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三章 绕行吉尔吉斯山脉(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从此东南千余里至怖(敷发反)捍国。

赭时国,方圆一千多里,西界接临叶河。全境东西狭窄,南北很长。土质物产、气候状况都与笯赤建国相同。国内有城池几十座,各有君主长官,而没有总的首领,全都隶属突厥。

从此向东南行一千多里,抵达怖捍国。

(2)塔什干

岁月总无尽,山峦终有头。吉尔吉斯山脉终于不在阻挡玄奘了,他便停止西行,转而向西南。可《大唐西域记》中有“从此(笯赤建国)西行二百余里至赭时国(唐言石国)”,赭时国在笯赤建国西方二百余里(唐时距离单位),而塔什干在希姆肯特南方偏西“赢百里”。希姆肯特即为唐时的笯赤建国,那么,今日的塔什干非昔日之赭时国(石国)么?资料证明,今日的塔什干就是昔日的赭时国(石国)。你我会产生种种疑惑,因为《大唐西域记》中两国(城)间位置、距离与当今测量不符。其实原因很简单,造成两地位置飘忽的原因,只是由于“塔什干”有新旧之分。“旧塔什干”在今塔什干西南约50公里处,昔日因其地理位置优越,是吉尔吉斯草原与粟特地区之间的交通要冲,又因其处于北方游牧民族经常占领区与中亚绿洲城邦小国之间,乃沟通中西交通的丝绸要道,一度繁荣无比,曾是中世纪时锡尔河北的最大城市,清真寺、陵墓等古迹大都集中于此。1966年4月26日清晨的一次强烈地震几乎将全城变为废墟,使30万人无家可归。震后城市进行了大规模重建,并在市内广场上矗立起一座特殊的纪念碑,以使人们永远铭记住这场重大的自然灾难。纪念碑是一块巨大方石,一面有裂缝,另一面刻有一钟面,指针指在5时24分,即地震突发的时刻。

重建后的塔什干是一座新型的欧洲化的市。从空中鸟瞰,它宛若浮在绿海上的花园,青葱秀丽。塔什干也是中亚惟一兴建了地铁的城市,这里地上交通发达,地下地铁环绕全城,交通十分方便。市内,街道宽阔,绿树成荫。新建的歌剧院、电视台、运动场等大型公共建筑和高层住宅,造型明快,间以花园、广场、喷水池、纪念碑等,错落分布在新旧城中。现存的古迹有15、16世纪的宗教建筑和陵墓,其中的巴拉克汗——马德拉斯(神学院)已成为中亚和哈萨克穆斯林理事会总部。市内还设有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艺术宫、博物馆、公园等。工业多与棉花、纺织机械及纺织有关。

塔什干塔

塔什干还是国际文化交流的场所,这里举办过亚非拉国际电影节、各种国际学术讨论会。每年夏秋季节,世界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争睹这座名城的风采。

塔什干的棉花生产非常闻名,工业多与棉花、纺织品及纺织机械有关。塔什干是中亚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有数条重要的铁路由此经过。在公路交通方面地位亦十分重要,而且与各重要城市有航空来往。塔什干是共和国的文化中心,乌兹别克科学院及诸如中亚石油工业研究所、中亚地质研究所、小农业研究所都设在该城。此外有19所高等院校,200多座图书馆,10座剧院,8座博物馆和展览馆,也为塔什干这座文化名城增色不少。

塔什干地处中亚心脏地带,骄阳之下,沙浪滚滚,故素有“荒原”之称。因此,水在这里显得尤为珍贵。相传一位美貌的公主许诺愿嫁给能引水灌溉荒原的勇士,以解当地居民缺水之难。于是,一位名叫法尔哈德的勇士便设法把一块巨石投入河中,来提高水位,引锡尔河水灌溉荒原。后来这位勇士得知公主因受骗含恨自尽,也殉情自杀了。今天,人们已从奇尔奇克河引出了一系列渠道,使塔什干市内水渠交叉纵横,基本解决了水的问题。现在,人们在塔什干附近仍可见到一块称为“法尔哈德”的巨大岩石,不过,岩旁已同样建起了以“法尔哈德”命名的水电站和水库。

4、费尔干纳盆地

(1)怖捍国

怖捍国,周四千余里,山周四境。土地膏腴,稼穑滋盛,多花果,宜羊马。气序风寒,人性刚勇,语异诸国,形貌丑弊。自数十年,无大君长,酋豪力竞,不相宾伏,依川据险,画野分都。

怖捍国,方圆四千多里,群山环绕四周。土地十分肥沃,作物茁壮茂盛,花草果木繁多,适宜放牧羊马。气候寒冷多风,居民性格勇烈;语言异于其它各国,体形面貌丑陋不堪。几十年来,该国并无最高君主,各地部帅互争雄长,彼此不相臣服,凭借河流,据守天险,从而划分疆域,占领城池。

(2)费尔干纳

据资料记载,怖捍国即今日中亚费尔干纳盆地,费尔干纳盆地大部分属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这里是昔日的大宛国,其地素以汗血宝马和甜美的葡萄酒著称。可令人费解的是,玄奘路经此地,并没有留下关于汗血宝马和葡萄酒的只言片语。佛教对于酒肉有所忌讳,作为一名虔诚的佛教徒,玄奘对于葡萄酒“选择性”忽视也便不难理解了;而汗血宝马曾引发了汉武帝对昔日大宛国的征讨,对于汗血宝马的忽视,难道出于他对战争的厌恶么?我们也只能作此推测了。不管玄奘如何看待昔日的那场“夺马之战”,我们来到此处,却不能再忽视汗血宝马,因为有关大宛国的一切传说,都从汗血宝马开始。

费尔干纳盆地

《汉书》记载,大宛国贰师城附近有一座高山,山上生有野马,奔跃如飞,无法捕捉。大宛国人春天晚上把五色母马放在山下,野马与母马交配了,生下来就是汗血宝马,肩上出汗时殷红如血,胁如插翅。在中国历史文献中,阿哈尔捷金马被称为“天马”和“大宛良马”。据说,史书中的“汗血宝马”即源自阿哈尔捷金马。其原产于土库曼斯坦科佩特山脉和卡拉库姆沙漠间的阿哈尔绿洲,是经过三千多年培育而成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马种之一。阿哈尔捷金马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常见的毛色有淡金、枣红、银白及黑色等,步伐轻盈,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强。目前,汗血宝马的最快速度记录为84天跑完4300公里。德、俄、英等国的名马大都有阿哈尔捷金马的血统。阿哈尔捷金马历史上大都作为宫廷用马。亚历山大·马其顿、成吉思汗等许多帝王都曾以这种马为坐骑。

中国对“汗血马”的最早记录是在2100年前的西汉,汉初白登之战时,汉高祖刘邦率30万大军被匈奴骑兵所困,凶悍勇猛的匈奴骑兵给汉高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而当时,汗血宝马正是匈奴骑兵的重要坐骑。

汉武帝元景四年(公元前112年)秋,有个敦煌囚徒,捕得一匹汗血宝马献给汉武帝。汉武帝得到此马后欣喜若狂,称其为“天马”。并作歌咏之,歌曰:“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骋容与兮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

仅有一匹千里马不能改变国内马的品质,为夺取大量“汗血马”,中国西汉政权与当时西域的大宛国发生过两次血腥战争。最初,汉武帝派百余人的使团,带着一具用纯金制作的马前去大宛国,希望以重礼换回大宛马的种马。可是大宛国王也许是爱马心切,也许是从军事方面考虑,不肯以大宛马换汉朝的金马。汉使归国途中金马在大宛国境内被劫,汉使被杀害。汉武帝大怒,“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遂作出武力夺取汗血宝马的决定。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命李广利率领数万骑兵,行军4000余公里,到达大宛边境,但初战不利,竟惨遭兵败,汉朝大军只好退回敦煌,回来时人马只剩下十分之一二。三年后,汉武帝再次命李广利带兵6万,马3万匹,牛10万头,率军远征,而且还派了两名相马专家随军前去大宛国。此时大宛国发生政变,无力应战,便与汉军议和,允许汉军自行选马,并约定以后大宛每年向汉朝选送两匹良马。汉军选良马数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马3000匹,凯旋而归,可是经过长途跋涉,到达玉门关时仅余汗血马1000多匹。

汗血马从汉朝进入我国一直到元朝,曾兴盛上千年,但是最终却消失殆尽。从史料看,当时引进的汗血马数量虽然相当大,雌雄比例也比较适中,但是由于中国的地方马种在数量上占据了更大的优势,任何的引入马种,都走了以下的模式:引种——杂交——改良——回交——消失。在这一过程中,“汗血马”因自身的缺点而遭受后人弃用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汗血马虽然速度较快,但是它体形纤细,相对负重能力不强,在古代冷兵器时代,士兵骑马作战,身批甲胄、手提兵器,重量相当大,因此更愿意选择粗壮的马匹。并且由于汗血马不能驾辕,而粗壮的蒙古马则无此劣势,最后导致几乎所有的从中亚、西亚引入的种马尽皆消亡。

传说中的汗血宝马

关于汗血马名称的由来,历来争论颇多。相传马在高速奔跑时体内血液温度可以达到45℃到46℃,但它头部温度却恒定在正常体温40℃左右。据此,有关动物专家猜测:汗血马毛细而密,这表明它的毛细血管非常发达,在高速奔跑之后,随着血液增加5℃左右,少量红色血浆从细小的毛孔中渗出也是极有可能的。郑亦辉教授提出了一种猜测:流汗如血仅仅是一种文学上的形容。马出汗时往往先潮后湿,对于枣红色或栗色毛的马,出汗后局部颜色会显得更加鲜艳,给人感觉是在流血,而马肩膀和脖子是汗腺发达的地方,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汗血宝马在疾速奔跑后肩膀和脖子流出像血一样鲜红的汗。

现今全世界汗血马的总数量非常稀少:一共只有3100匹左右,产于土库曼斯坦,并当做国宝赠送他国。因此被土库曼斯坦奉为国宝,并将汗血马的形象绘制在国徽和货币上。2010年7月8日,三匹珍贵的汗血宝马正式亮相苏州白马涧景区,吸引了许多苏州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亮相苏州的三匹汗血宝马,身价总额高达两千万元人民币,这让许多人既惊讶又好奇,争相与汗血宝马拍照合影留念。

5、克孜勒库姆沙漠

(1)大沙碛

从此西行千余里,至窣堵利瑟那国。窣堵利瑟那国,周千四、五百里,东临叶河。叶河出葱岭北原,西北而流,浩汗浑浊汨,汨淴漂急。土宜风俗,同赭时国。自有王,附突厥。

从此西北入大沙碛。绝无水草。途路弥漫。疆境难测。望大山寻遗骨。以知所指。以记经途。行五百余里至飒秣建国(唐言康国)飒秣建国。

从此向西行走一千多里,抵达窣堵利瑟那国。窣堵利瑟那国,方圆一千四、五百里。东境濒临叶河。叶河发源于葱岭北端,流向西北,水波浩荡,水色浑浊,水流湍急。当地物产、风俗习惯,与赭时国相同。本国立有君主,但是依附突厥。

从这里向西北方行走而进入大沙碛,绝无水流与植物。一片茫茫,无路可寻,四方疆界难以确定。只有遥望大山,寻觅已故行者的遗骸,才能得知方向,辨识路径。行走五百多里后,抵达飒秣建国(唐语称“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