冲动力来制衡经济的、物质的冲动力,理想价值观并不强求人们必须如何行事,而是靠信念、信仰的精神力量感召人们应当如何行事,进而形成一种既讲究实效。又承担道义,即主张竞争,又鼓励互助,既承认利益原则,又强调义利并重,既保护个人利益,又明确社会义务,即重视行为的目的性,又提倡手段的合理性这样一种整体社会价值体系。学校美育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人文理想便归属于理想价值观的范畴,它通过向青少年提供某种审美理想的概念和范本,对其人生态度、人格境界、心理结构、文化素养发挥规范和引导作用,进而培养和造就一种新型的文化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