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实录篇 影响你一生的经典演讲(2)(1 / 3)

《丧钟为谁而鸣》reference_book_ids":[6979044163274673159,7229640720582183970]},{"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7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63,"start_container_index":17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55},"quote_content":"《永别了,武器》reference_book_ids":[7229640714416557067,6885615037625404423]},{"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7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384,"start_container_index":17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78},"quote_content":"《老人与海》reference_book_ids":[6989187508193987592,7229640721232301090,6857436751732935688,7109046350301367310]}]},"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中美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周恩来

1972年2月21日

首先,我高兴地代表毛泽东主席和中国政府向尼克松总统和夫人,以及其他的美国客人们表示欢迎。

同时,我也想利用这个机会代表中国人民向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民致以亲切的问候。

尼克松总统应中国政府的邀请,前来我国访问,使两国领导人有机会直接会晤,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 ,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这是符合中美两国人民愿望的积极行动,这在中美两国关系史上是 一个创举。

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 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来往的大门终于打 开了。目前,促使两国关系正常化,争取和缓紧张局势,已成为中美两国人民强烈的愿望。人民,只 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们相信,我们两国人民这种共同愿望,总有一天是要实现的。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妨碍 中美两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 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中国政府早在1955年就公开声明,中国人民不要同美 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坐下来同美国政府谈判,这是我们一贯奉行的方针。我们注意到尼克松总统在 来华前的讲话中也谈到,“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找某种办法使我们可以有分歧而又不成为战争中的 敌人”。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 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 说明 ★★

1972年2月21日~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应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邀请来华访问,尼克松夫 人美国国务卿罗杰斯、问题助理基辛格博士和其他美国美国政府官员陪同来访。访问期间,尼克松总 统会见了毛泽东主席,又同周总理进行了会谈。

这是美国总统首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访问,一时间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2月21日晚,周总理 为尼克松总统一行举行了盛大的晚宴,并在宴会上发表了这篇演说。这篇演讲非常简短,但是很富有 感情。周总理借祝酒之际代表中国人民向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民致以亲切的问候,表达了中国人民 对美国人民的情谊。全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严密,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措词非常得体,态度友好坦 诚,如:“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共 同努力,友好来往的大门终于打开了。”收放适度,体现了大国领导人和优秀外交家的风范。本文刊 载于1972年2月22日《人民日报》。

在美国国会的即席演讲

在美国国会的即席演讲

宋美龄 女士

1943年2月18日

议长先生,美国参议院各位议员,各位女士、先生,受到诸位所代表的美国人民热情与真诚的欢迎, 令我感动莫名。我事先不知今天要在参议院发表演说,只以为要到此说声“大家好,很高兴见到各位 ”,并向贵国人民转达敝国百姓的问候之意。不过,在来到此地之前,贵国副总统告诉我,他希望我 和各位说几句话。

我并不擅于即席演说,事实上根本称不上是演说家,但我不会因此怯场,因为前几天我在海德公园参 观过总统图书馆,在那里看见的一些东西鼓励了我,让我感觉各位或许不会对我的即席演说要求太多 。各位知道我在那里见到什么吗?我看到了许多,但最让我感兴趣的,莫过于一个放着总统先生(译 按,即罗斯福总统)演说草稿的玻璃箱,里头从第一份草稿、第二份草稿,一直到第六份草稿。昨天 ,我碰巧向总统先生提及此事,我说我很高兴知道,以他如此知名又公认一流的演说家,还必须写这 么多份草稿。他回答说,有时他一次演说得写12份草稿。因此,今天本人在此发表的即席演说,我 确信各位一定会包容。

贵国和敝国之间有着160年悠久历史的情谊,我觉得贵国人民和敝国百姓有许许多多的相似点,而 这些相似点正是两国情谊的基础,我也相信不是只有我有这样的感觉。

在此,我想说个小故事,来说明此一信念。杜立德将军和部下一起去轰炸东京,回程时有些美国子弟 兵不得不在中国内陆跳伞。其中一人后来告诉我,他被迫从飞机跳伞,踏上中国的土地时,看到当地 居民跑向他,他就挥着手,喊出他会说的唯一一句中国话:“美国,美国”,也就是“美利坚”的意 思,美国在中国话的意思是“美丽的国家”。

这个大男孩说,敝国人民听了都笑开来,拥抱他,像欢迎失散多年的兄弟一般。他还告诉我说,当他 看到我们的人民,感觉他已经回到家;而那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

我来到贵国时是个小女孩,我熟悉贵国人民,我和他们一起生活过。我生命中成长的岁月是和贵国人 民一起度过的,我说你们的话,我想的和你们一样,说的也和你们一样。所以今天来到这里,我也感 觉我好像回到家了。

不过,我相信不只是我回到家,我觉得,如果中国人民会用你们的语言与你们说话,或是你们能了解 我们的语言,他们会告诉你们,根本而言,我们都在为相同的理念奋斗。我们有一致的理想,亦即贵 国总统向全世界揭示的“四个自由”,自由的钟声、联合国自由的钟声,和侵略者的丧钟响彻我国辽 阔的土地。

谨向各位保证,敝国人民深愿亦渴望为实现这些理想和贵国合作,因为我们希望这些理想不会流于空 言,而是成为我们、我们的子子孙孙、全人类的真况实境。

我们要如何实现这些理想?我想,我可以告诉各位一个我刚想到的小故事。各位知道,中国是一个非 常古老的国家。我们有五千年历史。我们被迫从汉口撤退,转入大后方继续抵抗侵略的时候,蒋委员 长和我经过一处前线,就在长沙。有一天,我们上衡山,山上有一处有名的遗迹,叫“磨镜台”,是 两千多年前的古迹。诸位或许有兴趣听听这古迹的故事。

两千年前,台址近旁有一座古老的佛寺。一名年轻和尚来此修行,他整天盘腿坐禅,双手合十,口中 喃喃念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唱念佛号,日复一日,因为他希望成佛。

寺里的住持于是也跟着拿一块砖去磨一块石头,时时刻刻地磨,一天又一天地磨,一周又一周地磨。 小和尚有时抬眼瞧瞧老和尚在做什么。住持只是一个劲儿拿砖磨石。终于有一天,小和尚对住持说, “大师,您每天拿这块砖磨石头,到底为什么呢?”住持答道:“我要用这块砖做镜子。”小和尚说 :“可砖块是做不成镜子的呀,大师。”“没错,”住持说,“就像你成天光念阿弥陀佛,是成不了 佛的。”

因此,朋友们,我觉得,我们不但必须有理想,不但要昭告我们有理想,我们还必须以行动来落实理 想。所以,我要对诸位参议员先生,以及旁听席上的女士先生说,没有我们大家的积极协助,我们的 领袖无法落实这些理想。诸位和我都必须谨记“磨镜台”的教训。

我谢谢大家。

★★ 说明 ★★

这是1943年2月18日宋美龄在美国国会的即席演讲。这也是美国国会历史上第一位平民、第二 位女性登上国会演讲台。因为宋美龄的精彩演讲和特定的历史背景,所以此次演讲被列为美国国会历 史上重要的演讲之一。

1943年2月17日,在中国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宋美龄以中国“第一夫人”的身份访美。当 时的美国媒体评价说,美国人对她最深刻的印象是她1943年“征服”美国之旅。是年2月17日 ,宋美龄抵达华盛顿,受到白宫国宾之礼欢迎。2月18日,她在罗斯福总统夫人的陪同下在国会众 议院发表演说,把中国人民奋力抗战的情况生动地介绍给美国人民,唤起美国对中国的同情与更进一 步支持。演说引起全场多次热烈的掌声,她的演说由收音机转播全美后,每天有数百封来自全美各地 的信件寄至白宫,收件人是她。

2月19日,在白宫总统办公室的记者招待会上,她与罗斯福总统夫妇共同接受172名记者采访。 穿着一袭黑色旗袍,胸前别着中国空军军徽的宋美龄以一流的口才赢得了大牌记者的好评。此后,她 还在好莱坞发表演说,会见200多位支持中国抗日的世界大牌影星,劳勃?泰勒、贾利?古柏、英格 丽?褒曼、凯瑟琳?赫本、亨利?方达、丽泰?海华丝、秀兰?邓波儿等都捐出巨款支持中国抗战。本篇讲 演全文取自美国国会记录。

凝聚共识 加强合作 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

凝聚共识 加强合作 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

——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2009年12月18日 哥本哈根

拉斯穆森首相阁下,各位同事:

此时此刻,全世界几十亿人都在注视着哥本哈根。我们在此表达的意愿和做出的承诺,应当有利于推 动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进程。站在这个讲坛上,我深感责任重大。

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 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

近三十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已为世人瞩目。在这里我还要告诉各位,中国在发展的进程 中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从中国人民和人类长远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不懈 努力和积极贡献。

——中国是最早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先后制定和修订了节约能源法、 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森林法、草原法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一系列法 律法规,把法律法规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中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我们不断完善税收制度,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加快建立能够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全面实施十 大重点节能工程和千家企业节能计划,在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开展节能行动。深入推进循环 经济试点,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汽车,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动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 2006至2008年共淘汰低能效的炼铁产能6059万吨、炼钢产能4347万吨、水泥产能1 .4亿吨、焦炭产能6445万吨。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 13%,相当于少排放8亿吨二氧化碳。

——中国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我们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发展水电,积极 发展核电,鼓励支持农村、边远地区和条件适宜地区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风能等新型 可再生能源。2005年至2008年,可再生能源增长51%,年均增长14.7%。2008年 可再生能源利用量达到2.5亿吨标准煤。农村有3050万户用上沼气,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4 900多万吨。水电装机容量、核电在建规模、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和光伏发电容量均居世界第一 位。

——中国是世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我们持续大规模开展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大力增加森林 碳汇。2003至2008年,森林面积净增2054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净增11.23亿立方米 。目前人工造林面积达5400万公顷,居世界第一。

中国有13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刚超过3000美元,按照联合国标准,还有1.5亿人生 活在贫困线以下,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 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降低排放存在特殊困难。但是,我们始终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战略任 务。1990至200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6%。在此基础上,我们又 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在如此长时间 内这样大规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的减排目标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保证承诺的执行受到法律和舆论的监督。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国内 统计、监测、考核办法,改进减排信息的披露方式,增加透明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对话与合作。

各位同事!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国际社会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积极努力,加强合作。必须始终牢牢把握以下几点 。

第一,保持成果的一致性。应对气候变化不是从零开始的,国际社会已经为之奋斗了几十年。《联合 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是各国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取得的成果,凝聚了各方的广泛 共识,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基础和行动指南,必须倍加珍惜、巩固发展。本次会议的成果 必须坚持而不能模糊公约及其议定书的基本原则,必须遵循而不能偏离“巴厘路线图”的授权,必须 锁定而不能否定业已达成的共识和谈判取得的进展。

第二,坚持规则的公平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和基石,应 当始终坚持。近代工业革命200年来,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排放总量的80%。如果说 二氧化碳排放是气候变化的直接原因,谁该承担主要责任就不言自明。无视历史责任,无视人均排放 和各国的发展水平,要求近几十年才开始工业化、还有大量人口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发展中国家承担 超出其应尽义务和能力范围的减排目标,是毫无道理的。发达国家如今已经过上富裕生活,但仍维持 着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排放,且大多属于消费型排放;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的排放主要是生存 排放和国际转移排放。今天全球仍有24亿人以煤炭、木炭、秸秆为主要燃料,有16亿人没有用上 电。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统筹安排,决不能以延续发展中国家的贫穷和落后为代 价。发达国家必须率先大幅量化减排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这是不可推卸的道义责任 ,也是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发展中国家应根据本国国情,在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下,尽可 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

第三,注重目标的合理性。中国有句成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西方也有句谚语:罗马不是一天建 成的。应对气候变化既要着眼长远,更要立足当前。《京都议定书》明确规定了发达国家至2012 年第一承诺期的减排指标。但从实际执行情况看,不少发达国家的排放不减反增。目前发达国家已经 公布的中期减排目标与协议的要求和国际社会的期望仍有相当距离。确定一个长远的努力方向是必要 的,更重要的是把重点放在完成近期和中期减排目标上,放在兑现业已做出的承诺上,放在行动上。 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我们应该通过切实的行动,让人们看到希望。

第四,确保机制的有效性。应对气候变化,贵在落实行动,重在机制保障。国际社会要在公约框架下 做出切实有效的制度安排,促使发达国家兑现承诺,向发展中国家持续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加快转 让气候友好技术,有效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岛屿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国家、非洲国家加 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 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我们言必信、行必果, 无论本次会议达成什么成果,都将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甚至超过这个目标而努力。

谢谢!

★★ 说明 ★★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于2009年12月 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有超过85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 出席,主要是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 新的协议。本文是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8日在大会上做的主旨演讲。12月19日,联合国气候 变化大会在丹麦哥本哈根闭幕。经过各方的艰苦磋商和共同努力,大会分别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 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缔约方大会决定的形式发表了《哥本哈根协议》,决定延续“巴厘路线图” 的谈判进程,授权《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两个工作组继续进行谈判。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英文: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 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或FCCC)是一个国际公约,是 于1992年9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由世界各国政府首脑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制定 的,目的是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尽量延缓全球变暖效应。但没有对参加国规定具体要承担的义务 ,具体问题体现在以后的《京都议定书》中。

公约参加国有189个,有5个国家以观察员身份出席。公约将参加国分为三类:

1. 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承诺要以1990年的排放量为基础进行削减。承担削减排放温室气体的 义务。如果不能完成削减任务,可以从其他国家购买排放指标。美国是唯一一个没有签署《京都议定 书》的工业化国家。

2. 发达国家。这些国家不承担具体削减义务,但承担为发展中国家进行资金、技术援助的义务。

3. 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削减义务,以免影响经济发展,可以接受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援助,但不 得出卖排放指标。

《京都议定书》(英文:Kyoto Protocol,又译《京都协议书》、《京都条约》,全称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 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 CCC)的补充条款,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 定的。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 造成伤害”。

1997年12月条约在日本京都通过,并于1998年3月16日至1999年3月15日间开放 签字,共有84国签署,条约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到2009年2月,一共有1 83个国家通过了该条约(超过全球排放量的61%),引人注目的是美国没有签署该条约。

条约规定,它在“不少于55个参与国签署该条约并且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附件I中规定国家在19 90年总排放量的55%后的第90天”开始生效,这两个条件中,“55个国家”在2002年5 月23日当冰岛通过后首先达到,2004年12月18日俄罗斯通过了该条约后达到了“55%” 的条件,条约在90天后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

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在新的起点上合作共进

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在新的起点上合作共进

——在第六届中国—东盟商务与

投资峰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 李克强

2009年10月20日 广西南宁

尊敬的波松总理,各位贵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刚刚开幕,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又隆重举行。此次峰会以“中国—东 盟自贸区与东盟一体化:合作共进”为主题,表明了中国、东盟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经济融 合、促进发展繁荣的共同意愿和行动。在此,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对峰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 出席会议的东盟国家领导人和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

中国与东盟各国地缘相近,文化相通,友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多年来,双方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入 ,睦邻友好关系顺利发展,经贸合作作为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基石,结出了丰硕成果。中 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进程启动以来,双方贸易和投资快速增长,经济联系日益加深。目前,中国、东 盟已互为第四大贸易伙伴,今年前9个月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双边贸易额仍接近1500亿 美元。双方相互投资不断扩大,至今累计已超过600亿美元。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已经达到一个新 的水平。

过去一年,世界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中国政府及时出台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 划,东盟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举措。各国同舟共济,加强协作,应对危机取得初步成 效。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总体向好,经济增幅逐月回升;东盟经济下滑趋势得到遏制,一些主要经济 指标开始好转。中国和东盟经济出现积极变化,得益于各自的有效应对和有力举措,双方日益紧密的 经贸合作也为克服困难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设立了总规模为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 基金”,并将在今后3~5年内向东盟国家提供150亿美元贷款;中国还与印尼、马来西亚签署了双 边本币互换协议,开展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促进了金融合作和经济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和东盟国家人口达19亿,约占世界的1/3;经济总规模近6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的1/9。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会处,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重要的国际贸 易通道、能源走廊和经济纽带,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和东盟作为全球经济体系中 一个十分重要的新兴力量,近些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中国 与东盟大多数国家又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时期,市场空间和增长潜力巨大,合作发展的前景十分 广阔。

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于明年1月1日如期建成。届时,中国和东盟国家 90%的贸易产品将实现零关税,并将实质性地开放服务贸易市场。这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具有 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标志着双方经贸关系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在世界经济尚未复苏的大背景下 ,如期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充分表明中国和东盟携手推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共同反对任何形式的 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综观全球,世界经济结构、国际金融经济秩序正酝酿重大变革和调整,能源、粮食等市场引人关注, 应对气候变化成为热门话题,世界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南北发展不平衡的状况需要改变。我们应当立足 当前,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和 可持续性,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同时着眼长远,考虑“后危机”乃 至更长一些时间,为适应未来发展变化做充分准备,调整经济结构,创新发展模式,促进经济转型, 推动世界经济全面持续平衡发展。中国和东盟各国应顺势而为,抓住自贸区即将建成的机遇,拓展和 加深经贸合作,促进彼此经济朝着更大规模、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全球经济恢复增长 和稳定繁荣作出贡献。在此,我提三点建议。

一是全面深化贸易合作。双方应根据已经达成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的安排,充分交流意见,密切协 作配合,简化政策程序,加大宣传力度,把自贸协定的优惠政策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和完善有利于贸易便利化的政策措施,为企业提供更为充分的法律保护,创造更为有利 的贸易环境。在巩固传统商品贸易的同时,努力增加机电、高新技术等高附加值产品的进出口,不断 扩大贸易规模,让企业实现更大的发展,使人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二是突出加强投资合作。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互补性强,生产要素各有优势,加强多边与双边投资合 作,有利于优化区域资源配置。中国—东盟投资协议已全面生效,双方应共同努力,将投资便利化的 措施落到实处。中国支持本国企业到东盟国家建立若干经济贸易合作区,推动集群式投资,发展地区 经济,回报当地社会,同时欢迎东盟国家企业来华投资。公路、铁路、水运、通信等基础设施互联互 通十分重要,应当予以重点投资。双方还应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加强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和新兴产 业等方面的投资合作,更多地关注民生工程建设,以投资带贸易促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三是积极推进次区域合作。开展次区域合作,可以更好地发挥地缘优势,更有针对性地推动地区发展 。中方积极支持东盟经济一体化建设,鼓励企业参与东盟东部增长区、大湄公河、泛北部湾等次区域 合作,使其成为经贸合作的新亮点。广西作为中国—东盟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 略的带动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去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放规划已由中国政府批准 实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广西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面向未来,我们深入推进 西部大开发的决心不会动摇,政策不会改变,力度还会加大。欢迎更多东盟企业到广西、到中国西部 地区来投资兴业、共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