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音乐之声》与音乐之城(1 / 3)

只要美国的游人一到萨尔茨堡,一准会兴致勃勃地到那部好莱坞经典影片《音乐之声》的拍摄景地,去亲眼看看那些美丽得近乎仙境的风景。其实,不只美国人,无论哪国游客,只要看过《音乐之声》,全都会对影片中这些神奇而迷人的景观充满好奇。

然而我的一位萨尔茨堡的朋友却说,真正的萨尔茨堡人很少有人看过这部影片。

你问他们那首已然传唱全球的电影歌曲《雪绒花》,是不是这里的山歌或乡间小调,他们会撇嘴一笑说:不,那是美国人的歌!

但是,不要以为萨尔茨堡人心胸狭窄——不愿意承认他们这座诞生过莫扎特和卡拉扬的音乐圣城受惠于一部大众化的好莱坞电影。因为,这里确实有过特拉普少校与家庭女教师玛丽娅的爱情故事,也有过一支非常出色的“家庭合唱团”,但真实的故事远比电影的故事动人得多。

真实的故事

当年奥匈帝国时代的疆域,要比今天的奥地利的版图大得多。奥地利曾经拥有海军,特拉普的父亲就是一位海军上校。特拉普受到家庭影响,年轻时就把终生的理想融入大海中乘风破浪的战舰上,后来真的成为海军军官,并且建功立业,受到皇帝约瑟夫一世的器重,成为一名海军少校。可是“一战”结束后,奥匈帝国解体,奥地利失去了“领海”,特拉普的事业、抱负连同理想一同毁灭。更不幸的是,他故去的妻子留下七个孩子无人照看。当地的修道院派来一名修女来做家庭女教师,帮助他维持这个庞大而松散的家庭。她就是玛丽娅。

真实的特拉普比电影《音乐之声》中的特拉普英俊和高贵得多。宽阔的前额,蓄着浓密的小胡子,炯炯的目光,深邃而又刚毅,而且一直到老都是腰板挺直,显出军人的气质。这样一比,电影中的特拉普,很像一名体育教师。但影片里的玛丽娅要比真实的玛丽娅漂亮得多,电影中的玛丽娅更像美国人,而生活中的玛丽娅是典型的奥地利女子,身体壮实,骨架很大,脸盘也大,很早便发福。

玛丽娅出生于1905年,两岁时就成为孤儿,由姑母收养,住在维也纳。姑母是个很有眼光的人,所以玛丽娅小时候受到严格和完备的教育。从她留下的一张孩童时的照片看得出,她脸上有一种孤儿特有的早熟及自信。所以她成年后来到萨尔茨堡修道院做修女时,就被院长看中,挑选出来,把她派到特拉普家中担任一年的家庭教师,并很快赢得孩子们的喜爱与信任,平日缄默不语的特拉普对她也萌生了爱意。

我在市中心粮食街附近一个小剧场里,看过一段关于玛丽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美国回家探亲的纪录片。她满头白发,胖胖而柔和的身体穿着萨尔茨堡的民族裙装。她回忆起当年特拉普向她求婚时的情景,她说她吓得跑回修道院,修道院里的人都叫她回去结婚。她哭了,但还是回到特拉普身边,因为她心里也十分敬爱这个惯于沉默和富于原则的男人。她一边回忆,一边抹泪,她哭得委屈、害怕、害羞,好像回到当年。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居然还保持着少女时代纯洁的感情,很令人感动。正是这样,她成了特拉普家中的太阳。后来,她给特拉普家庭又增添两个新成员。

1935年,一位名叫瓦兹内的神父发现了这个家庭有一种特殊的共有的才华,就是清纯无瑕的歌喉与自然而动听的音质。而这个被玛丽娅的爱心凝结起来的家庭,和谐融洽,亲密无间,又是最终成为一个家庭合唱团的基础。在瓦兹内的帮助下,一个非凡的合唱团形成了。最初只是电台转播他们的歌声,后来在萨尔茨堡音乐节的合唱比赛中竟然荣登榜首,由此便开始了他们的合唱生涯,从萨尔茨堡唱到全奥地利,由国内唱到国外,渐渐在欧洲有了一些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