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7、换位思考(1 / 1)

原文

凡人欲养身,先宜自息欲火,凡人欲保家,先宜自绝妄求。精神财昂,惜得一分,自有一分受用。视人犹已,亦宜为其珍惜,切不可尽人之力,尽人之情,令其不堪,到不堪处,出尔反尔,反损已之精力矣。有走不尽的路,有读不尽的书,有做不尽的事,总须量精力为之,不可强所不能,自疲其精力。余少壮时多有不知循理事,多有不知惜身事,至今一思一悔恨,汝后人当自检自养,毋效我所为,至老而又自悔也。

——刘清之《戒子通录》

白话

人们要想保养自身,就应当先抑制内心的欲望之火;人们要想保全家庭,就应当先丢弃非分的追求。精力和财富,节省一分,就会多留一分供日后享受。对待别人的精力和财富,也要像对待自己的一样,也应当替他珍惜节省,千万不要竭尽别人的力量,伤尽别人的感情,令别人无法忍受,到实在无法忍受的时候,别人就会反抗,这样一来就会损耗你自己的精力。世上有走不完的路,有读不完的书,有做不完的事,必须根据自己的精力适当去做,不能够勉强去做力不能及的事,使自己筋疲力尽。我年轻力壮时不明白这个道理,经常做出不顾惜自家身体的事,至今想起来就十分后悔。你们这些后生应当自我反省,自我保养,不要效仿我的做法,以免年老又追悔莫及。

家训史话

孟子见了梁惠王,梁惠王说:“我治理梁国,真是费尽心力了。河内地方遭了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同时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河东遭了饥荒,也这样办。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战鼓咚咚敲响,枪尖刀锋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吗?”

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鱼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季节拿着斧头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分给百姓五亩大的宅园,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绸了。鸡狗和猪等家畜,百姓能够适时饲养,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碍他们的生产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实行王道,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现在的梁国呢,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梁国来了。”

古训今鉴

中华民族自古便有仁爱的精神。孟子曾经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庄子也说道:“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国际上也是如此:司汤达告诉大家“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印度谚语中更是有“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时也没有人来扶助”……

每个人都需要懂得换位思考,懂得爱惜自己和爱护别人同等重要。我们为他人所付出,他人必对我有所回报,送人玫瑰,手留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