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甲戌天津旧城踏访记——一次文化行为的记录(1 / 2)

甲戌岁阑,大年迫近,由媒体中得知天津旧城将被彻底改造,老房老屋,拆除净尽,心中忽然升起一种紧迫感。那是一种诀别的情感,这诀别并非面对一个人,而是面对此地所独有的、浓厚的、永不复返的文化。

天津旧城自明代永乐二年建成,于今五百九十余年矣!世上万事,皆有兴衰枯荣,津城亦然,有它初建时的淳朴新鲜,一如春天般充满生机;有它乾隆盛世的繁茂昌华,仿佛夏天般的绚烂辉煌;有道咸之后屡遭挫伤,宛如秋天般的日益凋敝;更有它如今的空守寂寞,酷似冬天般的宁静与茫然……而城中十余万天津人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于此,渐渐形成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态,并留下大量的历史遗存保留至今。这遗存是天津人独自的创造,是他们个性、气息、才智及勤劳凝结而成的历史见证,是他们尊严的象征,也是天津人赖以自信的潜在而坚实的精神支柱。而津城将拆,风物将灭,此间景物,谁予惜之?于是,本地一些文化、博物、民俗、建筑、摄影学界有识之士,情投意合,结伴入城,踏访故旧。一边寻访历史遗迹,一边将所见所闻,所察所获,或笔录于纸,或摄入镜头。此间正值乙亥春节,城内年意浓郁,市井百态无不平添一层迷人的民俗意味。摄影界人士深感这是老城数百年来最后一个春节,于是举行“春节旧城年俗采风”活动。大年期间,乃子午交时的新年之夜,都立在城中凛冽的寒气里,摄下这转瞬即成为历史的画面。各界专家还联合穿街入巷,寻珍搜奇,所获甚丰。勘察到失传已久的明代文井、于今仅存的八国联军庚子屠城物证、唯一可见的徐家大院的豪门暗道、义和团坛口旧址及大量历史遗迹和散落在城中各处的建筑构件之精华。既做了现场的拍摄录影和文字登记,又转入书斋进行考证与研究。天津大学建筑系师生也加入进来,对城中一些风格独具的典型宅院进行测绘,此举应是有史以来对旧城文化一次规模最大的综合和系统的考察。

我称此举是一次文化行为。

文化行为是以强烈的文化意识为出发点,进行具有深刻文化目的之行动。这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成果,一个是过程。成果是指通过这一行为获得新的文化发现;过程是指通过这一行为所引起世人对文化的关注。应该说,这两个目的——成果与过程——同等地重要。或者说,文化人更注重后者,即过程。因为这过程针对世人,也影响着后人。

特别是中国虽然是文化久远,但朝代更迭太多。每一朝代的君主为表示自己开天辟地,则必改址迁都,废除旧制,视前朝故旧为反动。因而使我们很少从文化意义上确认古代遗物的价值。文化随同朝代,一朝兴必一朝亡。悠远的文化都被阶段性地断送掉了!

此外,中国自古是农业国,秋衰而春荣,故尤重“新春”中的“新”字。新是对生活美好前景的憧憬和期望。故常言“旧的不去,新的不来”“除旧迎新”“万象更新”。对新的崇拜的反面,即是对旧的废弃。近世又多了“破旧立新”和“砸烂旧世界”的口号,古代遗存自然荡涤无多。虽说我们创造了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同时我们又在无情地毁灭自己的创造。倘若今日站在中原大地上极目四望,这中华文化的沃土理应有着极浓厚的历史意味,而我们所能看到的,却是野树荒坡、草丘泥河,好像这大地上什么也没发生过……

也正为此,津城早已破败不堪,数万人拥挤在这狭小的历史空间里,残垣断壁,低屋矮房,烂砖碎瓦,确是应当改造;为人民改善生存环境和生活现状,确是功德无量之盛举!然而面对着这座积淀深厚又破坏惨重的文化古城,难道还不去反省——我们这个文化大国又是多么需要文化!这文化不是文化知识,而是文化意识。懂得文化之价值,具有文化之眼光,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先提下,再建设现代文化,而不是为了建设新的去破坏历史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