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12章 戴上“傻人”面具,大愚者最容易生存(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位职场新人的故事:

付研是公司新聘任的总经理秘书,这天,付研去总经理那儿取文件。“总经理,您好,昨天我交给您的文件签字了吗?”付研小心地询问道。“什么文件?我怎么没有看见,你这个秘书是怎么当的……”可能此时总经理心情不好,把付研数落了一顿。付研心中嘀咕:“我把文件交给您的时候,副总也在,我们都看见您将文件放在桌子上了。”付研本想把这话说出来的,但她还是硬生生地吞回肚子里。她平静地对总经理说:“对不起,我现在回去找找那份文件。”于是,付研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把电脑中的文件重新调出来再次打印。当付研再把文件放到总经理的面前时,总经理连看都没看就签了字。

付研是在总经理的身边干得最长久的一位秘书,公司里的人都觉得付研很能干。其实,付研要是忍受不了委屈,非要事事和总经理辩个清楚、论个高下,可能早就离开公司了。

让步是一种智慧,屈服是一种手段。世上之事,没必要都争个水落石出。如果你分毫不让,一味地据理力争的话,那么即使占了上风,也不算是真正的冠军,起码你缺乏那份宽容的气魄。而且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事,不可能每次都占据上风,总有不得不让步、不得不屈服的时候。在这一点上,故事中的付研就是智慧的。

人在社会中,注定要学会忍受、学会退让。有时候,能不能获得生存的砝码,全在一个人的态度上。让步与屈服并非就是妥协,因为人生不可能永远都执著,过分的执著必定会使人走进死胡同。从一定意义上说,不懂得退让,也就难以进步。

一个人的机智,不在于能否在争斗中获胜,而在于能否化干戈为玉帛。宽容忍让,正是要避免与他人发生不必要的冲突。让步并不代表无能,妥协并不代表懦弱,这更是一种风度、智慧和胸襟。一个强者,要强在心里,而不是外表,有时一次小小的让步就能给你带来人生的机遇。

花要半开,酒要半醉。低调做人,你会一次比一次稳健;高调做事,你会一次比一次优秀。

人的一生中,立身根基不外乎以下两件:一是做人,一是做事。做人之难,是难于在躁动的情绪和强烈的欲望中稳定自己的心态;成事之难,是难于从纷乱的矛盾和利益的交织中理出头绪。而最能完善自己、发展自己和成就自己的处世之道便是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高调做事是一种做事的尺度。高调做事不仅能激发人的志气和潜能,还能提升做人的品质和层次。高调做事不等于“我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事,而是向既定目标的拼搏。一个人只有有了目标,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才能更容易取得成功。而低调做人则是一种姿态、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谋略、一种胸襟。低调就是放低姿态,用平和的心来看待世间的一切。古语有云:“曲高者,和必寡;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浮于众,众必毁之。”可见,低调之人,更容易被世人所接受,也不会成为众矢之的。此外,低调之人大都拥有一颗平凡朴素的心,因此不易被外界所左右,凡事都能够冷静面对,而这正是一个人成就大事的基本前提。

低调做人,无论在官场上,还是在商场上,都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看似平淡、实则高深莫测的处世谋略。它给人的感觉是不知进取、软弱无能,却能使人放弃戒备心理。

古往今来,有很多人都是因为太爱炫耀自己的才华,目空一切,最终树大招风而惹祸上身的。《三国演义》中的杨修就是其中的一个。文学才子杨修当时在曹操手下做主簿,聪慧过人、思维敏捷,深受曹操喜爱。因七步成诗而闻名于世的曹植曾是杨修的学生,不难看出,杨修的文学天赋非同一般,史书上也把杨修称为“三国时期第一聪明人”。然而,杨修却不懂得低调做人的道理。他虽才华横溢,却总仗着自己才华出众而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经常会做诗讽刺他人,有时甚至连曹操的面子都不给,时常自作聪明地向周围人解释曹操的意图,最终惹怒了曹操,以扰乱军心的罪名把他处以死刑。

不懂得低调做人的道理,有再多的才华又有什么用?只能落得一个可悲的下场。“杨修死得有点儿不值,但是一点儿都不冤”,这是后人对杨修可悲命运的评论。其实以杨修的才学和智慧,本可以给后人留下更多的诗赋,在中国古代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但事与愿违,这都是他目空一切的后果。

低调做人,隐藏的是真实的才华、声望、智谋,甚至野心。这种甘当弱者、隐藏锋芒、以低调示人的做人之术,才是精于谋略、善于攻心的真正智者。

一次,前外贸部副部长龙永图在候机室里候机时,突然听见候机室门外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原来是一位县委书记出国考察,下属的三四十号人都争先恐后地前来送行。后来,龙永图在与朋友谈起此事时,感触颇深地评价道:“这就是角色、意识的错位,错得实在是离谱。”

不久,龙永图到意大利参加一个国际性会议,对会场的布置颇为惊讶,因为会场上没有豪华的摆设,没设嘉宾席和领导席,并且摆放的都是一样的普通长凳。与会者都是国际经济界有头有脸的人物,他们没有对朴素的会场表现出丝毫不满,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随意就座。龙永图也在一条长凳上坐了下来,随后走过来一位老太太,对他礼貌地点点头打招呼,然后很自然地坐到他旁边。趁会议还没开始的空档,老太太与龙永图闲聊了一会儿。

轻松的谈话氛围,让龙永图忘记了询问这位老太太的身份。直到会议结束后,他才想起向会议的组织者打听:“刚才坐在我身边的那位长者是谁?”组织者感到十分惊讶,反问龙永图:“你真的不知道吗?”龙永图回答说:“不认识。”对方笑了笑,说:“她是荷兰女王啊!”龙永图震惊了,嘴里连连说道:“真难以想象!”对于这次会议,龙永图同样深有感触:“她哪像女王啊?女王也是角色、意识的错位,然而她错得让人可亲可敬!”

低调、谦逊是使人终生受益的美德。一个人只有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才能积蓄力量,避免给别人造成浮夸的印象。同时,低调做人也是高调做事的前提条件、为人处世的黄金法则。只有懂得了这个道理,才有可能迈向成功。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一门精深的学问,也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如果能遵循此理,便能收获广阔的天地,成就一份完美的事业,更重要的是,还能为自己赢得一个丰富、充实的人生。

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所谓做人要中庸,就是为人处世要不偏不倚,同时又能容忍别人的不足,有海涵别人的强大内心。做事要一流,就是做事时,要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下比较高的标准,力求做到最好。

“中庸”是论语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汇。孔子如此强调“中庸之道”,恰恰可以体现其重要性。所谓“中”,是指我们待人接物要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所谓“庸”,是指我们要有一颗容人之心,能够听得进别人的不同意见,忍得了别人的无理纠缠。日常生活中,有人汲汲于物欲,有人则过分刻苦自励;有人挥金如土,有人则是一毛不拔,这都不是正确的生活之道。就像人的一只手,始终紧握拳头是畸形,只张不合也是畸形,一定要拳掌转换自如,这才是正常人的手。所以,凡事要适可而止,要不偏不倚,这就是中庸之道。中庸是古人做人的最高行为准则,正如于丹所言,中庸也就是哲学上讲的那个“度”。

其实,做人是一件既简单又复杂的事情。之所以说它简单,是因为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是没有“理想”模式的,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进入社会之后,最先要学的便是做人;说它复杂是因为,如何做人牵涉甚广。既要从根本上确立自己的准则,又需要根据外界环境,不断对自己的行为准则进行微调,以适应这个社会,适应自己的生活圈子。最简单的事情,往往也是最难做到最好的。做人也是一样的道理,人人都会做人,然而与此同时,人人又都需要学做人。

朋友在一起闲聊时,经常说起:“做生意在于做人,人做得好,生意自然就做得好!”然而,如何做人才算做得好呢?我们不难发现,生意做得好的人永远是少数。这也能够从侧面反映出,做人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认为做人首要的原则就是,要恪守中庸之道。只要我们做人恪守中庸之道,就不会偏激,让不良情绪蒙蔽理智,我们的人际关系就会非常融洽,朋友就会越来越多,人脉关系质量也会显著提升。这个世界之所以丰富多彩正是因为有各种不同的事物,有各具特色的人。做人恪守中庸之道,就能够接受不同的人或事,就能忍受各种不同的人和事。观察人或事会更加系统,更加全面,得出的结论才会更接近真理。中庸之道之所以能够历经几千年的传承,依旧熠熠生辉,也从侧面体现出这种为人处世哲学的价值。

所谓“做事要一流”,就是指在做事时不能对自己放松要求,凡事要争取做到最好。“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为人处世的不变真理。孔子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意思就是说,若是你一开始的目标是一流,得到的只能是中流;如果一开始的目标是中流,得到的仅仅是末流;如果你一开始设定的目标是末流,那么结果就是你什么也得不到。人生存在这个社会中,其存在价值是通过做事体现出来的。追求做事一流,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