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八卷 草部(3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释名】又称离娄、掘据。白者名草?茹。

【集解】 [别录说]?茹生代郡川谷。五月采根阴干。黑头的较好。[普说]草高四五尺,叶圆黄,四四相当。四月华,五月实黑。根黄,有汁亦黄色。三月采叶,四月、五月采根。[弘景说]今第一出高丽,色黄。初断时汁出凝黑如漆,故云漆头。次出近道,名草?茹,色白,皆烧铁烁头令黑,以当漆,非真也。

根 【气味】 辛,寒,有小毒。

【主治】 蚀恶肉败疮死肌,杀疥虫,排脓恶血,除大风热气,善忘不寐。去热痹,破癥瘕,除息肉。

【发明】 [宗奭说]治马疥尤善,服食方用至少。

【附方】 1.伤寒咽痛,毒攻作肿。真?茹爪甲大,纳口中,嚼汁咽之。当微觉异为佳。2.疥疮瘙痒。?茹末,入轻粉,香油调敷之。

泽漆

【释名】 又称漆茎、猫儿眼睛草、绿叶绿花草、五凤草。

【集解】 [别录说]泽漆,大戟苗也。生太山川泽。三月三日、七月七日,采茎叶阴干。[时珍说]陶氏、《别录》都说泽漆是大戟苗,日华子又说是大戟花,其苗可食。然而大戟苗泄人,不可为菜。今考《土宿本草》及《宝藏论》诸书,都说泽漆是猫儿眼睛草,一名绿叶绿花草,一名五风草。江湖原泽平陆多有。春生苗,一棵分枝成丛,柔茎如马齿苋,绿叶如苜蓿叶,叶圆而黄绿,颇似猫眼,故名猫儿眼。茎头凡五叶中分,中抽小茎五枝,每枝开细花青绿色,复有小叶承之,齐整如一,故又名五凤草、绿叶绿花草。掐茎有白汁黏人,其根白色有硬骨。或以此为大戟苗者,是错误的。五月采汁,煮雄黄,伏钟乳,结草砂。据此,则泽漆是猫儿眼睛草,并非大戟苗。如今药方中用其治水蛊、脚气有效。尤与《神农》本文相合。自汉人集《别录》,误以为大戟苗,故诸家传袭下来。用的时候宜警慎。

茎、叶【气味】 苦,微寒,无毒。

【主治】 皮肤热,大腹水气,四肢面目浮肿,丈夫阴气不足。利大小肠,明目轻身。止疟疾,消痰退热。

【发明】 [时珍说]泽漆利水,功类大戟,故人们见其茎有白汁,遂误以为大戟。然大戟根苗皆有毒泄人,而泽漆根硬不可用,苗亦无毒,可作菜食而利丈夫阴气。

泽漆

【附方】 1.肺咳上气脉沉者,泽漆汤主之。泽漆三斤,以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去滓。入半夏半升,紫参、白前、生姜各五两,甘草、黄芩、人参、桂心各三两,煎取五升。每服五合,日三服。2.水气蛊病。生鲜猫眼睛草,晒干为末,枣肉丸弹子大。每服二丸,白汤化下,日二服。觉腹中暖,小便利,为度。3.脚气赤肿,行步脚痛。猫儿眼睛草、鹭鸶藤、蜂窠等分。每服一两,水五碗,煎三碗,熏洗之。4.牙齿疼痛。猫儿眼睛草一把,研烂,汤泡取汁,含漱吐涎。5.癣疮有虫。猫儿眼睛草,晒干为末,香油调搽之。

大戟(jǐ)

【释名】也称邛钜、下马仙。

【集解】[时珍说]大戟生于平泽。直茎高二三尺,中空,折断有白胶浆。叶长狭如柳叶而不团,梢叶密攒向上。杭州紫大戟为上,江南土大戟次。

【修治】 [时珍说]去骨,晒干用。

根 【气味】 苦,寒,有小毒。

【主治】 蛊毒,十二水,腹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疼痛,吐逆。颈腋痈肿,头痛,发汗,利大小便。泻毒药,泄天行黄病温疟,破癥结。下恶血癖块,腹内雷鸣,通月水,堕胎孕。治瘾疹风,及风毒脚肿,并煮水,每日热淋。

【发明】 [时珍说]痰涎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入于心,则迷窍而成癫痫,妄言妄见;入于肺,则塞窍而成咳唾稠黏,喘急背冷;入于肝,则留伏蓄聚,成胁痛干呕,寒热往来;入于经络,则麻痹疼痛;入于筋骨,则颈项胸背腰胁手足牵引隐痛。痰之本,是水、湿。得气与火,则凝滞为痰、饮、涎、涕、癖。大戟能泄脏腑水湿,甘遂能行经隧水湿,白芥子能散皮里膜外痰气,只有善用者,能收到奇特功效。

【附方】 1.水肿喘急。用大戟炒二两、干姜炮半两,共研末,每服三钱,姜汤送下。以大小便通畅为度。2.水病肿满。用大戟、当归、橘皮各一两,切碎,加水二升,煮取七合,一次服下。病重者,再服一次可愈。病愈后,一年之内须慎饮食,不吃刺激性大的东西。3.水肿腹大,遍身浮肿。用枣一斗,放锅内,上面盖着大戟的根、苗,不加盖煮熟,随时取枣吃下,枣尽病愈。又一方:大戟、白牵牛、木香,等分研末。每取一钱,纳入剖开的猪肾中,用湿纸包好煨熟,空心吃下。4.牙齿疼痛。把大戟放口中齿痛处,咬定。止痛效果好。

甘遂(suí)

【释名】也称甘藁、陵藁、陵泽、甘泽、重泽、苦泽、白泽、主田、鬼丑。

【集解】 [别录说]甘遂生于中山川谷。二月采根,阴干。[颂说]今陕西、江东也有。苗似泽漆,茎短小而叶有汁,根皮赤肉白,似连珠,如指头般大。

根 【修治】 [时珍说]今人多以面裹煨熟用,以去其毒。

【气味】 苦,寒,有毒。

【主治】 大腹疝瘕,腹满,面目浮肿,留饮宿食,破癥坚积聚,利水谷道。下五水,散膀胱留热,皮中痞,热气肿满。能泻十二种水疾,去痰水。泻肾经及隧道水湿,脚气,阴囊肿坠,痰迷癫痫,噎膈痞塞。

【发明】 [元素说]苦气寒,苦性泄,寒胜热,直达水气所结之处,为泄水之圣药。水结胸中,非此不能除,张仲景“大陷胸汤”用了它。但有毒,不可轻用。[时珍说]肾主水,凝则为痰饮,溢则为肿胀。甘遂能泄肾经湿气,为治痰之本。

【附方】 1.水肿腹满。用甘遂炒二钱二分、黑牵牛一两半,共研末,煎为水剂,随时服用。2.身面洪肿。用甘遂二钱半,生研末,放入猪肾中,外包湿纸煨熟吃下。每日吃一次至四五次。如觉腹鸣,小便亦通畅,见效快。3.肾水流注,腿膝挛急,四肢肿痛。用上方加木香四钱,每用二钱,煨熟,温酒嚼下。泻下黄水为验。4.大小便不通。用甘遂五钱半生半炒、胭脂坯子十文,共研匀。每服一钱,加白面四两,和水做成面片,煮熟淡食。待大小便通畅后,再服平胃散加熟附子,每取二钱煎服。5.水肿气喘。用甘遂、大戟各一两,慢火炙后,共研末。每取二三分,加水半碗,煎开几次,待温服下。6.脚气肿痛。用甘遂半两,木鳖子仁四个,共研末。每取四钱,放入猪肾中,湿纸包好煨熟,空心吃,米汤送下。7.疝气偏肿。用甘遂、茴香,等分研末。每服二钱,酒送下。8.痞证,发热、盗汗、胸背疼痛。用甘遂包在面中,放浆水内煮十沸,去面。把甘遂在微火上炒黄,研末。大人每服三钱,小儿每服一钱,卧时服,冷蜜水送服。忌油腻鱼肉。9.消渴引饮。用甘遂麸炒半两、黄连一两,共研细,加蒸饼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二丸,薄荷汤送下。忌甘草。10.癫痫心风。用甘遂二钱,研末,放在猪心里。缚紧,纸裹,煨熟。取药出,加辰砂末一钱,分成四份。每服一份,将用过的猪心煎汤调下。以大便下恶物为效,否则须再次服药。11.小儿风热喘促,闷乱不安。用甘遂包面中,煮过一钱半,辰砂水飞二钱半,轻粉少许,共研末。服时,先取少许浆水,滴入一点油,然后放药末二三分在油上。等药下沉,去浆灌服。麻木疼痛:用甘遂二两、蓖麻子仁四两、樟脑一两,共捣做饼,贴患处。12.耳卒聋闭。用甘遂半寸,棉裹插耳内,口中嚼少许甘草。

续随子

【释名】 又称千金子、千两金、菩萨豆、拒冬、联步。

【集解】 [志说]续随子生蜀郡,处处亦有之。苗如大戟。[时珍说]茎中亦有白汁,可结水银。

【修治】 [时珍说]凡用去壳,取色白者,以纸包,压去油,取霜用。

【气味】 辛,温,有毒。

【主治】 妇人血结月闭,瘀血癥瘕痃癖,心腹痛,冷气胀满,利大小肠,下恶滞物。积聚痰饮,不下食,呕逆,及腹内诸疾。研碎酒服,不过三颗,当下恶物。宣一切宿滞,治肺气水气,日服十粒。泻多,以酸浆水或薄醋粥吃,即止。又涂疥癣疮。

【发明】 [颂说]续随下水最速,然有毒损人,不可过多。[时珍说]续随与大戟、泽漆、甘遂茎叶相似,主疗亦相似,其功皆长于利水。唯在用之得法,亦皆要药也。

【附方】 1.小便不通,脐腹胀痛不可忍,诸药不效者,不过再服。用续随子去皮一两,铅丹半两,同少蜜捣作团,瓶盛埋阴处,腊月至春末取出,研,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木通汤下,化破尤妙。病急亦可旋合。2.水气肿胀。续随子一两,去壳研,压去油,重研,分作七服。每治一人用一服,丈夫生饼子酒下,妇人荆芥汤下,五更服之,当下痢,至晓自止。后以厚朴汤补之。频吃益善。忌盐、醋一百日,乃不复作。3.阳水肿胀。续随子炒去油二两,大黄一两,为末,酒水丸绿豆大。每白汤下五十丸,以去久积糟粕。4.蛇咬肿闷欲死。用重台六分,续随子仁七粒,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兼唾和少许,涂咬处,立效。

叶及茎中白汁【主治】 剥人面皮,去污垢。敷白癜疬疡。捣叶,敷蝎蜇立止。

莨菪(làng dàng)

【释名】 也称天仙子、横唐、行唐。

【集解】 [别录说]莨菪子生于海滨、川谷及雍州。五月采子。[弘景说]今处处都有。子形颇似五味核而极小。

【气味】 苦,寒,有毒。

【主治】 齿痛出虫,肉痹拘急。久服轻身,使人健行,走及奔马,强志益力,通神见鬼。多食令人狂走。疗癫狂风痫,颠倒拘挛。安心定志,聪明耳目,除邪逐风,变白,主痃癖。取子洗晒,隔日空腹,水下一指捻。勿使子破,破则令人发狂。炒焦研末,治下部脱肛,止冷痢。主蛀牙痛,咬之虫出。烧熏虫牙,及洗阴汗。

莨菪

【发明】 [权说]以石灰清煮一伏时,漉出,去芽曝干,与附子、干姜、陈橘皮、桂心、厚朴制丸服。去一切冷气,积年气痢。不可生服,拾针狂乱。

【附方】 1.突发癫狂。用莨菪三升,研细,酒泡。去渣,煎成浓汁。分三次饮完。如觉头中似有虫行,额部及手脚现红点,即是病快要好的现象。2.风痹厥痛。和莨菪三钱炒,大草乌头、甘草各半两,五灵脂一两,共研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以螺青为衣。每服十丸,男子用菖蒲酒送下,女子用芫花汤送下。3.久咳不止,痰有脓血。用莨菪子五钱,先煮后炒,研细,加酥油如鸡子大,大枣七枚,同煎至油尽。取枣日食三枚。又一方:取莨菪子三撮吞服,日服五六次,极验。4.长期水泻。用干枣十个,去核,填入莨菪子,扎定,烧存性。每服一钱,粟米汤送下。5.赤白下痢。用大黄煨半两、莨菪子炒黑一撮,共研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6.脱肛不收。用莨菪子炒过,研末,敷患处。7.风牙虫牙。用莨菪子一撮,放在小口瓶内烧烟。以小管引烟入病齿处。又一方:把莨菪子装入瓶内,热汤淋药得气,吸入口中,药冷即换。8.风毒咽肿,瘰疬咽肿,吞水不下。用莨菪子研末,每服两小匙,水送下。极效。9.乳痈坚硬。用新莨菪子半匙,清水一碗送服。注意不得把药嚼破。10.跌打损伤。用莨菪子研末,加羊油调涂伤处。

云实

【释名】 又称员实、云英、天豆、马豆、羊石子。苗名草云母、臭草、粘刺。

【集解】 [别录说]云实生河间川谷。十月采,曝干。[普说]茎高四五尺,大叶中空,叶如麻,两两相值。六月花,八月、九月实,十月采。[时珍说]此草山原甚多,俗名粘刺。赤茎中空,有刺,高者如蔓。其叶如槐。三月黄花,累然满枝。荚长三寸许,状如肥皂荚。内有子五六粒,正如鹊豆,两头微尖,有黄黑斑纹,厚壳白仁,咬之极坚,重有腥气。

【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肠澼、杀虫蛊毒,止痛,除寒热。消渴、治疟多用。

根 【主治】 骨鲠及咽喉痛,研汁咽之。

蓖麻

【释名】 [颂说]蓖麻的叶似大麻,子的形状宛如牛蜱,所以命其名。

【集解】 [时珍说]茎有赤有白,中空。叶大如瓠叶,每叶有五尖。夏秋间桠里抽出花穗,累累黄色。每枝结实数十颗,上有刺,攒簇如猥毛而软。凡三四子合成一颗,枯时劈开,状如巴豆,壳内有子大如豆。

子 【修治】 [时珍说]取蓖麻油法:用蓖麻仁五升捣烂,以水一斗煮,有沫撇起,待沫尽则止。

【气味】 甘、辛,平,有小毒。

【主治】 水癥,水研二十枚服。吐恶沫,加至三十枚。三日一服。又主风虚寒热,身体疮痒浮肿,尸疰恶气,榨取油涂。研敷疮痍疥癞。涂手足心,催生。治瘰疬,取子炒熟去皮,每卧时嚼服二三枚,渐加至十数枚,效果显著。主偏风不遂,口眼?斜,失音口噤,头风耳聋,舌胀喉痹,鼻喘脚气,毒肿丹瘤,汤火伤,针刺入肉,女人胎衣不下,子肠挺出,开通关窍经络,能止诸痛,消肿追脓拔毒。

【发明】 [时珍说]蓖麻仁甘辛有毒热,气味颇近巴豆,也能利人,故下水气。其性善走,能开通诸窍经络,故能治偏风、失音口噤、口目?斜、头风七窍诸病。

蓖麻

子〔主治〕水肿,吐恶沫。又主风虚寒热,身体疮痒浮肿。主偏风不遂,口眼歪斜,失音口噤,头风耳聋,舌胀喉痹,鼻喘脚气,毒肿丹瘤,女人胎衣不下。开通关窍经络,能止诸痛,消肿追脓拔毒。

【附方】 1.半身不遂,失音不语。取蓖麻子油一升、酒一斗,在铜锅中煮熟,细细服下。2.口目?斜。用蓖麻子仁捣成膏,左边斜则贴右,右边斜则贴左。效果显著。3.风气头痛。用乳香、蓖麻仁等分,捣成饼,贴太阳穴。又一方:蓖麻仁半两、枣肉十五枚,捣涂纸上,卷成筒子插入鼻中,有清鼻涕流下即愈。4.鼻塞不通。用蓖麻子仁二十粒、大枣去皮一枚,捣匀,棉裹塞鼻中。一天换药一次。三十天以后,鼻通,嗅觉恢复。5.急性喉痹,牙关咬紧。用蓖麻仁研烂,纸卷作筒,烧出烟,熏吸喉部。6.咽中疮肿。用蓖麻子仁一枚、朴硝一钱,同研细,新汲水送服,连进二三服,很见效。7.水气胀满。用蓖麻子仁研细,加水得三合,清晨一顿服尽,中午有青黄水排出。身体强壮的人,蓖麻子可服五粒。8.脚气病。用蓖麻子七粒,去壳,研烂,同苏合香调匀贴足心,痛即止。9.小便不通。用蓖麻仁三粒,研细,包成纸捻,插入尿道,即通。10.一切毒肿。用蓖麻子仁捣烂,敷患处。11.疬风鼻塌,手指挛曲,指节疼痛。用蓖麻子一两,去皮,黄连一两,锉如豆大,同泡在水一升中,几日后,取蓖麻子一枚劈破,以泡药的水送服。以后蓖麻子每次可增四五枚。肚子稍泻,并不碍事。泡药的水用完后,可添加新水。两月后,试吃大蒜猪肉。如不发病,即服药已经收效。如仍发病须继续服药。12.脸上雀斑。用蓖麻子仁、密陀僧、硫黄各一钱,共研末。以羊脑髓和匀,每夜敷斑上。13.突然耳聋。用蓖麻子一百个,去壳与大枣十五枚,一起捣烂,稍加人乳,做成锭子。用时取一枚裹棉花中塞耳内。一天换药一次。以二十日病愈。14.汤火灼伤。用蓖麻子仁、蛤粉,等分研末,汤伤以油调搽,火灼以水调搽。

常山(蜀漆)

【释名】 也称恒山、互草、鸡屎草、鸭屎草。

【集解】[恭说]常山生山谷间。茎圆有节,高者不过三四尺。叶似茗而狭长,两两相当。三月生白花,青萼。五月结实青圆,三子为房。草晒干后,色青白,可用。阴干则易坏。

常山 【气味】 苦,寒,有毒。

【主治】 伤寒寒热,热发温疟,胸中痰结吐逆。疗水胀,恶寒,鼠瘘。治诸疟,吐痰涎,治项下瘤瘿。

根〔主治〕伤寒寒热,胸中痰结吐逆。

蜀漆 【主治】 辛,平,有毒。

【主治】 疟及咳逆寒热,腹中癥坚痞结,积聚邪气,蛊毒鬼疰。疗胸中邪结气,吐去之。治瘴、鬼疟多时不瘥,温疟寒热,下肥气。破血,洗去腥。与苦酸同用,导胆邪。

【发明】 [时珍说]常山、蜀漆有劫痰截疟之功,但须在发散表邪及提出阳分之后。用法得宜,神效立见;用失其法,真气必伤。疟疾有六经疟、五脏疟、痰湿食积瘴疫鬼邪诸疟,须分清阴阳虚实,不可一概而论。

【附方】 1.截疟诸汤。用常山三两、浆水三升,泡一夜,煎取一升。发病前一次服完,能吐为好。又一方:用常山一两,秫米一百粒,加水六升,煮成三升,分三次服。又一方:常山酒煮后晒干,知母、贝母、草果各一钱半,加水一杯,煎半熟,五更时热服。药渣泡酒,发病前取饮。2.截疟诸丸。用常山一两,酒一升,泡二三日后,分三次服完:清早一服,过一会儿再服,发病前第三次服。又一方:治久疟不止。常山一钱半、槟榔一钱、丁香五分、乌梅一个,酒一盏,泡药一夜,五更时饮下。一服便止,永不发病。截疟诸丸:常山三两,研末。加鸡蛋白和成丸子,如梧桐子大。瓦器内煮熟,取出晒干收存。每服二十丸,竹叶汤送下,五更一服,天明后一服,发病前一服。数年不愈的疟疾,服两剂即愈;一月左右者,只须一剂。又一方:常山捣成末,取三两,真丹一两,加白蜜共捣匀,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病发前服三丸,过一会儿再服三丸,临发病时又服三丸,酒送下。又一方:常山二两、黄丹半两、乌梅连核瓦焙一两,共研末,加糯米粉糊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凉酒送下。先一夜一服,天明时一服,午后才进食。又一方:用常山三两、知母一两、甘草半两,共研末,加蜜和丸,如梧桐子大。发病前服十丸,稍后服七丸,再后服五六丸。又一方:治一切疟。用常山四两,炒存性,草果二两,炒存性,共研末,加薄糊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卧时服五十丸,冷酒送下。五更时再服一次。忌鹅羊热物。又一方:常山八两,酒浸后先蒸后焙,加槟榔二两,生研末,加糊做丸,如梧桐子大。如上方服丸子。又一方:常山、槟榔各一两,生研,加穿山甲的甲片煨焦一两半,共研末。以糯米粉和末做成丸子,如绿豆大,黄丹为衣。每服三十至五十丸,服法同上。3.牝疟独寒。蜀漆、云母煅三日夜,龙骨各二钱,共研末。每服半钱,临发病之时早晨一服,发病前再一服,浆水调下。4.牡疟独热。蜀漆一钱半、甘草一钱、麻黄二钱、牡蛎粉二钱,先以水二杯,煎麻黄、蜀漆,去沫,再将其余各药倒入同煎至一杯,未发病前温服,得吐则疟止。5.妊娠疟疾。用常山酒蒸、石膏煅各一钱,乌梅炒五分,甘草四分,加水一碗、酒一碗泡一夜,天明时温服。

藜芦(lí lú)

【释名】 也称山葱、葱苒、丰芦、憨葱。

【集解】[颂说]今陕西、山南东西州郡都有藜芦,辽州、均州、解州的最好。三月生苗。叶青,似初出棕心,又似车前。茎似葱白,青紫色,高五六寸。上有黑皮裹茎,似棕皮。有花肉红色。根似马肠根,长四五寸,黄白色。二月、三月采根阴干。

根 【气味】 辛,寒,有毒。[时珍说]畏葱白。服之吐,饮葱汤即止。

【主治】 蛊毒咳逆,泄痢肠澼,头疡疥瘙恶疮,杀诸虫毒,去死肌。疗哕逆,喉痹不通,鼻中息肉,马刀烂疮。不入汤用。主上气,去积年脓血泄痢。吐上膈风涎,暗风痫病,小儿?齁痰疾。治马疥癣。

【发明】 [时珍说]哕逆用吐药,亦反胃用吐法去痰之义。吐药不一:常山吐疟痰,糖冬瓜吐热痰,乌附尖吐湿痰,莱菔子吐气痰,藜芦吐风痰。

藜芦

【附方】 1.诸风痰饮。用藜芦十分、郁金一分,共研末。每服二三分,温浆水一碗送下。2.中风不省,牙关紧闭。用藜芦一两,去苗头,在浓煎的防风汤中泡过,焙干,切细,炒成微褐色,研末。每服半钱,小儿减半。温水调药灌下。以吐风涎为效,未吐再服。又一方:治中风后口吐涎沫,喉中发拉锯声:取藜芦一分、天南星一个去浮皮,挖一小坑,倒入醋少许,在火上烘成黄色,共研末,加生面和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三丸,温酒服下。3.痰疟积疟。用藜芦末半钱,温齑水调下。引吐为好。又一方:藜芦、皂荚炙各一两,巴豆二十五枚,熬黄,研成末,加蜜和成丸子,如小豆大。每空心服一丸,未发病时服一丸,临发病时又服一丸。4.黄疸肿疾。用藜芦在火灰中炮过,取出研细。每服小半匙,水送下。数服可愈。5.牙齿疼痛。用藜芦研末,填入病齿孔中,有特效。但不能吞汁。6.疥癣虫疮。用藜芦末调生油涂搽。

附子

【释名】 其母称乌头。

【集解】 [时珍说]乌头有两种:出于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人称之为川乌头。春末生子,故称春天采的为乌头。冬天则生子已成,今人称之为草乌头。汁煎为射罔。

【气味】 辛,温,大毒。

【主治】 风寒咳逆邪气,温中,寒湿脚跛,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破肿硬积聚血瘕,金疮。腰脊风寒,脚疼冷弱,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强阴,坚肌骨,又堕胎,为百药长。温暖脾胃,除脾湿肾寒,补下焦之阳虚。除脏腑沉寒,三阳厥逆,湿淫腹痛,胃寒蛔动。治经闭,补虚散壅。督脉为病,脊强而厥。治三阴伤寒,阴毒寒疝,中寒中风,痰厥气厥,癫痫,小儿慢惊,风湿麻痹,肿满脚气,头风,肾厥头痛,暴泻脱阳,久痢脾泄,寒疟瘴气,久病呕哕,反胃噎膈,痈疽不敛,久漏冷疮。合葱涕,塞耳治聋。

乌头 (即附子母)【主治】 诸风,风痹血痹,半身不遂,除寒冷,温养脏腑,肝风虚。助阳退阴,功同附子而稍缓。

【发明】 [虞抟说]附子禀赋雄壮之质,有斩关夺将之气。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滋养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驱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除在里之冷湿。[震亨说]气虚甚热,宜少用附子,可用参、芪。胖人多湿,也适宜加少量乌、附以运行经脉。附子走而不守,取其健悍走下之性,以行地黄之滞,极效。[时珍说]乌、附为毒药,非危病不用,补药中少加引导,其功甚好。

附子

【附方】 1.少阴伤寒,初得二三日,脉微细,但昏昏欲睡,小便白色。用麻黄去节二两、甘草炙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水七升。先煮麻黄去沫,再加入其余二药,煮汁成三升,分作三次服下。令病人发微汗。2.少阴发热,少阴病初得,反发热而脉沉。用麻黄去节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细辛二两,水一斗。先煮麻黄去沫,再加入其余二药,煮汁成三成,分作三次服下。令病人发微汗。3.少阴下利,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不恶寒,反而面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用大附子一个去皮,切成片,甘草炙二两、干姜三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分两次温服,脉出现即愈。面赤,加葱九根;腹痛,加芍药二两;干呕,加生姜二两;咽痛,加桔梗一两;痢止,而脉不出,加人参二两。4.中风厥昏,口眼歪斜。用生川乌头、生附子,都去掉皮脐,各取半两,生南星一两,生木香二钱五分。混合,每取五钱,加生姜十片、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5.口眼歪斜,语音蹇涩,步履不正。用川乌头去皮脐,五灵脂各五两,共研末,加龙脑、麝香温酒送下。日服三次。服至五七丸,便觉手能抬动,脚能移步。吃至十丸,可以梳头。6.风寒痹麻。用香白米煮粥一碗,加入生川乌头末四钱,慢熬适当,下姜汁一匙、蜜三大匙,空腹服下。或加薏苡末二钱亦可。7.小儿抽筋,涎壅厥逆。用生川乌头去皮脐一两、全蝎十个去尾,分作三次服,每服用水一碗、姜七片煎药饮下。8.小儿囟陷。用乌头附子生,去皮脐二钱,雄黄八分,共研末。以葱根捣和做饼贴陷处。9.脚气肿痛。用黑附子一个生,去皮脐,研末,加生姜汁调成膏涂肿痛处。药干再涂,到肿消为止。10.多年头痛。用川乌头、天南星,等分研末,葱汁调涂太阳穴。11.耳鸣不止。用乌头烧作灰、菖蒲,等分研末,棉花裹着塞耳内。一天换药两次。12.牙齿疼痛。用附子一两烧灰、枯矾一分,共研末,擦牙。又一方:川乌头、川附子,生研面糊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次以棉包一丸咬口中。又一方:用炮附子末纳牙孔中,痛乃止。虚寒腰痛:用鹿茸去毛,酥炙微黄,附子炮去皮脐各二两,盐花三分,共研末,加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13.寒热疟疾。用附子一枚重五钱者,裹在面中火煨,然后去面,加人参、丹砂各一钱,共研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未发病前连进三服。如药效显著,则有呕吐现象或身体有麻木感觉,否则次日须再次服药。14.水泻久痢。用川乌头二枚,一枚生用,另一枚以黑豆半合同煮熟,一起研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黄连汤送下。15.阳虚吐血。用生地黄一斤,捣成汁,加酒少许。另以熟附子一两半,去皮脐,切成片,放入地黄汁内,石器中煮成膏,取出附片焙干,同山药三两研末,再以膏调末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16.月经不调。用熟附子去皮、当归等分。每服三钱,水煎服。17.痈疽肿毒。用川乌头炒、黄檗炒各一两,研末唾液调涂患处,留头。药干则以淘米水润湿。18.疔疮肿痛。用醋和附子末涂患处。药干再涂。19.手足冻裂。用附子去皮,研末,以水、面调涂,效果显著。

木藜芦

【释名】 又称黄藜芦、鹿骊。

【集解】 [时珍说]鹿骊,俚人称它为黄藜芦,是小树。叶如樱桃叶,狭而长,多皱纹。四月开细黄花。五月结小长子,如小豆大。

【气味】 苦、辛,温,有毒。

【主治】 疥癣,杀虫。

漏篮子

【释名】 又称木鳖子、虎掌。

【气味】 苦、辛,有毒。

【主治】 恶痢冷漏疮。恶疮疬风。

【发明】 [时珍说]按杨士瀛《直指方》中所说:凡漏疮年久的人,若想恢复他的元气,当用漏篮子辈,加减用之。如不当用而轻用之,又恐热气乘虚变移结核,最后带来害处。又按《类编》中所说:一人两足生疮,臭溃难近。夜宿五夫人祠下,梦神授方:用漏篮子一枚,生研为末,入轻粉少许,井水调涂。依法治之,果愈。盖此物不堪服饵,只宜入疮科也。

【附方】 一切恶痢、杂下及休息痢。用漏篮子一个大者,阿胶、木香、黄连、罂粟壳各半两,俱炒焦存性,入乳香少许为末,糊丸梧桐子大。每一岁一丸,米汤送下。

乌头

【释名】 也称乌喙、草乌头、土附子、奚毒、耿子、毒公、帝秋、金鸦。苗名茛、芨、独白草、鸳鸯菊。汁煎名射罔。

【集解】 [别录说]乌头、乌喙生朗陵山谷。正月、二月采,阴干。长三寸以上者为天雄。[大明说]土附子生去皮捣,滤汁澄清。晒干取膏,名为射罔,毒性很烈。

【修治】 [时珍说]草乌头或生用,或炮用,或以乌大豆同煮熟,去其毒用。

乌头【气味】 辛,温,大毒。

【主治】 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其汁煎之名射罔,杀禽兽。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脐间痛,不可俯仰,目中痛,不可久视。又堕胎。主恶风憎寒,冷痰包心,肠腹痛,痃癖气块,齿痛,益阳事,强志。治头风喉痹,痈肿疔毒。

制草乌头〔主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脐间痛,肩胛痛,不可俯仰,目中痛,不可久视。

乌喙 一名两头尖。

【气味】 辛,性微温,大毒。

【主治】 风温,男子肾湿阴囊痒,寒热历节,掣引腰痛,不能行步,痈肿脓结,又堕胎。男子肾气衰弱,阴汗,瘰疬岁月不消。主大风顽痹。

射罔(wǎng)

【气味】 苦,大毒。

【主治】 尸疰癥坚,及头中风痹。瘘疮疮根,结核瘰疬毒肿及蛇咬。先取涂肉四畔,渐渐近疮,习习逐病至骨。疮有热脓及黄水,涂之;苦无脓水,有生血,及新伤破,即不可涂,立杀人。

【发明】 [时珍说]草乌头、射罔,是至毒之药。不如用川乌头、附子,人所栽种者,加以酿制,杀其毒性。若非风顽急疾,不可轻投。

【附方】 1.中风瘫痪,手足颤动,言语蹇涩。用草乌头炮,去皮四两,川乌头炮,去皮二两,乳香、没药各一两,共研末;生乌豆一升,以斑蝥三至七个,去头翅,同煮豆熟,取豆,焙干为末,加入上述药末中,以醋、面调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2.瘫痪顽风,风节疼痛,下元虚冷,一切风疮。用草乌头、川乌头、两头尖各三钱,硫黄、麝香、丁香各一钱,木鳖子五个,共研末。再以熟艾揉软,合在一起用草纸包裹。烧熏病处。腰脚冷痛:用乌头三个,去皮脐,研细,醋调贴痛处。3.久患头风。用草乌头尖生一分、赤小豆三十五粒、麝香二分,共研末。每服半钱,冷薄荷汤送下。4.喉痹口噤。用草乌头、皂荚,等分研末,加麝香少许擦牙,并吸入鼻内,牙关自开。又一方:用草乌尖、石胆,等分研末,每用一钱,以醋煮皂荚的液汁调稀,扫涂肿上,流涎几次,其毒即破。5.脾寒厥疟,先寒后热,名寒疟;但寒不热,面色黑者名厥疟;寒多热少,面黄腹痛,名脾疟。用上等草乌头削去皮,开水泡几次,密盖一段时间,取出切细、焙干,研末,加稀糊做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清早服,以姜十片、枣三枚、葱三根煎汤送下,隔一两小时再服药一次。6.腹中癥结。用射罔二两、椒三百粒,共捣为末,加鸡蛋白和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一丸,渐至三丸,病愈为止。7.内痔不出。草乌头研末,口水调和,点肛门内,痔即反出,后用枯痔药点。8.疔毒恶肿。用生草乌头切片,加醋熬成膏,摊贴患处,次日即可把根拔出。又一方:两头尖一两、巴豆四个,捣烂贴患处,疔自拔出。9.遍身生疮。用草乌头一两,盐一两,化水泡一夜,炒红,研末;另取猪腰子一个,去膜煨熟。竹刀切细、捣烂,加醋糊调药末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10.瘰疬初起未破,发寒发热。用草乌头半两、木鳖子二个,加米醋磨细,再投入捣烂的葱头和蚯蚓粪少许,调匀敷患处,外贴纸条,留通气孔。

白附子

【集解】[别录说]白附子生蜀郡。三月采。[时珍说]根如草乌头,长寸许,干者皱纹有节。

【气味】 辛、甘,大温,小毒。

【主治】 心痛血痹,面上百病,行药势。中风失音,一切冷风气,面皯瘢疵。诸风冷气,足弱无力,疥癣风疮,阴下湿痒,头面痕,入面脂用。补肝风虚。风痰。

【发明】 [时珍说]白附子是阳明经药,因与附子相似,故得此名。

白附子〔主治〕心痛血痹,面上百病,行药势。中风失音,一切冷风气,面色瘢疵。诸风冷气,足弱无力,疥癣风疮,阴下湿痒,头面痕,入面脂用。补肝风虚。风痰。

【附方】 1.中风口?,半身不遂。用白附子、白僵蚕、全蝎等分,生研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2.风痰眩晕,头痛,胸膈不利。用白附子炮,去皮脐半斤;石膏煅红半斤,朱砂二两二钱半,龙脑一钱,共研末,加粟米饭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饭后服,茶或酒送下。3.喉痹肿痛。用白附子末、枯矾,等分研细,涂舌上,有涎水吐出。4.偏坠疝气。用白附子一个,研末,加口涎调填脐上,再以艾灸三壮或五壮,很快愈合。5.慢脾惊风。用白附子半两、天南星半两、黑附子一钱,并炮去皮为末。每服二钱,加生姜五片,水煎服。此方亦治大人风虚,止吐化痰。

虎掌(天南星)

【释名】 也称虎膏。

【集解】 [颂说]虎掌今河北州郡都有。初生时根如豆大,渐长大似半夏而扁,年久者根圆及寸,大者如鸡卵。周围生圆牙三四枚或五六枚。三四月生苗,高尺余。独茎上有叶如爪,五六出分布,尖而圆。一窠生七八茎,有时也一茎作穗,直上如鼠尾。中生一叶如匙,裹茎作房,旁开一口,上下尖。中有花,微青褐色。结实如麻子大,熟即白色,自落布地,一子生一窠。九月苗残取根。

根〔主治〕心痛,寒热结气,利水道。除阴下湿,风眩。治伤寒时疾,强阴。主中风麻痹,除痰下气,利胸膈,攻坚积,消痈肿,散血堕胎。

【修治】 [颂说]九月采虎掌根,去皮脐,入器中汤浸洗净,以白矾汤或皂荚汁,浸三日夜,日日换水,晒干用。若熟用,需在黄土地掘一小坑,深五六寸,以炭火烧赤,以好酒浇。后置南星于内,瓦盆覆定,一夜取出用。

【气味】 苦,温,大毒。

【主治】 心痛,寒热结气,积聚伏梁,伤筋痿拘缓,利水道。除阴下湿,风眩。主疝瘕肠痛,伤寒时疾,强阴。主中风麻痹,除痰下气,利胸膈,攻坚积,消痈肿,散血堕胎。金疮折伤瘀血,捣敷。蛇虫咬,疥癣恶疮。去上焦痰及眩晕。主破伤风,口噤身强。补肝风虚,治痰功同半夏。治惊痫,口眼歪斜,喉痹,口舌疮糜,结核,解颅。

【附方】 1.中风口噤、眼闭。天南星研末,加白龙脑等分调匀。用手指点末擦齿二三十遍,口自开。2.小儿惊风。用一两重的天南星一个,放酒中浸透。取出,安新瓦上,周围用炭火炙裂。放冷,出火毒。研末,加朱砂一分。每服半钱,荆芥汤调下。日空心服一次。午时再服一次。3.角弓反张。用天南星、半夏,等分研末,姜汁、竹沥灌下一钱。同时烘灸印堂。4.痰迷心窍,心胆被惊,神不守舍,恍惚健忘,妄言妄见。用天南星一斤,先掘一土坑,以炭火三十斤烧红,倒入酒五升,渗干后,把天南星安放在内,用盆盖住,勿令走气。次日取出研末,加琥珀一两、朱砂二两,共研细,以生姜汁调面将药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煎人参、石菖蒲汤送下。日服三次。5.吐泄不止,四肢厥逆,甚至不省人事。用天南星研末,每服三钱,加枣三枚,水二盅,煎取八成,温服。6.小儿解颅,囟门不合,鼻塞不通。用天南星炮过,去皮,研末,加淡醋调匀摊布上,贴囟门,再把手烘热,频频在囟门处摩熨。7.喉风喉痹。用天南星一个,挖空,放入白僵蚕七枚,纸包煨熟,研末,姜汁调服一钱。病重者灌下,吐涎即愈。

由跋(bá)

【集解】 [恭说]由跋是虎掌新根,大于半夏一二倍,四畔未有子牙,其宿根即是虎掌。[藏器说]由跋生于树林下,苗高一尺,似蒟蒻,根如鸡卵。[保升说]春抽一茎,茎端有八九叶,根圆扁而肉白。[时珍说]此即天南星之小者,其气未足,不堪服食,故医方罕用;只有重八九钱至一两多的,气足乃佳。正如附子之侧子,不如附子之义也。

【正误】 [弘景说]由跋本出始兴,今人亦种之。状如乌翣而布地,花紫色,根似附子。苦酒抹涂肿,效果好。[恭说]陶氏所说,乃是鸢尾根,即鸢头也。又说虎掌似半夏,是以鸢尾为由跋,以由跋为半夏,非唯不识半夏,亦不识鸢尾与由跋也。今南人犹以由跋为半夏。

【气味】 辛、苦,温,有毒。

【主治】 毒肿结热。

蒟蒻(jǔ ruò)

【释名】 也叫蒻头、鬼芋、鬼头。俗称魔芋。

【集解】[时珍说]福建人也栽种它。春天时长苗,五月移栽时,长一二尺,与南星苗相似,但斑点要多些。老根也可自己长出苗。经过二年生的,根大得像碗和芋魁。其外表纹理为白色,味道麻人。秋天后掘出根,须擦洗干净,捣烂或者切成片状,以酽灰汁煮沸十几次,再用水淘洗五遍,即成冻子。不用灰汁就不能制成。切成细丝,用沸水烫后,再放入五味调和后吃,其形状像水母丝。

根【气味】 辛,寒,有毒。

【主治】 治痈肿风毒,磨烂敷在患处。捣碎用灰汁煮了制成饼,加五味调和后吃,主

消渴。

【发明】 [机说]《三元延寿书》中记载,有人患瘵,百物不忌,看见邻居家里有蒟蒻,乞求了一些来吃,味道较美,于是就常吃,因而把结核病治好了。另有几个患腮腺炎病的人,经常吃它,病也痊愈了。

半夏

【释名】 也称守田、水玉、地文、和姑。

【集解】[别录说]半夏生于槐里川谷。五月、八月采根,曝干。[恭说]到处都有。生于平泽中者,名羊眼半夏,圆白为上。[颂说]二月生苗一茎,茎端三叶,浅绿色,颇似竹叶,生于江南者似芍药叶。根下相重,上大下小,皮黄肉白。五月、八月采根,以灰裹二日,汤洗曝干。

【修治】 [时珍说]洗皮垢,以汤泡浸七日,逐日换汤,晾干切片,姜汁拌焙入药。或研末,以姜汁入汤澄三日,沥去涎水,晒干用,谓之半夏粉。或研末以姜汁和做饼,晒干用,称之半夏饼。

根【气味】 辛,平,有毒。

【主治】 伤寒寒热,心下坚,胸胀咳逆,头眩,咽喉肿痛,肠鸣,下气止汗。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疗痿黄,悦泽面目,堕胎。消痰,下肺气,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生者:抹痈肿,除瘤瘿气。治吐食反胃,霍乱转筋,肠腹冷,痰疟。治寒痰,及形寒饮冷伤肺而咳,消胸中痞,膈上痰,除胸寒和胃气,燥脾湿,治痰厥头痛,消肿散结。治眉棱骨痛。补肝风虚。除腹胀。目不得瞑,白浊梦遗带下。

【发明】 [好古说]肾主五液,化为五湿。自入为唾,入肝为泣,入心为汗,入脾为痰,入肺为涕。有痰曰嗽,无痰曰咳。痰者,因咳而动脾之湿也。半夏能泻痰之标,不能泻痰之本。泻本者,泻肾也。咳无形,痰有形;无形则润,有形则燥,所以称流湿润燥。俗方以半夏为肺药,错了。止呕吐为足阳明,除痰为足太阴。柴胡为之使,故柴胡汤中用它;虽为止呕,也助柴胡、黄芩主往来寒热,又为足少阳、阳明。[时珍说]脾无留湿不生痰,故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半夏能主痰饮及腹胀,因为其体滑而辛温。涎滑能润,辛温能散也能润,故行湿而通大便,利窍而泄小便。洁古张氏说,用半夏、南星治痰,咳嗽自愈。

清半夏〔主治〕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消痈肿,疗痿黄,悦泽面目,堕胎。消痰,下肺气,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

法半夏〔主治〕 伤寒寒热,心下坚,胸胀咳逆,头眩,咽喉肿痛,肠鸣,下气止汗。

【附方】 1.老人风痰。用半夏泡七次,焙过,硝石各半两,共研末,加入白面捣匀,调水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2.热痰咳嗽,烦热面赤,口燥心痛。用半夏、天南星各一两,黄芩一两半,共研末,加姜汁浸蒸饼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饭后服,姜汤送下。3.湿痰咳嗽,面黄体重,嗜卧惊,食不消。用半夏、天南星各一两,白术一两半,共研末加薄糊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姜汤送下。4.气痰咳嗽,面白气促,洒淅恶寒,忧愁不乐,脉涩。用半夏、天南星各一两,官桂半两,共研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5.呕吐反胃。用半夏三升、人参三两、白蜜一升、水一斗二升,细捣过,煮成三升半,温服一升。日服两次。6.黄疸喘满,小便自利,不可除热。用半夏、生姜各半斤,加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两次服下。7.老人便结。用半夏泡炒、生硫黄,等分研末,加自然姜汁煮糊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8.吐血下血,崩中带下,喘急痰呕,中满宿瘀。用半夏捶扁,包在以姜汁调匀的面中,放火上煨黄,研末,加米糊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白开水送下。9.喉痹肿塞。用生半夏末吸鼻内,涎出见效。10.骨鲠在咽。用半夏、白芷,等分研末,取一匙,水冲服,当呕出。忌食羊肉。

蚤(zǎo)休

【释名】 也称蚩休、螫休、紫河车、重台、重楼金线、三层草、七叶一枝花、草甘遂、白甘遂。

【集解】[时珍说]重楼金线处处都有,生于深山阴湿之地。一茎独上,茎当叶心。叶绿色似芍药,凡二三层,每一层七叶。茎头夏月开花,一花七瓣,有金丝蕊,长三四寸。王屋山产者叶至五七层。根如鬼臼、苍术,外紫中白,有粳、糯二种。外丹家采它制三黄、砂、汞。入药洗切焙用。

蚤休

紫河车〔主治〕是足厥阴经药。凡惊痫、疟疾、瘰疬、痈肿者宜用。

根 【气味】 苦,微寒,有毒。

【主治】 惊痫,摇头弄舌,热气在腹中,癫疾,痈疮阴蚀,下三虫,去蛇毒。生食一升,利水。治胎风手足搐,能吐泄瘰疬。去疟疾寒热。

【发明】 [时珍说]紫河车,是足厥阴经药。凡惊痫、疟疾、瘰疬、痈肿者宜用。而道家有服食法,不知是否真有益处。

【附方】 小儿胎风。手足抽搐。用蚤休研末,每服半钱,冷水下。

鬼臼(jiù)

【释名】 又称九臼、天臼、鬼药、解毒、爵犀、马目毒公、害母草、羞天花、术律草、琼田草、独脚莲、独荷草、山荷叶、旱荷、八角盘、唐婆镜。

【集解】 [别录说]鬼臼生九真山谷及冤句。二月、八月采根。 [弘景说]鬼臼生于山谷之中。八月采,阴干。似射干、术辈,又似钩吻。有两种:出钱塘、近道者,味甘,上有丛毛,最胜;出会稽、吴兴者,大而味苦,无丛毛,力劣。今马目毒公状如黄精根,其臼处似马眼而柔润。如今药方中多用鬼臼而少用毒公,不知这两种哪个效果更好。

根 【气味】 辛,温,有毒。

【主治】 杀蛊毒鬼疰精物,辟恶气不祥,逐邪,解百毒。杀大毒,疗咳嗽喉结,去目中肤翳。不入汤。下死胎,治邪疟痈疽,蛇毒射工毒。

【发明】 [颂说]古方治五尸鬼疰、百毒恶气多用到它。又说,今福州人三月采琼田草根叶,焙干捣末,蜜丸服,治风疾。

【附方】 1.子死腹中,胞破不生,此方累效,救人岁万数也。鬼臼不拘多少,黄色者,去毛为细末,不用筛罗,只捻之如粉为度。每服一钱,无石灰酒一盏,同煎八分,通口服,立生如神。2.黑黄急病。面黑黄,身如土色,不妨食,脉沉,若青脉入口者死。宜烙口中黑脉、百会、玉泉、章门、心俞。用生鬼臼捣汁一小盏服。干者为末,温水服用。

射干

【释名】 也称乌扇、乌吹、乌蒲、凤翼、鬼扇、扁竹、仙人掌、紫金牛、野萱花、草姜、黄远。

【集解】 [别录说]射干生于南阳山谷田野。三月三日采根,阴干。[颂说]人家都有种植,春生苗,高一二尺。叶大类蛮姜,而狭长横张,疏如翅羽状,故有乌扇、乌翼、鬼扇等名。叶中抽茎,似萱草茎而强硬。六月开花,黄红色,瓣上有细纹。秋结实作房,中子黑色。射干生于山崖之间,其茎细小,也类木。故荀子说,西方有木,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

根 【气味】 苦,平,有毒。

【主治】 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疗老血在心脾间,咳唾,言语气臭,散胸中热气。苦酒摩涂毒肿。治疰气,消瘀血,通女人月闭。消痰,破癥结,胸膈满腹胀,气喘痃癖,开胃下食,镇肝明目。治肺气喉痹为佳。去胃中痈疮。利积痰疝毒,消结核。降实火,利大肠,治疟母。

【发明】 [震亨说]射干属金,有木与火,运行太阴、厥阴之积痰,使结核自消。

射干

根〔主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调养,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通女人月闭。消痰,破肿结,胸膈满腹胀,气喘痃癖,开胃下食,镇肝明目。

【附方】 1.咽喉肿痛。用射干花根、山豆根,阴干为末,吹喉部,有效。2.喉痹不通。射干一片,口含咽汁。3.腹部积水、阴疝肿刺,皮肤发黑。用射干根捣汁服一杯,水即下。4.乳痈初起。取射干根要像僵蚕状和萱草根,共研末,加蜜调敷,效果极显著。

凤仙

【释名】 也称急性子、旱珍珠、金凤花、小桃红、夹竹桃、染指甲草、菊婢。

【集解】 [时珍说]人们家里庭院的台阶和园圃里多有种植,很容易成活。二月份播下种子,五月份可以再种。苗高二三尺,茎有红白二色,其大如手指,中心空而且脆。叶子长而且尖,边有锯齿。桠间开花,有黄有白,或红或紫,也有淡青色或杂色的。初夏到秋天末,不断开谢。结的果实堆叠的样子,大如樱桃,其形状稍长一些,颜色如毛桃,生时呈青色,成熟后变黄色,碰触到它就自己裂开,皮卷起如拳头一样。苞中间有子,像萝卜子但小些,呈褐色。人们采它的粗茎做酱,有的用盐腌制后收藏起,脆美可口。嫩花用酒浸一夜,也可以吃。

子【气味】 微苦,温,小毒。

【主治】 难产,骨刺卡喉,散积块,透骨通窍。

【发明】 厨师烹调硬肉时,投入几粒,易煮烂。

花【气味】 甘、滑,温,无毒。

【主治】 蛇伤,擂酒服下就好。另治腰胁疼痛难忍,晒干研成粉末,空腹时用酒每次服用三钱,活血消积。

根、叶【气味】 苦、甘、辛,小毒。

【主治】 鸡鱼骨刺卡在喉咙,误吞铜铁,跌打肿痛。散血通经,软坚透骨。

【附方】 1.噎食不下。用凤仙花子,酒浸三夜,晒干,研末,加酒调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八粒,温酒送下。2.咽中骨鲠。用白凤仙子研水一大口,倒在竹筒中灌入咽内,鲠物即可变软,或把凤仙子研末吹喉亦可。不宜着齿,免齿受损。3.蛇虫咬伤。凤仙花捣酒服。4.跌伤肿痛。用凤仙叶捣成泥,涂肿破处,药干即换,一夜血散。冬季则用预采的干叶研末,水调涂。

风仙子〔主治〕难产,骨刺卡喉,散积块,透骨通窍。

曼陀罗花

【释名】 也称风茄儿、山茄子。

【集解】 [时珍说]曼陀罗生于北方,也有栽种。春生夏长,独茎直上,高四五尺,生不旁引,绿茎碧叶,叶如茄叶。八月开白花,六瓣,状如牵牛花大。攒花中裂,对叶外包,朝开夜合。实圆,有丁拐,中有小子。八月采花,九月采实。

花、子【气味】 辛,温,有毒。

【主治】 诸风及寒湿脚气,煎汤洗。又主惊痫及脱肛,并入麻药。

【发明】 [时珍说]相传,此花笑着采去酿酒饮,令人发笑;舞着采去酿酒饮,令人起舞。我常试验它,饮至半酣,再让一人或笑或舞以引导,很灵验。八月采此花,七月采火麻子花,阴干,等分研末。热酒调服三钱,少顷昏昏如醉。割疮炙火,宜先服此药,则不觉苦。

曼陀罗花

花、子〔主治〕诸风及寒湿脚气,煎汤洗。又主惊痫及脱肛,并入麻药。

【附方】 1.脸部生疮。用曼陀罗花晒干,研末,取少许敷贴疮上。2.小儿慢惊。用曼陀罗花七朵,天麻二钱半,全蝎炒十枚,天南星炮、丹砂、乳香各二钱半,共研末。每服半钱,薄荷汤调下。3.大肠脱肛。用曼陀罗子连壳一对、橡树果实十六个,同锉,水煎开三五次,加入朴硝少许洗患处。4.疼痛麻醉。秋季采曼陀罗花、火麻子花,阴干,等分研末,热酒调服三钱。割疮、炙火宜先服此,即不觉痛苦。

玉簪(zān)

【释名】也称白鹤仙。

【集解】 [时珍说]玉簪处处人家栽为花草。二月生苗成丛,高尺许,柔茎如白菘。叶大如掌,团而有尖,叶上纹如车前叶,青白色,十分娇莹。六七月抽茎,茎上有细叶。中出花朵十数枚,长二三寸,本小末大。未开时,正如白玉搔头簪形,又如羊肚、蘑菇状;开时微绽四出,中吐黄蕊,很香,不结子。其根连生,如鬼臼、射干、生姜,有须毛。

根 【气味】 甘、辛,寒、有毒。

【主治】 捣汁服,解一切毒,下骨鲠,涂痈肿。

玉簪

叶 【气味】 同根。

【主治】 蛇虺螫伤,捣汁和酒服,以渣敷,留孔泄气。

羊踯躅(zhí zhú)

【释名】 也称黄踯躅、黄杜鹃、羊不食草、闹羊花、惊羊花、老虎花、玉枝。

【集解】 [颂说]许多地方均有生长。[时珍说]唐《李绅文集》里说,骆谷有很多“山枇杷”,毒性能杀死人。其花鲜艳,与杜鹃花相似,砍柴的人认识它。他说的东西像羊踯躅,但不知道是不是它,也可能是它的同类。

花 【气味】 辛,温,大毒。

【主治】 贼风在皮肤中淫痛,温疟热疾诸痹,邪气蛊毒。

【附方】 1. 风痰注痛。用羊踯躅花、天南星,生捣做饼,蒸四五遍,以稀布袋收存。用时取焙为末,加蒸饼和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温酒送下。腰脚骨痛,空心服;手臂痛,饭后服。2.风湿痹痛,肢节疼痛,言语蹇涩。凌晨踯躅花,酒拌后蒸过,晒干,研末。每服五分,以牛乳一合、酒二合调服。

芫(yuán)花

【释名】 也称杜芫、赤芫、去水、毒鱼、头痛花、儿草、败华。根名黄大戟、蜀桑。

【集解】 [别录说]芫花生于淮源川谷之中。三月三日采花,阴干。[保升说]近道处处有。苗高二三尺,叶似白前及柳叶,根皮黄似桑根。正月、二月花发,紫碧色,叶未生时收采晒干。叶生花落,就不可用了。

【修治】 [时珍说]芫花留数年陈久者良。用时以好醋煮十数沸,去醋,以水浸一宿,晒干用,则毒灭。或以醋炒。

【气味】 辛,温,有小毒。

【主治】 咳逆上气,喉鸣喘,咽肿短气,蛊毒鬼疟,疝瘕痈肿。杀虫鱼。消胸中痰水,喜唾,水肿,五水在五脏皮肤及腰痛,下寒毒肉毒。根:疗疥疮。可用毒鱼。治心腹胀满,去水气寒痰,涕唾如胶,通利血脉,治恶疮、风痹湿,一切毒风,四肢挛急,不能行步。疗咳,瘴疟。治水饮痰癖,胁下痛。

【发明】 [时珍说]张仲景治伤寒太阳证,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喘或利者,以“小青龙汤”主治。若表已解,有时头痛出汗,不恶寒,心下有水气,干呕,痛引两胁,或喘或咳者,以“十枣汤”主治。因为小青龙治未发散表邪,使水气从毛窍而出,此为《内经》所谓“开鬼门法”。十枣汤驱逐里邪,使水气自大小便而泻,是《骨经》所谓洁净府、去久积糟粕之法。饮症有五种:内啜水浆,外受湿气,郁蓄而为留饮;流于肺则为支饮,令人喘咳寒热,吐沫背寒;流于胁下则为悬饮,令人咳唾,痛引缺盆两胁;流于心下则为伏饮,令人胸满呕吐,寒热眩晕;流于肠胃,则为痰饮,令人腹鸣吐水,胸胁支满,或作泄泻,忽肥忽瘦;流于经络,则为溢饮,令人沉重注痛,或作水气浮肿。芫花、大戟、甘遂之性,逐水泄湿,能直达水饮窠囊隐僻之处。

芫花

【附方】 1.突发咳嗽。用芫花一升,加水三升煮汁一升,以枣十四枚,放入汁中煮干,一天吃五枚,必愈。2.咳嗽有痰。用芫花一两炒,加水一升,煮开四次,去渣,再加入白糖半斤。每服约一个枣子大的量。忌食酸咸物。3.干呕胁痛,伤寒头痛,心下痞满,痛引两胁,干呕短气,汗出而不恶寒。用芫花熬过、甘遂、大戟,等分研末。以大枣十枚、水一升半,煮成八合后,去渣纳药。体壮者服一钱,弱者半钱,清晨服下。能下泻则病除,否则次晨再服药。4.浑身水肿。用上方十枣汤加大黄、甘草,五物各一两,大枣十枚,同煮,如上法服。另方:药中再加芒硝一两。5.腹胁坚痛。用芫花炒二两,朱砂五钱,共研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枣汤送下。6.水蛊胀满。用芫花、枳壳等分,先以醋把芫花煮烂,再加枳壳煮烂,一起捣匀做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送下。7.子宫结块,月经不通。用芫花根三两,锉细,炒黄,研末。每服一钱,桃仁煎汤调下。泻下恶物即愈。8.牙痛难忍,诸药不效。用芫花末擦牙令热。痛定后,温水漱口。9.痈肿初起。芫花末和胶涂搽。10.痔疮疼痛。用芫根一把,捣烂,慢火煎成膏,将丝线于膏内度过,以线系痔,当有微痛的感觉。等痔疮干落后,即以纸捻蘸膏纳入肛门中,可以使痔疮断根。另一方:只捣汁浸线一夜即用,不需熬膏。

醉鱼草

【释名】又称闹鱼花、鱼尾草、樚木。

【集解】 [时珍说]醉鱼草在南方处处都有。多在堑岸边,作小株生,高者三四尺。根状如枸杞。茎似黄荆,有微棱,外有薄黄皮。枝易繁衍,叶似水杨,对节而生,经冬不凋。七八月开花成穗,红紫色,俨如芫花一样。结细子。渔人采花及叶以毒鱼,尽圉圉而死,呼为醉鱼儿草。池沼边不可种。此花色状气味如同芫花、毒鱼一样,但它们的花开却在不同的时间。

花、叶 【气味】 辛、苦,温,有小毒。

【主治】 痰饮成齁,遇寒便发,取花研末,和米粉做果,炙熟食之。又治误食石斑鱼子中毒,吐不止,及诸鱼骨鲠者,捣汁和冷水少许咽之,吐即止,骨即化也。久疟成癖者,以花填鲫鱼腹中,湿纸裹煨熟,空心食之,仍以花和海粉捣贴,便消。

鸢(yuān)尾

【释名】 也称乌园。根的名称叫作鸢头。

【集解】 [别录说]鸢尾生在九疑山谷。五月采。[时珍说]此即射干之苗。地肥则茎长根粗,地瘠则茎短根瘦。花有数色。

【气味】 苦,平,有毒。

【主治】 蛊毒邪气,鬼疰诸毒,破癥瘕积聚,去水,下三虫。杀鬼魅,疗头眩。

鸢尾

钩吻

【释名】 又叫野葛、毒根、胡蔓草、断肠草、黄藤、火把花。

【集解】 [时珍说]钩吻的叶圆而且光滑。春夏的嫩苗毒性特别大,秋冬枯死后稍有减弱。五六月开花似榉柳花,几十朵一起成穗状。长在岭南的花为黄色,长在滇南的花为红色。以前天姥曾对黄帝说“黄精益寿,钩吻杀人”,就是指的这种植物。

【气味】 辛,温,大毒。

【主治】 金疮乳痉,中恶风,咳逆上气,水肿,杀蛊毒。破癥积,除脚膝痹痛,四肢拘挛,恶疮疥虫,杀鸟兽。捣汁入膏,不入汤饮。主喉痹咽塞。

【发明】 [时珍说]李石《续博物志》记载,钩吻出产于两广,广人有被负债逼急时,常常吃此草而死以欺骗别人。用急水吞立即就会死亡,慢水吞,死得慢些。有的人抓毒蛇来杀死,用钩吻覆盖,浇水长出菌,制成毒药害人。葛洪《肘后方》载,凡是中了钩吻毒者,口不能张开,拿打通的大竹筒,用头支撑其两胁和脐中,灌冷水入筒中,换几次水,一会儿口就会张开,以便喂下药物解救他。

石龙芮(ruì)

【释名】 也称地椹、天豆、石能、鲁果能、苦堇、堇葵、胡椒菜、彭根。

【集解】 [时珍说]到处都有生长,多数长在靠近水下潮湿的地方。高的有一尺左右。二月份生苗,丛生,茎圆有分枝。一枝三叶,青色而且光滑,有三尖,叶有很多小缺口。江淮人三四月采苗煮后,晒干蒸成黑色当蔬菜吃。四五月份开小黄花。结的果实大小如豆,状如刚长出的桑葚,为青绿色。搓散后子更细小,像葶苈子,即石龙芮。

子 【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风寒湿痹,心腹邪气,利关节,止烦满。常服轻身明目不老,补阴气不足,遗精,外阴冷厥。令皮肤有光泽。逐风寒湿痹。

石龙芮

子〔主治〕风寒湿痹,心腹邪气,利关节,止烦满。常服轻身明目不老,补阴气不足,遗精,外阴冷厥。令皮肤有光泽。逐风寒湿痹。

水堇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捣汁,洗马毒疮,并口服。又涂蛇蝎毒及痈肿。久食除心下烦热,主寒热鼠瘘,疮疹结核,散瘀血,止腹泻。捣成汁服或洗敷,治各种疮毒、痈肿及蛇蝎毒。

毛茛(gèn)

【 释名 】 又称毛建草、水茛、毛堇、天灸、自灸、猴蒜。

【集解】 [时珍说]低洼潮湿的地方有很多。春天生苗,高的有尺余。一枝三叶,叶有三尖及细小的缺口。四五月份开小黄花,非常鲜艳。结的果实形状像要绽青的桑葚。葛洪说:菜中有水茛,叶圆而且光亮,生长在水旁,蟹常吃它。大毒。人若误吃了它,会中毒抽搐而死。

叶、子 【气味】 辛,温,有毒。

【主治】 恶疮痈肿,疼痛未溃,捣汁敷。和姜捣后涂腹,可破血冷。

牛扁

【释名】又称扁特、扁毒。

【集解】 [别录说]牛扁生桂阳川谷。[保升说]今出宁州。叶似石龙芮、附子等。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气味】 苦,微寒,无毒。

【主治】 身皮疮热气,可作浴汤。杀牛虱小虫,又疗牛病。

毛茛

荨(qián)麻

【集解】[时珍说]川黔两地到处都有生长。其茎上有刺,高二三尺。叶似花桑,有青紫两色,上面有可怕的毛毛刺,碰到就像被蜂蜇咬了一般,用人尿洗患处可解。有花无果实,凌冬不凋谢。揉搓后投入水中,鱼吃了会死亡。

【气味】 辛、苦,寒,大毒。

【主治】 蛇毒,捣汁涂。风疹初起,以此点,一夜就好。

海芋(yù)

【释名】 也称观音莲、羞天草、天荷、隔河仙。

【集解】[时珍说]生于蜀中,现在到处都有。春天生苗,高四五尺。大叶如芋叶而且有干。夏秋间抽出花茎,开的花像一瓣莲花,碧色。花中有蕊,长成穗状,如观音在圆光中的形状。方士说:可以把铜铁变为金。其根似芋魁,大的如升碗,长六七寸,属野芋那一类。《庚辛玉册》里说,羞天草,是阴草。长在江广深谷水涧的旁边。其叶子很大,可以遮雨。叶背呈紫色,花如莲花。根、叶都大毒。

【气味】 辛,大毒。

【主治】 疟瘴毒肿风癞。

草之七 蔓草类

菟丝子、五味子、覆盆子、悬钩子、蛇莓、使君子、木鳖子、番木鳖、马兜铃、独行根、榼藤子、预知子、牵牛子、紫葳、营实(墙蘼)、栝楼、月季花、王瓜、葛、天门冬、何首乌、百部、萆薢、菝葜、土茯苓、白蔹、伏鸡子根、女萎、鹅抱、千金藤、山豆根、黄药子、解毒子、白药子、威灵仙、剪草、防己、茜草、通草、通脱木、钓藤、白花藤、白英、萝摩、乌蔹莓、葎草、羊桃、络石、木莲、扶芳藤、常春藤、天仙藤、忍冬、甘藤、紫金藤、南藤、清风藤、省藤、紫藤、千里及

菟丝子

【释名】也称菟缕、菟累、菟芦、菟丘、赤网、玉女、唐蒙、火焰草、野狐丝、金线草。

【集解】 [别录说]菟丝子生于朝鲜川泽田野之中,蔓延于草木之上。九月采实,曝干。色黄而细者为赤网,色浅而大者为菟丝。功用并同。[颂说]今近道也有,以冤句出产者为胜。夏生苗,初如细丝,遍地不能自起。遇别草梗则缠绕而生,其根渐绝于地而寄空中。[时珍说]宁献王《庚辛玉册》载,火焰草即菟丝子,为阳草。多生荒园古道。其子入地,初生有根,攀附到草木时,其根自断。无叶有花,白色微红,香气袭人。结实如秕豆而细,色黄,生于梗上尤佳,唯怀孟林中多有,入药更良。

【气味】 辛、甘,平,无毒。

【主治】 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养肌强阴,坚筋骨,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口苦燥渴,寒血为积。久服明目轻身延年。治男女虚冷,添精益髓,去腰疼膝冷,消渴热中。久服去面斑,悦颜色。补五劳七伤,治鬼交泄精,尿血,润心肺。补肝脏风虚。

菟丝子(藤状)

菟丝子〔主治〕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养肌强阴,坚筋骨,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口苦燥渴,寒血为积。治男女虚冷,添精益髓,去腰疼膝冷,消渴热中。久服去面斑,悦颜色。

【附方】 1.消渴不止。用菟丝子煎汁随意饮服,以止为度。2.白浊遗精,思虑太过,心肾虚损,真阳不固,渐有遗沥,小便白浊,梦中泄精。菟丝子五两、白茯苓三两、石莲肉二两,共研末,加酒糊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3.小便淋沥。用菟丝子煮汁饮服。4.小便赤浊,心肾不足,精少血燥,口干烦热,头晕心慌。用菟丝子、麦门冬,等分研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盐汤送下。5.腰膝疼痛,顽麻无力。用菟丝子洗过一两、牛膝一两,酒泡过,取出晾干,研末,将原酒煮糊调药成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服,酒送下。6.肝伤目暗。用菟丝子三两,泡酒中三天,取出晾干,研末,以鸡蛋白和药成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7.身、面浮肿。用菟丝子一升,在酒五升中浸泡两三夜,每饮一升。一天三次,肿不消,继续服药。8.眉炼癣疮。用菟丝子炒过,研末,加油调匀敷疮上。9.痔疮疼痛。用菟丝子熬成黄黑色,研末,加鸡蛋白调匀涂搽。

五味子

【释名】也称玄及、会及。

【集解】 [颂说]今河东、陕西州郡最多,杭、越间也有。春初生苗,引赤蔓于高木,长六七尺。叶尖圆似杏叶。三四月开黄白花,似莲花。七月结实,丛生于茎端,如豌豆许大,生时青色,熟则红紫,入药生曝不去子。

【修治】 [时珍说]入补药熟用,入嗽药生用。

【气味】 酸,温,无毒。

【主治】 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治中下气,止呕逆,补虚劳,令人体悦泽。明目,暖水脏,壮筋骨,治风消食,反胃霍乱转筋,痃癖奔豚冷气,消水肿心腹气胀,止渴,除烦热,解酒毒。生津止渴,治泻痢,补元气不足,收耗散之气,瞳子散大。治喘咳燥嗽,壮水镇阳。

五味子〔主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治中下气,止呕逆,补虚劳,令人体悦泽。

【发明】 [思邈说]五六月宜常服五味子汤,以益肺金之气,在上则滋源,在下则补肾。方法:以五味子一大合,木臼捣细,放瓷瓶中,以百沸汤浸泡,加少许蜜,封好,置火边良久,汤成可饮。[元素说]孙真人《千金月令》说,五月常服五味,以补五脏之气。夏月,困乏无力,无气以动。与黄芪、人参、麦门冬,少加黄檗,煎汤服。使人精神顿加,两足筋力涌出。

【附方】 1.久咳肺胀。五味子二两,粟壳白饧炒过半两,研末,制白饧丸弹子大,每日一丸。2.久咳不止。五味子五钱,甘草一钱半,五倍子、风化消各二钱,研末,干噙。又一方:五味子一两,真茶四钱,晒干研末。以甘草五钱煎膏,制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沸汤下,数日即愈。3.痰嗽并喘。五味子、白矾等分,研末。每服三钱,以生猪肺炙熟,蘸末细嚼,白汤下。4.阳事不起。新五味子一斤,研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忌猪鱼蒜醋。尽一剂,即可。

覆盆子

【释名】也称西国草、毕楞伽、大麦莓。

【集解】 [藏器说]佛说苏密拿花点灯,说的正是这种花。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益气轻身,令头发不白。补虚续绝,强阴健阳,悦泽肌肤,安和五脏,温中益力。治疗痨损风虚、补肝明目、男子肾精虚竭,每天用水服三钱。女子吃它,可治不孕。使人颜色变好。榨成汁涂头发,不会变白。益肾,缩小便。取汁同少许蜜糖煎成稀膏点服,治疗肺气虚寒。

叶 【气味】 微酸、咸,平,无毒。

【主治】 绞取汁滴在眼里,去肿赤,明目止泪,收湿气。

【发明】 [时珍说]按照洪迈的《夷坚志》里记载,潭州赵太尉的母亲得了烂弦疳眼病二十年,有一老妇说:你眼中有虫,我帮你除掉它。她便进山里去采来覆盆子叶,咀嚼留汁入筒中,又用皂纱蒙上眼睛,滴汁入眼中,眼病就治好了。后来多次用来治人眼病都很灵验。覆盆子的叶子,是治疗眼病的好药材。

覆盆子

根〔主治〕痘后白内障或伤后疤痕,取根洗捣,澄粉晒干,和少许蜜糖,点入眼中,每天二三次自然可消散。百日内易治。

根【主治】 痘后白内障或伤后疤痕,取根洗捣,澄粉晒干,和少许蜜糖,点入眼中,每天二三次自然可消散。百日内易治。

【附方】 阳事不起。取覆盆子,用酒浸泡后焙干,再研末。每天早晨用酒服三钱。

悬钩子

【释名】也称沿钩子、木莓、山莓、树莓。

【集解】 [藏器说]悬钩子生长在江淮林泽之间。茎上有刺。其果子如莓,酸美,人们常吃它。[时珍说]悬钩子属树生,高四五尺,其茎白色有倒刺。其叶有细齿,青色无毛,背后淡青,很像樱桃叶但要狭长些。又像地棠花叶,四月开小白花。结红色果实,味道酸美好吃。

【气味】 酸,平,无毒。

【主治】 醒酒,止渴,除痰,去酒毒。捣成汁服,解射工、沙虱毒。

叶 【主治】 烧研水服,主治喉塞不适。

根、皮 【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治宫内死胎不下,破血,妇人赤白带,久患腹泻,脓血腹痛。杀虫毒、卒下血,煮浓汁喝。

悬钩子

蛇莓

【释名】 又称蛇藨、地莓、蚕莓。

【集解】 [弘景说]蛇莓园野多有之。子赤色极似莓子,而不堪啖,亦无以此为药者。[时珍说]此物就地引细蔓,节节生根。每枝三叶,叶有齿刻。四五月开小黄花。出了五月,结鲜红的果实,状似覆盆,而面与蒂则不同也。其根甚细,《本草》用汁,当是取其茎叶并根也。

汁 【气味】 甘、酸,大寒,有毒。

【主治】 胸腹大热不止。伤寒大热,及溪毒、射工毒,甚良。通月经,敷蛇伤。主孩子口噤,以汁灌之。敷汤火伤,痛即止。

蛇莓

【附方】 1.口中生疮。天行热甚者。蛇莓自然汁半升,稍稍咽之。2.水中毒病。蛇莓根捣末服之,并导下部。亦可饮汁一二升。夏月欲入水,先以少末投中流,更无所畏。又辟射工。家中以器贮水、浴身亦宜投少许。

使君子

【释名】也称留求子。

【集解】 [志说]它形状如栀子,棱瓣深而两头尖,像诃黎勒但轻些。[时珍说]原产于海南、交趾,现在闽的绍武,蜀的眉州,都有栽种,也容易栽活。其藤如葛,绕树而上。叶青如五加叶。五月开花,一簇一二十葩,红色,轻盈如海棠。其果实长一寸左右,五瓣合成,有棱,初时呈淡黄色,老了就呈紫黑色。其中间的核仁长如榧子仁,色味又如栗。久了就呈油墨色,不可以食用。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小儿心、肺、肝、肾等疳病,小便白浊。杀虫,疗腹泄痢疾,健脾,除虚热。治小儿百病,疮癣。

使君子〔主治〕小儿心、肺、肝、肾疳病,小便白浊。杀虫,疗腹泄痢疾,健脾,除虚热。治小儿百病,疮癣。

【发明】 [时珍说]凡是杀虫药,多数是辛、平,只有使君子和榧子,味甜而且能杀虫,与其他不同。凡是大人小儿得了虫病,在每月上旬,早晨空腹吃使君子仁数枚,或用壳煎汤咽下,次日虫都被杀死而被排出体外。有的认为,七颗生吃、七颗煨热吃,效果也很好。服药期间忌饮热茶,犯了禁忌就会得腹泻。此物甘,气温,既能杀虫,又益脾胃,所以能收敛虚热而止腹泄痢疾,为治疗小儿各种病的要药。

【附方】 1.小儿脾疳。用使君子、芦荟,等分研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2.小儿痞块腹大,肌瘦面黄,渐成疳疾。用使君子仁三钱、木鳖子仁五钱,共研末,滴水做成丸子,如龙眼大。每取一丸,放入一个破了顶的鸡蛋中,饭上蒸熟,空心服。3.小儿蛔痛。用使君子仁为末,五更时以米汤调服一钱。4.小儿虚肿,阴囊浮肿。用使君子一两,去壳,加蜜五钱炙药,研细。每服一钱,饭后服,米汤送下。5.虫牙疼痛。用使君子煎汤频漱。

木鳖子

【释名】也称木蟹。

【集解】 [志说]产于朗州及南中,今湖广各州都有生长。[颂说]春天生苗,作藤生。叶子有五桠,形状像山药,青色正面光滑。四月开黄花,六月结果实。生时为青色,成熟后为红黄色,肉上有软刺。每一个果实有三四十枚核,其形状扁得像鳖,八九月采摘。岭南人常采摘嫩果实及苗叶当作食物,蒸来吃。[时珍说]木鳖核形状扁,大小如围棋子,其核仁为青绿色。

仁 【气味】 甘,温,有毒。

【主治】 骨折伤,消结肿恶疮,生肌肉,止腰痛,除粉刺。另治妇人乳痈、肛门肿痛。用醋按摩,消肿。治慢性消化不良,利大肠、腹泻痢疾、痔疳结核。

【发明】 [时珍说]南方人常采摘其苗及嫩果实来吃,无恙,是因为毒未显示出来。古人发生死亡情况或者是与猪肉不相适应,或者是违犯了其他禁忌,不可以完全归咎于木鳖。

【附方】 1.酒疸脾黄。用木鳖子磨醋服一二碗,腹泻即见效。2.脚气肿痛。用木鳖子仁,先切开。麸炒过,再切碎重炒,去油至尽,每两加厚桂半两,研末。每服二钱,热酒送下,发汗即愈。3.阴疝偏坠。木鳖子一个,磨醋调黄檗、芙蓉两药细末,涂敷患处。4.腹中痞块。用木鳖子仁五两,分别放入切开的两副猪肾中,煨熟,捣烂,再加黄连末三钱,与蒸饼一起和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开水送下。5.肛门痔痛。用木鳖仁三枚,捣成泥,倒入百沸汤一碗,趁热先熏后洗。每日三次。6.多年瘰疬。用木鳖仁二个,去油,研细,加鸡蛋白,蒸熟于饭后服下。每日一服,半月见效。7.小儿丹瘤。用木鳖子仁研成泥,调醋敷患处,一日用药三五次,效果显著。8.风牙肿痛。用木鳖子仁磨醋涂搽。

番木鳖

【释名】又称马钱子、苦实把豆、火失刻把都。

【集解】 [时珍说]番木鳖生回回国,今西土邛州诸处皆有之。蔓生,夏开黄花。七八月结实如栝楼,生青熟赤,亦如木鳖。其核小于木鳖而色白。彼人言治一百二十种病,每证各有汤引。有人说用豆腐制过用起来比较好。有的说能毒死狗。

仁【气味】 苦,寒,有毒。

【主治】 伤寒热病,咽喉痹痛,消痞块。并含之咽汁,或磨水噙咽。

【附方】 1.喉痹作痛。番木鳖、青木香、山豆根等分,为末吹之。2.癍疮入目。苦实把豆(即马钱子)半个,轻粉、水花、银朱各五分,龙脑、察香、枯矾少许为末。左目吹右耳,右目吹左耳,日二次。

马兜铃

【释名】又称都淋藤、独行根、土青木香、云南根、三百两银药。

【集解】 [颂说]马兜铃今关中、河东、河北、江、淮、夔、浙州郡都有。春生苗,作蔓绕树而生。叶如山蓣叶,而厚大背白。六月开黄紫花,颇类枸杞花。七月结实如大枣,状似铃,作四五瓣。其根名云南根,微似木香,大如小指,赤黄色。七八月采实,曝干。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肺热咳嗽,痰结喘促,血痔瘘疮。肺气上急,坐息不得,咳逆连连不止。清肺气,补肺,去肺中湿热。

【发明】 [时珍说]马兜铃体轻而虚,熟则悬而四开,有肺之象,故能入肺。气寒味苦微辛,寒能清肺热,苦辛能降肺气。钱乙补肺阿胶散用它,并非取其补肺,而是取其清热降气,邪气去则肺安。其中所用阿胶、糯米,则是补肺的药。汤剂中用多会使人作吐,故崔氏方用以吐蛊。其不能补肺,又可推矣。

马兜铃

实〔主治〕肺热咳嗽,痰结喘促,血痔瘘疮。肺气上急,坐息不得,咳逆连连不止。清肺气,补肺,去肺中湿热。

【附方】 1.水肿腹大,喘急。马兜铃煎汤,日服之。2.肺气喘急。马兜铃二两,去壳及膜,酥半两,入碗内拌匀,慢火炒干,甘草炙一两,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六分,温呷或噙之。3.一切心痛。大马兜铃一个,灯上烧存性,为末。温酒服,立效。4.解蛇蛊毒,饮食中得之。咽中如有物,咽不下,吐不出,心下热闷。兜铃一两,煎水服,即吐出。5.痔瘘肿痛。以马兜铃于瓶中烧烟,熏病处良。

独行根

【气味】 辛、苦,冷,有毒。

【主治】 诸毒热肿,蛇毒。水磨为泥封之,日三四次,立瘥。水煮一二两,取汁服,吐蛊毒。又捣末水调,涂丁肿,大效。治血气。利大肠,治头风瘙痒秃疮。

【附方】 1.肠风漏血。马兜铃藤、谷精草、荆三棱,川乌头炒过,三味各等分,煎水,先熏后洗之。2.疔肿复发。马兜铃根捣烂,用蜘蛛网裹敷,少时根出。3.恶蛇所伤。青木香半两,煎汤饮之。

榼藤子

【释名】又称象豆、榼子、合子。

【集解】 [藏器说]按《广州记》中所载:榼藤子生广南山林间。作藤着树,如通草藤。其实三年方熟,角如弓袋,子若鸡卵,其外紫黑色。其壳用贮丹药,经年不坏。取其中仁入药,炙用。

仁 【气味】 涩,甘,平,无毒。

【主治】 五痔蛊毒。以仁为粉,微熬,水服一二匕。亦和大豆澡面,去面黑气。治小儿脱肛血痢泻血,并烧灰服。或以一枚割瓤熬研,空腹热酒服二钱。不过三服,必效。解诸药毒。

【附方】 1.喉痹肿痛。榼藤子烧研,酒服一钱。2.五痔下血。榼藤子烧存性。米饮服二钱有功。3.肠风下血。华佗《中藏经》用榼藤子二个,不蛀皂荚子四十九个。烧存性,为末,每服二钱。温酒下,少顷再饮酒一盏,趁口服,极效。《圣惠方》用榼藤子三枚。厚重者,湿纸七重包,煨熟去壳,取肉为末。每服一钱,食前黄芪汤下,日一服。

预知子

【释名】又称圣知子、圣先子、盍合子、仙沼子。

【集解】 [颂说]旧不著所出州土,今淮、蜀、黔、壁诸州皆有。作蔓生,依大木上。叶绿,有三角,面深背浅。七月、八月有实作房,生青,熟深红色,每房有子五七枚,如皂荚子,斑褐色,光润如飞蛾。如今蜀人把它看得极为贵重,很难得。采无时。其根冬月采之,阴干。治蛊,其功胜于子也。山民目为圣无忧。

子、仁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杀虫疗蛊,治诸毒。去皮研服,有效。治一切风,补五劳七伤,其功不可备述。消宿食,止烦闷,利小便,催生,中恶失音,发落,天行温疾。涂一切蛇虫蚕咬,治一切病,每日吞二七粒,不过三十粒,永瘥。

子、仁〔主治〕 杀虫疗蛊,治诸毒。治一切风,补五劳七伤。消宿食,止烦闷,利小便,催生,中恶失音,发落,天行温疾。

根 【气味】 苦,冷,无毒。

【主治】 解毒。石臼捣筛,每用三钱,温水服,立刻见效。

【附方】 1.心气不足,精神恍惚,语言错妄,忪悸烦郁,忧愁惨戚,喜怒多恐,健忘少睡,夜多异梦,寤即惊魇,或发狂眩晕不知人,并宜服此。预知子去皮、白茯苓、枸杞子、石菖蒲、茯神、柏子仁、人参、地骨皮、远志、山药、黄精蒸熟、朱砂水飞,等分,为末。炼蜜丸芡子大。每嚼一丸,人参汤下。2.耳卒聋闭。八九月取石榴开一孔,留盖,入米醋满中,盖定,面裹塘火中煨熟取出,入少仙沼子、黑李子末,取水滴耳中,脑痛勿惊。如此二夜,又点一耳。

牵牛子

【释名】也称黑丑、草金铃、盆甑草、狗耳草。

【集解】 [时珍说]牵牛有黑白二种,黑的处处都有,多为野生。其藤蔓有白毛,折断后有白汁。叶子有三尖,如枫叶。花不作瓣,像旋花但大。其果实有蒂包裹着,生时呈青色,干枯时泛白色。其核与棠棣子核一样,颜色为深黑色。白的多是人工栽种,其藤蔓微红无毛,有柔刺,弄断它有浓汁。叶子圆形,有斜尖,如同山药的茎叶。其花比黑牵牛花小,浅碧带红色。其果实和蒂有一寸左右长,生时呈青色干枯时呈白色。其核为白色,人们也采摘嫩果实和蜜糖煎制成果品来吃,因其蒂像茄子,又称为天茄。

子 【气味】 苦,寒,有毒。

【主治】 下气,治下肢水肿,除风毒和一切气壅滞。治腹部痈胀而有气块,利大小便。另可治腰痛,排体内毒性产物。和山茱萸一起服,去虚肿。除气分湿热、三焦壅结。祛痰消饮,通大肠气秘风秘,杀虫,达命门。

牵牛子

子〔主治〕下气,治下肢水肿,除风毒和一切气壅滞。治腹部痈胀而有气块,利大小便。治腰痛,排体内毒性产物。

【附方】 1.三焦壅塞。指胸膈不快、头昏目眩、涕唾痰涎、精神不爽。利膈丸:皂荚酥炙二两,研末,生姜自然汁煮糊,制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荆芥汤下。2.一切积气,宿食不消。黑牵牛头研末四两,将萝卜剜空,把末装进,用纸封好蒸熟,取出后加入白豆蔻末一两,制丸梧桐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白汤下。3.大便不通。用牵牛子半生半熟,研末。每服二钱,姜汤送下。又一方:加大黄等分。又一方:加生槟榔等分。4.水蛊胀满。用白牵牛、黑牵牛各取头末二钱,大麦面四两,和成烧饼,临睡时烙熟食下,以茶送服。5.水肿尿涩。用牵牛研末,每服一匙,以小便通利为度。6.脚部水肿。用牵牛子捣成末,加蜜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五丸生姜汤送下。服药至小便通利为止。7.小儿肿病,大小便不利。用黑牵牛、白牵牛各二两,炒取头末,加水和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萝卜煎汤送下。8.风热赤眼。用白牵牛末,加葱白同煮,研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五丸,葱汤送下。9.脸上粉刺。用黑牵牛末,调入面脂药中,每日洗搽脸部。10.一切痈疽,无名肿毒。用黑白牵牛各一合,布包捶碎,加好醋一碗,熬至八成,露一宿,次日五更温服。以大便出脓血为妙。

紫葳

【释名】也称凌霄、陵苕、陵时、女葳、茇华、武威、瞿陵、鬼目。

【集解】 [颂说]如今处处皆有紫葳,大多生在山中,农家园圃也偶有栽种。初为蔓生,依大木,久延至巅。花黄赤,夏天始盛。今医家多采花,入女科药用。[时珍说]凌霄野生,蔓才数尺,遇木则攀缘而上,高数丈,年久者藤大如杯。春初生枝,一枝数叶,尖长有齿,深青色。自夏至秋开花,一枝十余朵,大如牵牛花,头开五瓣,赭黄色,有细点,秋深更赤。八月结荚如豆荚,长三寸许,子轻薄如榆仁、马兜铃仁。根长也似兜铃根,秋后采,阴干。

花 【气味】 酸,微寒,无毒。

【主治】 妇人产乳余疾,崩中,癥瘕血闭,寒热羸瘦,养胎。产后奔血不定,淋沥,主热风风痫,大小便不利,肠中结实。酒齄热毒风刺风,妇人血膈游风,崩中带下。

花 〔主治〕妇人产乳余疾,崩中,肿瘕血闭,寒热羸瘦,养胎。产后奔血不定,淋沥,主热风风痫,大小便不利,肠中结实。

茎、叶【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四肢痿弱,足不能行,益气。热风身痒,游风风疹,瘀血带下,花及根功同。治喉痹热痛,凉血生肌。

【发明】 [时珍说]凌霄花及根,甘酸而寒,茎叶带苦,手足厥阴经药也。行血分,能去血中伏火。故主产乳崩漏诸疾,及血热生风之症。

【附方】 1.妇女血崩。凌霄花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后服四物汤。2.便后下血。凌霄花浸酒,随时饮服。3.消渴引饮。凌霄花一两,捣碎,加水一碗半,煎成一碗,分二次服下。4.通身风痒。凌霄花为末,服一钱,酒送下。5.大风疠疾。凌霄花五钱,地龙焙、僵蚕炒、全蝎炒各七个,共研末。每服二钱,温酒送下。以出汗为效。6.月经不畅。凌霄花为末,每服二钱,饭前服,温酒送下。

营实(墙蘼)

【释名】 也称蔷薇、山棘、牛棘、牛勒、刺花。

【集解】 [时珍说]蔷薇野生林堑间。春抽嫩芽,小孩经常掐去皮刺吃。稍长,则成丛似蔓,茎硬多刺。小叶尖薄有细齿。四五月开花,四出,黄心,有白色、粉红二者。结子成簇,生时青,熟则红。核有白毛,如金樱予核,八月采。

营实【气味】 酸,温,无毒。

【主治】 痈疽恶疮,结肉跌筋,败疮热气,阴蚀不瘳,利关节。久服轻身益气。治上焦有热。

根 【气味】 苦、涩,性冷,无毒。

【主治】 止泄痢腹痛,五脏客热,除邪逆气,疽癞诸恶疮,金疮伤挞,生肉复肌。治热毒风,除邪气,止赤白痢,肠风泻血,通结血,治牙齿痛,小儿疳虫肚痛,痈疽疥癣,头疮白秃。除风热湿热,缩小便,止消渴。

【发明】 [时珍说]营实、蔷薇根,能入阳明经,除风热湿热,生肌杀虫,故痈疽疮癣古方常用。

营实(墙蘼)

【附方】 1.消渴尿多。用蔷薇根一把,水煎,每日服用。2.小儿尿床。用蔷薇根五钱,煎酒夜饮。3.口咽痛痒,发声不出。用蔷薇根皮、射干各一两,甘草炙半两,每取二钱,水煎服。4.口舌糜烂。用蔷薇根,打去土,煮成浓汁,温含口中,冷即吐去。5.痈肿疖毒。用蔷薇皮交替炙热熨患处。6.刀伤肿痛。用蔷薇根烧灰,每服一匙,开水送下。日服三次。7.眼热昏暗。用营实、枸杞子、地肤子各二两,共研末。每服三钱,温酒送下。

栝楼

【释名】也称果臝、瓜蒌、天瓜、黄瓜、地楼、泽姑。根名白药、天花粉、瑞雪。

【集解】[时珍说]栝楼根直下生,年久者长数尺。秋后掘者结实有粉。实圆长,青时如瓜,黄时如熟柿,山上人家小儿常食。内有扁子,大如丝瓜子,壳色褐,仁色绿,多脂,作青气。炒干捣烂,水熬取油,可点灯。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胸痹,悦泽人面。润肺燥,降火,治咳嗽,涤痰结,利咽喉,止消渴,利大肠,消痈肿疮毒。子:炒用,补虚劳口干,润心肺,治吐血,肠风泻血,赤白痢,手面皱。

【发明】 [震亨说]栝楼实治胸痹,因为它甘性润。甘能补肺,润能降气。胸中有痰者,乃肺受火逼,痰不能降。甘缓润下,则痰自降,所以它是治嗽要药。且又能洗涤胸膈中垢腻郁热,为治消渴之神药。

茎、叶 【气味】 酸,寒,无毒。

【主治】 中热伤暑。

【附方】 1.痰咳不止。用仁一两、文蛤七分,共研末,以浓姜汁调成丸子,如弹子大,噙口中咽汁。又一方:熟栝楼十个、明矾二两,共捣成饼,阴干,研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姜汤送下。2.干咳不止。用熟栝楼捣烂,加蜜等分,再加白矾一钱,共熬成膏,随时口含咽汁。3.痰喘气急。用栝楼二个、明矾如枣大一块,同烧存性,研细,以熟萝卜蘸食。药尽病除。4.肺痿咯血。用栝楼五十个连瓤瓦焙、乌梅肉五十个焙过、杏仁去皮尖炒二十一个,共研末;另将猪肺一片切薄,掺末一小撮入内,炙熟,冷嚼咽下。一天二次。 5.妇女痰嗽,月经不调,形瘦。用栝楼仁一两,青黛、香附各一两五钱,共研末,加蜜调匀,口中噙化。6.小儿黄疸。用青栝楼焙过,研末。每取一钱,加水半碗,煎至七成,临睡时服,五更有黄物泻下,即为见效。7.小便不通,腹胀。用栝楼焙过,研末。每服二钱,热酒送下。服至病愈为止。8.吐血不止。泥封栝楼,煅存性,研末。每服三钱,糯米汤送下。日服二次。9.肠风下血。用栝楼一个,烧灰,加赤小豆半两,共为末。每服一钱,空心服,酒送下。10.咽喉肿痛,不能发声。用栝楼皮、白僵蚕炒、甘草炒各二钱半,共研末。每服三钱半,姜汤送下。日服二次。或以棉裹半钱含咽亦可。11.诸痈发背。用栝楼捣为末,每服一匙,水送下。12.风疮疥癣。用生栝楼一二个,打碎,酒泡一夜,取酒热饮。13.消渴引饮。取大栝楼根,去皮,切细,水泡五天,每日换水。五日后取出捣碎,过滤,澄粉,晒干。每服一匙,水化下。日服三次。亦可将药加入粥中及乳酪中吃下。又一方:用栝楼根切薄,炙过,取五两加水五升煮至四升,随意饮服。14.小儿热病。栝楼根末半钱,乳汁调服半钱。15.天泡湿疮。天花粉、滑石,等分研末,水调搽涂。16.折伤肿痛。栝楼根捣烂涂患处,厚布包住,热除,痛即止。17.痘后目障。天花粉、蛇蜕洗焙等分,为末,羊子肝劈开,入药在内,米泔煮熟,切食。次女病此,服之旬余而愈。

月季花

【释名】也称月月红、胜春、瘦客、斗雪红。

【集解】 [时珍说]处处人家多有栽插,属蔷薇类。青茎长蔓硬刺,叶小于蔷薇,花深红,千叶厚瓣,逐月开放,不结子。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活血,消肿,敷毒。

月季花

花〔主治〕活血,消肿,敷毒。

【附方】 瘰疬未破。月季花头二钱,沉香五钱,芫花炒三钱,碎锉,入大鲫鱼腹中,就以鱼肠封固,酒、水各一盏,煮熟食,即愈。

王瓜

【释名】又称土瓜、老鸦瓜、马爮瓜、赤雹子、野甜瓜、师姑草、公公须。

【集解】 [时珍说]王瓜三月生苗,其蔓多须,嫩时可茹。其叶圆如马蹄而有尖,面青背淡,涩而不光。六七月开五出小黄花成簇。结子累累,熟时有红黄二色,皮亦粗涩。根不似葛,但像栝楼根这么小的,澄粉甚白腻,须深掘二三尺乃得正根。江西人栽之沃土,取根作蔬食,味道像山药。

根【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消渴内痹,瘀血月闭,寒热酸疼,益气愈聋。散痈肿留血,妇人带下不通,下乳汁,止小便数不禁,逐四肢骨节中水,治马骨刺人疮。天行热疾,酒黄病,壮热心烦闷,热劳,排脓,消扑损瘀血。主蛊毒,小儿闪癖,痞满痰疟。并取根及叶捣汁,少少服,当吐下。利大小便,治面黑面疮。

【附方】 1.小儿发黄。土瓜根生捣汁三合与服,不过三次。2.黄疸变黑。医所不能治,用土瓜根汁,平旦温服一小升,正午黄水当从小便出。不出再服。小便如泔,乃是肾虚。用王瓜根一两,白石脂二两,菟丝子酒浸二两,桂心一两,牡蛎粉一两,为末。每服二钱,大麦粥饮下。3.小便不通。土瓜根捣汁,入少水解之,筒吹入下部。4.大便不通。上方吹入肛门内。二便不通,前后吹之,取通。5.乳汁不下。土瓜根为末。酒服一钱,一日二服。杨氏产乳方。经水不利带下,少腹满,或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土瓜根、芍药、桂枝、土鳖各三两,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6.一切漏疾。土瓜根捣敷之,燥则易。7.耳聋灸法。湿土瓜根,削半寸塞耳内,以艾灸七壮,每旬一灸,愈乃止。

子 【气味】 酸、苦,平,无毒。

【主治】 生用:润心肺,治黄病。炒用:治肺痿吐血,肠风泻血,赤白痢。主蛊毒,反胃吐食。

【附方】 1.消渴饮水。雹瓜去皮。每食后嚼二三两,五七度瘥。2.反胃吐食。王瓜灯上烧存性一钱,入好枣肉,平胃散末二钱,酒服,食即可下。即野甜瓜,北方多有之。3.痰热头风。悬栝楼一个,王瓜七个焙,大力子(即牛蒡子)焙四两,为末。每食后茶或酒服三钱。忌动风发热之物。筋骨痛挛王瓜子炒开口,为末。酒服一钱,日二服。4.赤目痛涩,不可忍。小圆瓜蒌,篱上大如弹丸、红色、皮上有刺者,九月、十月采,晒干,槐花炒、赤芍药等分,为末。每服二钱,临卧温酒下。卫生家宝方。瘀血作痛王瓜烧存性,研末。无灰酒空心服二钱。5.大肠下血。王瓜一两烧存性,地黄二两,黄连半两,为末,蜜丸梧桐子大。米饮下三十丸。

【释名】又叫鸡齐、鹿藿、黄斤。

【集解】 [颂说]到处都有生长,江浙一带尤其多。春天生苗,引藤蔓生,长一二丈,紫色。七月份开花,粉紫色,像豌豆花,不结果实。根的形状大小像手臂,紫黑色。在五月五日午时采根曝晒干,以入土深的那种为最好。现在的人多做成粉来吃。鹿吃九种草,这是其中的一种。[时珍说]葛有野生、家种两类。其根外呈紫色而里呈白色,长约七八尺。其叶子有三尖,像枫叶而略长一点,正面青色背面淡青色。其花成穗,累累相缀,红紫色。其荚如小黄豆荚,也有毛。其子绿色,扁扁的如盐梅子核,生嚼有腥气,八九月份采集它,称为葛谷。花晒干后,也可以炸来吃。

根 【气味】 甘、辛,平,无毒。

【主治】 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胁风痛。治天行上气呕逆,开胃下食。排除瘀血,通小肠,散郁火。治糖尿病、呃逆上气、伤风感冒头痛、各种痹症、皮肤疮毒,以及腹泻便血等病症。另可助消化,解酒醉,利大小便,去烦热。外敷可治小儿热疮,蛇虫咬伤。捣成汁喝,可治小儿热病、关节红肿、疯狗咬伤等。解野葛、巴豆的药毒。生的可以堕胎。蒸食,解酒毒。去烦热,压丹石,敷小儿热疮。

谷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小儿腹泻及下痢十年以上。解酒毒。

花【主治】 消酒,治肠风下血。

叶 【主治】 金疮止血,可敷。

蔓【主治】 咽喉肿痛,烧研,水服方寸匕,消痈肿。

【附方】 1.伤寒头痛,内热脉洪。用葛根四两,加水两升,豉一升,同煮成半升服。加生姜汁更好。2.烦躁热渴。用葛粉四两,拌入泡过粟米一夜的水中,煮熟,加米汤同服。3.心热吐血。用生葛根捣汁半升,一次服完。4.热毒下血。用生葛根二斤,捣汁一升,加藕一升服下。5.酒醉不醒。饮生葛根汁二升便愈。6.疖子初起。用葛蔓烧灰,水调敷涂。7.鼻血不止。生葛捣汁,每次服一小盅,日服三次。8.金疮中风,痉强欲死。生葛根四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分服,牙关紧闭者灌服。9.毒药中毒,上吐下泻。葛根煮成汁,时常服用。

天门冬

【释名】也称颠勒、颠棘、天棘、万岁藤。

【集解】 [别录说]天门冬产于奉高山谷。[颂说]今处处都有。春天生藤蔓,大如钗,高达一丈多。叶如茴香,极尖细而稀疏光滑,有逆刺;也有不光滑而无刺的,叶子如丝,杉而细散,都叫天门冬。夏季开细白花,也有黄色及紫色的。秋天结黑色的果子,在根枝旁。夏季入伏后花便凋谢了,藏有浆果。天门冬的根呈白色,或黄、紫色,大如手指,长二三寸,可用来救荒充饥。可将天门冬蒸煮吃。

根【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各种由风、寒、湿引起的肢体疼痛或麻木,强骨髓,驱虫,去伏尸。长期服用轻身益气,延年不饥。保定肺气,去寒热,养肌肤,利小便,冷而能补。主肺气咳逆,喘息促急,肺痿生痈吐脓。清热,通肾气。止消渴,去热中风,治湿疥。镇心,润五脏,补五劳七伤。治吐血咳嗽,化痰润燥,滋阴,清热降火。阳事不起者,宜经常服用。

天门冬

【附方】 1.服食法。孙真人《枕中记》中记载,八九月采天门冬根晒干为末。每日服一方寸匕,一日三次。无论神仙还是凡人,长期服用补中益气。治虚劳绝伤,年老体衰,半身不遂,风湿疼痛,冷痹,恶疮,痈疽癞疾,鼻腔溃烂,服用后脱皮而病虫出。酿酒服,除腹部积块,风痰癫痫,脾胃生虫。去湿痹,轻身益气,令人不饥。服用百日后延年耐老。用天门冬酿酒初熟时微带酸味,久贮后则香美,各种酒都不及它。但忌食鲤鱼。又:用干天门冬十斤,杏仁一斤,捣末蜜渍,每次服一方寸匕,名仙人粮。2.辟谷不饥。天门冬二斤,熟地黄一斤,炼蜜丸如弹子大小,每次温酒送化三丸,一日服三次。居住在山中及远行的人可用来作为粮食。服用十天,能轻身明目;服用二十天,则百病痊愈,面色红润;服用三十天,白发变黑,齿落重生;服用五十天,行如奔马;服用百日延年不老。3.天门冬膏。润肺,治咳嗽失血,化痰。润五脏,杀腹虫,除瘟疫。轻身益气,令人不饥。把天门冬用流水泡过,去皮和心,捣烂取汁,倒在砂锅里用文武炭火煮,不能大沸。以十斤为准,熬至三斤,加入蜜四两,熬至膏糊状,放入瓶里,埋入土中一匕左右,去火毒。每日早晚用白开水调服一匙。如引起大便不适,可用酒送服。4.肺痿咳嗽,吐涎,咽燥而不渴。用生天门冬捣汁一斗、酒一斗、饴一升、紫苑四合,浓煎成丸子。每服一丸,如杏仁大。日服三次。5.肺劳风热。用天门冬去皮、心煮食,或曝干为末,加蜜做成丸子服下。6.风癫发作,耳如蝉鸣,引胁牵痛。天门冬去心、皮,晒干,捣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日服三次。7.小肠偏坠。用天门冬三钱、乌药五钱,水煎服。

何首乌

【释名】也称交藤、夜合、地精、陈知白、马肝石、桃柳藤、九真藤、赤葛、疮帚、红内消。

【集解】 [颂说]何首乌最早出于顺州南河县,现到处都有。岭外江南各州皆有,其中以西洛嵩山和河南柏城县最佳。春生苗,后蔓延于竹木墙壁间。茎呈紫色,叶叶相对,像山药但无光泽。夏秋开黄白花,如葛勒花。子有棱角,像荞麦但比其细小,同粟米大小相似。秋冬采根,拳头般大,各有五个棱,瓣似小甜瓜,有赤、白两种,赤色为雄,白色为雌。春采根,秋采花,九蒸九晒,可当粮食。此草原名交藤,因何首乌服用这种草效果显著才得此名。何首乌,是顺州南河县人,唐元和七年,僧人文象遇茅山老人,传此事。又传何首乌长了三百年的,如栲栳大,号称山精,纯阳之体,久服成地仙。

根 【修治】 [时珍说]制作的方法是:用何首乌赤、白各一斤,竹刀刮去粗皮,用淘米水浸一夜,切片,用黑豆三斗,每次用三升三合三勺,以水泡过,在砂锅内铺一层豆,一层首乌,层层铺尽,然后蒸。豆子熟后将它取出来,将何首乌晒干,再用豆如前面的方法蒸,九蒸九晒,使用才佳。

【气味】 苦、涩,性微温,无毒。

【主治】 颈部淋巴结核,消肿块,疗头面风疮,治各种内外痔,止心痛,益血气,黑髭发,悦颜色。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令人有子。也治妇人产后及带下各种疾病,治腹脏一切顽疾寒气,便血,消肝火。

【发明】 [时珍说]宋怀州知州李治,与一武臣同官,奇怪他已七十有余还很轻健,面如渥丹,食欲旺盛,询问原由,则是因为服用了何首乌丸,这才传下此方。后来李治得病,在盛夏时半身无汗已二年,暗自忧虑。于是造丸服用一年多,身体便开始流汗,此丸活血治风的功效,对人体大有补益。其方用赤、白何首乌各半斤,淘米水浸三夜,竹刀刮去皮,切片焙干,石臼杵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酒下五十丸。服末也可以。

何首乌

炙首乌〔主治〕颈部淋巴结核,消肿块,疗头面风疮,治各种内外痔,止心痛,益血气,黑髭发,悦颜色。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令人有子。也治妇人产后及带下各种疾病,治腹脏一切顽疾寒气,便血,消肝火。

首乌藤〔主治〕颈部淋巴结核,消肿块,疗头面风疮,治各种内外痔,止心痛,益血气,黑髭发,悦颜色。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令人有子。也治妇人产后及带下各种疾病,治腹脏一切顽疾寒气,便血,消肝火。

【附方】 1.七宝美髯丹。何首乌赤、白各一斤,同前面的制作方法一样九蒸九晒后研末。赤、白茯苓各一斤,去皮研末,以水淘去筋膜及悬浮物,取沉淀的捻成块,以人乳十碗,浸匀晒干研末;牛膝八两,酒浸一日,同蒸了七次的何首乌蒸到第九次时止,然后晒干;当归八两,酒浸一日后晒干。枸杞子八两,酒浸后晒干;菟丝子八两,酒浸生芽,研烂晒干;补骨脂四两,同黑芝麻一起炒香。忌用铁器,用石臼杵成末,炼蜜和成弹子大的丸,共一百五十丸。每日服三丸,清晨温酒送下,午时姜汤送下,卧时盐水送下。其余的和成梧桐子大的丸,每日空腹用酒送服一百丸。一剂后,乌须发,壮筋骨,固精气,续嗣延年。2.骨软风疾,腰膝疼痛,遍身瘙痒,行步困难。何首乌大而有花纹者为最好、牛膝各一斤,同在好酒中泡七夜,取出晒干,捣烂,加枣肉和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空心服,酒送下。3.皮里作痛,不问何处。用何首乌末,姜汁调成膏涂搽,搽后用布包住,以火烘鞋底熨按。4.自汗不止。用何首乌末,调唾液,封脐上。5.肠风下血。用何首乌二两,研末。每服二钱,饭前服,米汤送下。6.破伤血出。用何首乌末敷上即止。7.瘰疬结核,或破或不破,下至胸前者皆可治。用何首乌根洗净,每日生嚼,并取叶捣烂涂患处。8.痈疽毒疮。用何首乌不限量,在文火上熬煎,加酒等量,再煎开几次后,存酒,随时饮用;取药渣焙干,研末,以酒煮面调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病愈后,药可常服。9.大风疠疾。用何首乌以大而有花纹者为好一斤,泡淘米水中七天,反复蒸、晒数次,加胡麻四两,再蒸再晒,研末,每服二钱,酒送下,日服二次。10.疥癣满身。用何首乌、艾叶等分,水煎浓汤洗浴,可以解痛、生肌肉。用何首乌茎、叶煎汤洗浴,效果显著。

百部

【释名】也称婆妇草、野天门冬。

【集解】 [弘景说]山野间处处都有。春天生苗作藤蔓,叶大而尖长,颇似竹叶,叶面青色而有光泽。茎呈青色,肥嫩的时候可煮来食用。

根 【气味】 甘,微温,无毒。

【主治】 咳嗽喘气,肺热,润肺,散身体内热。治面黄肌瘦、腹部膨大,对蛔虫、寸白、蛲虫,以及一切树木蛀虫,一杀即死。杀虱子及苍蝇蠓虫。做汤洗牛身,可除虱子且效果显著。将百部烤后泡入酒中,空腹饮,可治疥、癣,除去虫蚕咬毒。

炙百部〔主治〕泡入酒中,空腹饮,可治疥、癣,除去虫蚕咬毒。

百部〔主治〕咳嗽喘气,肺热,润肺,散身体内热。治面黄肌瘦、腹部膨大,对蛔虫、寸白虫,以及一切树木蛀虫,一杀即死。

【附方】 1.长期咳嗽。用百部根泡酒,每温服一升,日服三次。又一方:用百部、生姜,各捣汁,等分,取二合煎服。又一方:用百部藤根捣自然汁,加蜜等分,以沸汤煎成膏,噙咽。2.遍身黄肿。用新鲜百部根,洗净,捣烂,敷脐上,以糯米饭半升,拌水酒半合,揉软,盖在药上,外用布包好。一二天之后,口内有酒气,水从小便出,肿亦渐消。3.熏衣去虱。和百部、秦艽,共研末,烧烟熏衣,虱自落。用上两药煮汤洗亦可。

萆薢

【释名】又称赤节、百枝、竹木、白菝葜。

【集解】 [别录说]萆薢生真定山谷。二月、八月采根,曝干。[弘景说]今处处有之。根似菝葜而小异,根大,不甚有角节,节色小浅。[时珍说]萆薢蔓生,叶似菝葜而大如碗,其根长硬,大者如商陆而坚。如今人们都以土茯苓为萆薢,这是错误的。茎叶根苗皆不同。吴普《本草》又以革藓为狗脊,也是错误的。

根 【气味】 苦,平,无毒。

【附方】 1.腰脚痹软,行履不稳者。萆薢二十四分,杜仲八分,捣筛。每旦温酒服三钱匕,禁吃牛肉。2.小便频数。川萆薢一斤,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盐酒下七十丸。3.白浊频数,漩面如油,澄下如膏,乃真元不足,下焦虚寒。萆薢分清饮:用萆薢、石菖蒲、益智仁、乌药等分。每服四钱,水一盏,入盐一捻,煎七分,食前温服,日一服,效乃止。肠风痔漏,用萆薢、贯众去土等分,为末。每服三钱,温酒空心服之。4.头痛发汗。萆薢、旋覆花、虎头骨酥炙等分,为散。欲发时,以温酒服二钱,暖卧取汗,立瘥。

菝葜

【集解】 [别录说]生山野。二月、八月采根,曝干。[时珍说]菝葜,山野中甚多。其茎似蔓而坚强,植生有刺。其叶团大,状如马蹄,光泽似柿叶,不类冬青。秋开黄花,结红子。其根甚硬,有硬须如刺。其叶煎饮酸涩。野人采其根叶,入染家用,名铁菱角。吴普《本草》把菝葜当作狗脊,并非如此。

根【气味】 甘、酸,平、温,无毒。

【主治】 腰背寒痛,风痹,益血气,止小便利。治时疾瘟瘴。补肝经风虚。治消渴,血崩,下痢。

【发明】 [时珍说]菝葜,足厥阴、少阴药。气温味酸,性涩而收,与萆薢仿佛。孙真人元旦所饮辟邪屠苏酒中亦用之。[颂说]取根浸赤汁,煮粉食,辟瘴。

【附方】 1.小便滑数。金刚骨为末。每服三钱,温酒下,睡片刻。2.沙石淋疾重者。取去根本,用菝葜二两,为末。每米饮服二钱,后以地椒煎汤浴腰腹,须臾即通也。3.消渴不止。菝葜,用口将药物咬碎半两,水三盏,乌梅一个,煎一盏,温服。4.下痢赤白。金刚根、腊茶等分,为末。白梅肉捣丸芡子大。每服五七丸,小儿三丸,白痢用甘草汤服下,赤痢用乌梅汤服下。

土茯苓

【释名】也称刺猪苓、山猪粪、草禹余粮、仙遗粮、冷饭团、硬饭。

【集解】 [时珍说]土茯苓,楚蜀山树木丛生的山谷中有很多。像莼一样蔓生,上有细小的斑点。叶不对生,形状颇似大竹叶但厚滑些,如瑞香叶但要长五六寸。根圆大像鸡鸭蛋,连缀而生。相距远的有一尺左右,相距近的只有几寸,肉柔软,可以生吃。有赤、白二种,以白的为佳。《中山经》说,鼓镫山有一种草,名叫荣草。其叶如柳,其根如鸡蛋,食用止风病,指的就是这种东西。以前的人不知道使用它,弘治、正德年间,因流行杨梅疮,人们便草率地使用轻粉药来治疗,结果疮毒留在了筋骨间,致使全身溃烂。因此人们把土茯苓当作治梅疮的要药,因它的甘淡平和,所以能解浸淫之毒,而无后患,其良效没有能与之相比的。

根 【气味】 甘、淡,平,无毒。

【主治】 把它当粮食吃不会感到饥饿,调中止泻,健行不睡。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治拘挛骨痛,恶疮痈块。解汞粉、银朱毒。

根〔主治〕把它当粮食吃不会感到饥饿,调中止泻,健行不睡。健脾胃,强筋骨,祛风湿,利关节,治拘挛骨痛,恶疮肿块。解汞粉、银朱毒。

【附方】 1.梅毒。用土茯苓四两、皂荚子七个,煎水代茶饮。2.治小儿杨梅毒疮。起于口内,延及全身。将土茯苓末用乳汁调服,月余自愈。3.骨挛痈漏,筋骨疼痛,溃烂成痈,积年累月,终身成为废疾。用土茯苓一两,有热,加芩、连;气虚,加人参、白术、甘草、白茯苓;血少,加当归、生地黄、白芍药、川芎。水煎代茶,月余即愈。又一方,用冷饭团四两,加四物汤一两,皂荚子七个,川椒四十九粒,灯草七根,煎水每日饮。4.瘰疬溃烂。用土茯苓切片,或研末,水煎服,或加在粥内吃下。多吃为好。

白蔹

【释名】也称白草、白根、兔核、猫儿卵、昆仑。

【集解】 [别录说]白蔹生于衡山谷中。[颂说]今江淮及荆、襄、怀、孟、商、齐诸州皆有白蔹。二月生苗。多在林中作蔓,赤茎,叶如小桑。五月开花,七月结实。根如鸡鸭卵而长,三五枚同一窠,皮黑肉白。

根 【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痈肿疽疮,散结气,止痛除热,目中赤,小儿惊痫温疟,女子阴中肿痛,带下赤白。杀火毒。治发背瘰疬,面上疱疮,肠风痔漏,血痢,刀箭疮,扑损,生肌止痛。解狼毒之毒。

【发明】 [弘景说]生取根捣。敷痈肿,效果显著。[颂说]今医治风及金疮、面药方多用。往往与白及相须。

白蔹根〔主治〕痈肿疽疮,散结气,止痛除热,目中赤,小儿惊痫温疟,女子阴中肿痛,带下赤白。杀火毒。治发背瘰疬,面上疱疮,肠风痔漏,血痢,刀箭疮,扑损,生肌止痛。解狼毒之毒。

【附方】 1.疔疮初起。水调白蔹末涂搽。2.一切痈肿。白蔹、赤小豆、网草,共研末,加鸡蛋白调匀涂搽。又一方:白蔹二分、藜芦一分,共研末,酒调涂搽,一日三次。3.面部粉刺。用白蔹二分、杏仁半分,鸡屎白一分,研末,加蜜和杂水拭面。4.冻耳成疮。白蔹、黄檗,等分研末,加生油调匀搽耳。5.汤火灼伤。白蔹研末敷涂。6.风痹筋急。白蔹二分、熟附子一分,共研末。每服一小撮,酒送下。日服二次,以身中暖和为度。忌食猪肉、冷水。

伏鸡子根

【释名】 又称承露仙。

【集解】 [藏器说]生四明天台山。蔓延生,叶圆薄似钱,根似鸟形者较好。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解百药毒,诸热烦闷,急黄,天行黄疸,疟瘴中恶,寒热头痛,疽疮。马黄牛疫:水磨服之,新者尤佳。亦敷痈肿,与陈家白药同功。

女萎

【集解】[恭说]女萎叶似白蔹,蔓生,花白子细。

【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止下痢,消食。主风寒,霍乱泄痢肠鸣,游气上下无常,惊痫寒热百病,出汗。

女萎

鹅抱

【集解】[颂说]生宜州山林下,附石而生,作蔓,叶似大豆。其根形似莱菔,大者如三升器,小者如拳。二月、八月采根,切片阴干用。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风热上壅,咽喉肿痛,及解蛮箭药毒,捣末酒服有效。亦消风热结毒,酒抹涂之,立愈。

千金藤

【集解】 [藏器说]千金藤有数种,南北名目不同,大略主疗相似,或是皆近于藤也。生北地者,根大如指,色似漆;生南土者,黄赤如细辛。舒、庐间有二种藤似木蓼,又有乌虎藤,绕树生,冬青,亦名千金藤。江西林间有草生叶,头有瘿子,似鹤膝,叶如柳,亦名千金藤。又一种似荷叶,只大如钱许,亦呼为千金藤,又名古藤,主痢及小儿大腹。

【主治】 一切血毒诸气,霍乱中恶,天行虚劳疟瘴,痰嗽不利,痈肿大毒,药石发,癫痫,悉主之。

山豆根

【释名】也称解毒、黄结、中药。

【集解】 [颂说]山豆根,生剑南及宜州、果州山谷,今广西亦有,以忠州、万州者为佳。苗蔓如豆,叶青,经冬不凋,八月采根。广南者如小槐,高尺余,石鼠食其根。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解诸药毒,止痛,消疮肿毒,发热咳嗽,治人及马急黄,杀小虫。含之咽汁,解咽喉肿毒,极妙。研末汤服五分,治腹胀喘满。酒服三钱,治女人血气腹胀,又下寸白诸虫。丸服,止下痢。磨汁服,止卒患热厥心腹痛,五种痔痛。研汁涂诸热肿秃疮,蛇狗蜘蛛伤。

【附方】 1.五般急黄。山豆根末,水送服二钱。2.赤白下痢。用山豆根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白开水送下。三服后即可止痢。3.水蛊腹大,皮肤变黑。用山豆根研末,酒送服二钱。4.头风热痛。山豆根末,调油涂太阳穴。5.牙龈肿痛。山豆根一片,含痛处。6.喉中发痈。用山豆根磨醋,噙口中。病重不能言语者,不断地以鸡毛扫药汁入喉,引出涎水,即可言语。7.疥癣虫疮。用腊猪油调山豆根末涂搽。8.喉风急证,水米不下。用山豆根、白药等分,水煎噙咽。

黄药子

【释名】又称木药子、大苦、赤药、红药子。

【集解】[时珍说]黄药子现在到处都有栽种。其茎高二三尺,柔而有节,似藤实非藤也。叶大如拳,长三寸许,亦不似桑。其根长者尺许,大者围二三寸,外褐内黄,亦有黄赤色者,肉色颇似羊蹄根。人皆捣其根入染蓝缸中,说容易变颜色。

根 【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诸恶肿疮瘘喉痹,蛇犬咬毒。研水服之,亦含亦涂。凉血降火,消瘿解毒。

【附方】 1.吐血不止。黄药子一两,水煎服。2.咯血吐血。用蒲黄、黄药子等分,为末,掌中舐之。另一方用黄药子、汉防己各一两,为末。每服一钱,小麦汤食后调服,一日二服。3.产后血运,恶物冲心,四肢冰冷,唇青腹胀,昏迷。红药子一两,头红花一钱,水二盏,妇人油钗二只,同煎一盏服。大小便俱利,血自下。

解毒子

【释名】 又称地不容、苦药子。

【集解】 [恭说]地不容生于川西山谷,采无时,当地人称其为解毒子。[颂说]出戎州。蔓生,叶青如杏叶而大,厚硬,凌冬不凋,无花实。根黄白色,外皮微粗褐,累累相连,如药实而圆大,采无时。又开州、兴元府出苦药子,大抵与黄药相类,春采根,曝干,亦入马药用。

根【气味】 苦,大寒,无毒。

【主治】 解蛊毒,止烦热,辟瘴疠,利喉闭及痰毒。治五脏邪气,清肺压热。消痰降火,利咽喉,退目赤。

【附方】 1.咽喉肿痛,水浆不下。苦药、山豆根、甘草、硝石各一分,射干、柑皮、升麻各半两,为末,蜜丸,噙之。2.眉棱骨痛,热毒攻眼,头痛眉痛,壮热不止。解毒子、木香、川大黄各三分,为末,浆水调膏摊贴,干即易之。

白药子

【集解】[恭说]白药子出原州。三月生苗,叶似苦苣。四月抽赤茎,长似葫芦蔓。六月开白花,八月结子,名为瓜蒌。九月叶落枝折,采根洗切,晒干,根皮黄色,名白药子。

根【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金疮生肌。消肿毒喉痹,消痰止嗽,治渴并吐血。治喉中热塞不通,咽中常痛肿。解野葛、生金、巴豆、药毒。刀斧折伤,干末敷,能止血、痛。散血降火,消痰解毒。

【附方】 1.咽喉肿痛。白药末一两、龙脑一分,加蜜和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含咽一丸。2.吐血不止。白药烧存性,每服三钱,糯米汤送下。3.眼烂生翳。白药子一两、甘草半两,共研末,取五钱掺入切开的猪肝中,煮熟吃下。4.痈肿不散。生白药根,捣烂置患处。干则易之。

威灵仙

【释名】 [时珍说]威,言其性猛也。灵仙,言其功神也。

【集解】 [志说]出商州上洛山及华山并平泽,以不闻水声者良。生先于众草,方茎,数叶相对。冬月丙丁戊己日采根用。[恭说]九月末至十二月,采根阴干。余月并不堪采。[时珍说]其根每年旁引,年深转茂。一根丛须数百条,长者二尺许。初时黄黑色,干则深黑,俗称铁脚威灵仙以此。别有数种,根须一样,但色或黄或白,都不可用。

根 【气味】 苦,温,无毒。

【主治】 诸风,宣通五脏,去腹内冷滞,心膈痰水,痃癖气块,膀胱宿脓恶水,腰膝冷疼,疗折伤。久服无有温疾疟。推新旧积滞,消胸中痰唾,散皮肤大肠风邪。

【发明】 [震亨说]威灵仙属木,治痛风之要药也,在上下者都可用,服之尤效。其性好走,亦可横行,故崔元亮言其去众风,通十二经脉,朝服暮效。凡采得闻流水声者,知其性好走也,须不闻水声者乃佳。[时珍说]威灵仙气温,味微辛咸。辛泻气,咸泻水。故风湿痰饮之病,气壮者服之有捷效。其性大抵疏利,长期服用恐损真气,气弱者不可服用。

根〔主治〕诸风,宣通五脏,去腹内冷滞,心膈痰水,痃癖气块,膀胱宿脓恶水,腰膝冷疼,疗折伤。久服无有温疾疟。推新旧积滞,消胸中痰唾,散皮肤大肠风邪。

【附方】 1.脚气入腹,胀闷喘急。用威灵仙末,每服二钱,酒下。痛减一分,则药亦减一分。2.腰脚诸痛。用威灵仙末,空心温酒服一钱。逐日以微利为度。3.肾脏风壅,腰膝沉重。威灵仙末,蜜丸梧桐子大。温酒服八十丸。平明微利恶物,如青脓胶,即是风毒积滞。如未见效,再服一百丸。取下后,食粥补之。一月仍常服温补药。4.筋骨毒痛。因患杨梅疮,服轻粉毒药,年久不愈者。威灵仙三斤,水酒十瓶,封煮一炷香,出火毒。逐日饮之,以愈为度。5.破伤风病。威灵仙半两,独头蒜一个,香油一钱,同捣烂,热酒冲服。汗出即愈。6.手足麻痹,时发疼痛,或打扑伤损,痛不可忍,或瘫痪等证。威灵仙炒五两,生川乌头、五灵脂各四两,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七丸,用盐汤下。忌茶。7.停痰宿饮,喘咳呕逆,全不入食。威灵仙焙,半夏姜汁浸焙,为末,用皂荚水熬膏,丸绿豆大。每服七丸至十丸,姜汤下,一日三服,一月为验。忌茶、面。8.腹中痞积。威灵仙、楮桃儿各一两,为末。每温酒服三钱。名化铁丸。9.大肠冷积。威灵仙末,蜜丸梧桐子大。一更时,生姜汤下十丸至二十丸。10.肠风泻血。威灵仙、鸡冠花各二两,米醋二升,煮干,炒为末,以鸡子白和作小饼,炙干再研。每服二钱,陈米饮下,日二服。11.痔疮肿痛。威灵仙三两,水一斗,煎汤,先熏后洗,冷再温之。 12.诸骨鲠咽。威灵仙一两二钱,砂仁一两,砂糖一盏,水二盅,煎一盅。温服。

剪草

【集解】 [藏器说]剪草生山泽间,叶如茗而细,江东的人都用它。[颂说]生润州。二月、三月采,曝干用。

根【气味】 苦,凉,无毒。

【主治】 诸恶疮疥癣风瘙,瘘蚀有虫,浸酒服。主一切失血。

【附方】 1.风虫牙痛。剪草、细辛、藁本等分,煎水热漱,少顷自止。2.风疮瘙痒。治风邪客于肌中,浑身瘙痒,致生疮疥,及脾肺风毒攻冲,生疮于湿,日久不瘥。用剪草七两不见火,轻粉一钱,为末,擦之。干者麻油调擦。

防己

【释名】也称解离、石解。

【集解】 [别录说]防己生于汉中川谷。二月、八月采根,阴干。[弘景说]今出于宜都、建平。大而青白色、虚软者好。

【修治】 [时珍说]今人多去皮锉,用酒洗后晒干用。

【气味】 辛,平,无毒。[之才说]与殷蘖相使,杀雄黄毒,恶细辛。畏萆薢、女菀、卤碱。伏硝石。

【发明】 [元素说]去下焦湿肿及痛,并泄膀胱火邪,必用汉防己、草龙胆为君,黄檗、知母、甘草为佐。防己是太阳本经药。

根〔主治〕 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疗水肿风肿,去膀胱热,伤寒寒热邪气,中风手脚挛急,通腠理,利九窍,止泄,散痈肿恶结,诸疥癣虫疮。

【附方】 1.皮肤胕肿。水气在皮肤中,按之下陷,但不怕风。防己、黄芪、桂枝各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二两,混合后,每取一两,加水一升,煎成半升服下。日服二次。2.关节风湿。用防己一两、黄芪二两二钱半、白术七钱半、炙甘草半两,共锉为末。每取五钱,加生姜四片、枣一枚,水一碗半,煎至八成,温服。过一段时候再服。3.小便淋涩。木防己、防风、葵子各二两,捣碎加水五升,煮成二升半,分三次服。4.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黧黑,其脉沉紧。用木防己三两、人参四两、桂枝二两、石膏如鸡蛋大者十二枚,加水六升煮成二升,分次服。如无效,可去石膏,加茯苓、芒硝。5.伤寒喘急。用防己、人参,等分研末。每服二钱,桑白汤送下。6.肺痿喘嗽。用汉防己末二钱,加浆水一碗,煎至七成,细细饮服。7.咯血多痰。用汉防己、葶苈,等分研末。每服一钱,糯米汤送下。

茜草

【集解】 [别录说]茜根生于乔山山谷。二月、三月采根曝干。又说:茜根生山阴谷中,蔓草木上,茎有刺,实如椒。[时珍说]茜草十二月生苗,蔓延数尺。方茎中空有筋,外有细刺,数寸一节。每节五叶,叶如乌药叶而糙涩,面青背绿。七八月开花,结实如小椒大,中有细子。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寒湿风痹,黄疸,补中。止血,内崩下血,膀胱不足。久服益精气,轻身。可以染绛。又苗根:主痹及热中伤跌折。治六极伤心肺,吐血泻血。止鼻衄严重尿血,产后血运,月经不止,带下,扑损瘀血,泄精,痔瘘疮疖排脓。酒煎服:通经脉,治骨节风痛,活血行血。

【发明】 [藏器说]茜草主蛊毒,煮汁服。[震亨说]俗人治痛风,用草药取速效。如石丝为君,过山龙等佐之。皆性热而燥,不能养阴,却能燥湿病之浅者。湿痰得燥而开,瘀血得热而行,故亦暂效。若病深而血少者,则愈劫愈虚而病愈深矣。

茜草

〔主治〕 寒湿风痹,黄疸,补中。止血,内崩下血,膀胱不足。久服益精气,轻身。

【附方】 1.吐血不定。茜根一两,捣末。每服二钱,水煎冷服。亦可水和二钱服。2.吐血燥渴,及解毒。用茜根、雄黑豆去皮、甘草炙等分,为末,井水丸弹子大。每温水化服一丸。3.鼻血不止。茜根、艾叶各一两,乌梅肉二钱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乌梅汤下五十丸。4.五旬行经。妇人五十后,经水不止者,作败血论。用茜根一两,阿胶、侧柏叶、炙黄芩各五钱,生地黄一两,小儿胎发一枚烧灰,分作六贴。每贴水一盏半,煎七分,入发灰服之。5.黑髭乌发。茜草一斤,生地黄三斤,取汁。以水五大碗,煎茜绞汁,将滓再煎三度。以汁同地黄汁,微火煎如膏,以瓶盛之。每日空心温酒服半匙,一月髭发如漆也。忌萝卜、五辛。6.脱肛不收。茜根、石榴皮各一握,酒一盏,煎七分,温服。

通草

【释名】又叫木通、附支、丁翁、万年藤。子名燕覆。

【集解】 [别录说]生在石城山谷。[恭说]粗的直径有二三寸,每节有二三枝,枝头有五片叶。子长三四寸,核黑瓤白,食用味道甘美。

藤〔主治〕 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去恶虫。主水肿浮大。利诸经脉寒热不通之气。

【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去恶虫。疗脾疸,常欲眠,心烦哕,出音声,治耳聋,散痈肿诸结不消,及金疮恶疮,齆鼻息肉,堕胎,去三虫。治五淋,利小便,开关格。主水肿浮大。利诸经脉寒热不通之气。安心除烦,止渴退热,明耳目,治鼻塞,通小肠,下水,破积聚血块,排脓,治疮疖,止痛,催生下胞,女人血闭,月水不匀,天行时疾,头痛目眩。令人心宽,下气。主诸瘘疮,咽喉肿痛。通经利窍,导小肠火。

通脱木

【释名】也称通草、离南。

【集解】 [颂说]郭璞说,通草生长在江南,高一丈左右,叶子很大像荷叶,但还要肥厚些,茎中的瓤洁白。现在园圃也有种植,用蜜煎,充当水果吃,味道甘美。

【气味】 甘、淡,寒,无毒。

【主治】 利尿道及肛门,治五淋,除水肿癃闭,泻肺,解各种毒虫痛,明目退热,下乳催生。

花上粉

【主治】 瘘管、恶疮、痔疾。又治颈部淋巴结核。

钓藤

【释名】 [时珍说]其刺曲如钓钩,取其力锐尔。亦作吊藤。[弘景说]钓藤出产于建平。疗小儿,不入余方。

【气味】 甘,微寒,无毒。

藤 〔主治〕 小儿寒热,十二惊痫。小儿惊啼,风痫热痈,客忤胎风。大人头旋目眩,平肝风,除心热,小儿内钓腹痛,发斑疹。

【主治】 小儿寒热,十二惊痫。小儿惊啼,风痫热痈,客忤胎风。大人头旋目眩,平肝风,除心热,小儿内钓腹痛,发斑疹。

【发明】 [时珍说]钓藤,是手足厥阴药。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惊痫眩晕,皆肝风相火之病。

白花藤

【集解】 [恭说]生岭南、交州、广州平泽。苗似野葛。叶似女贞,茎叶俱无毛而白花。其根似葛而骨柔,皮厚肉白,大疗毒,用根不用苗。[保升说]蔓生白花,叶有细毛,根似牡丹,骨柔皮白而厚,凌冬不凋。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解诸药、菜、肉中毒。渍酒,主虚劳风热。

白英

【集解】 [时珍说]正月生苗,白色,可以食用。秋天开小白花,子如龙葵子,熟后为紫赤色。江东的人在夏季采它的茎叶煮粥吃,极解热毒。

根苗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寒热疸病,消渴,补中益气。久服轻身延年。

叶【主治】 做羹吃,可治痨病。煮汁饮,治烦热,风疹丹毒,小儿结热。

白英

萝摩

【释名】 也称白环藤。实名雀瓢、斫合子、羊婆奶、婆婆针线包。

【集解】 [时珍说]斫合子即萝摩子,三月生苗,在篱笆和墙上蔓延生长,非常容易繁衍。它的根白且软,叶子长,前面尖后面大,折断它的根和茎叶都有白汁。六七月开小长花,如铃的形状,紫白色。结的果实长二三寸,像马兜铃一样大,一头是尖的。果实的壳青且软,里面有白绒和浆汁。到霜降后就地自行枯裂,里面的子便会脱落出来,其子轻薄,就像兜铃子。取里面白绒做褥,非常轻巧暖和。

子 【气味】 甘、辛,温,无毒。

【主治】 虚劳,补益精气,强阴道。把子捣烂,敷金疮,可生肌止血。捣叶,可敷肿毒。取汁敷丹毒和蛇虫毒,即可消毒。蜘蛛咬伤,久治不愈的,捣汁敷贴患处二三次,便能烂丝毒,即化成脓排出毒。

乌蔹莓

【释名】 又称五叶莓、茏草同拔、茏葛、赤葛、五爪龙、赤泼藤。

【集解】 [恭说]蔓生平泽,叶似白蔹,四月、五月采之。[时珍说]塍堑间甚多。其藤柔而有棱,一枝一须,凡五叶。叶长而光,有疏齿,面青背淡。七八月结苞成簇,青白色。花大如粟,黄色四出。结实大如龙葵子,生青熟紫,内有细子。其根白色,大者如指,长一二尺,捣之多涎滑。

【气味】 酸、苦,寒,无毒。

【主治】 痈疖疮肿虫咬,捣根敷之。风毒热肿游丹,捣敷并饮汁。凉血解毒,利小便。根擂酒服,消疖肿,神效。

【附方】 1.小便尿血。五叶藤阴干为末。每服二钱,白汤下。2.喉痹肿痛。五爪龙草、车前草、马兰菊各一握,捣汁,慢慢咽下。3.一切肿毒,发背乳痈,便毒恶疮,初起者。并用五叶藤或根一握,生姜一块,捣烂,入好酒一碗绞汁。热服取汗,以渣敷之,即散。一用大蒜代姜,亦可。4.跌扑损伤。五爪龙捣汁,和童尿、热酒服之。出汗。

葎草

【释名】 也称勒草、葛勒蔓、来莓草。

【集解】 [恭说]葎草生于故墟道旁。叶似蓖麻而小且薄,蔓生,有细刺。一名葛葎蔓。古方时用。

【气味】 甘、苦,寒,无毒。

【主治】 主瘀血,止精溢盛气。主五淋,利小便,止水痢,除疟虚热渴。煮汁或生捣汁服。生汁一合服,治伤寒汗后虚热。疗膏淋,久痢,疥癞。润三焦,消五谷,益五脏,除九虫,辟瘟疫,敷蛇蝎伤。

葎草

【附方】 1.小便石淋。取葎草根汁一升饮服,石当出,不出再服。2.小便膏淋、尿血淋沥。取葎草根生汁三升、醋二合,混匀一次服下。3.新久疟疾。用葎草末、常山末等分,以淡浆水两碗,泡药露一夜,五更时煎成一碗,分二次服。以吐痰涎为愈。4.遍体癞疮。葎草煎成浓汤洗身。

羊桃

【释名】 也称鬼桃、羊肠、苌楚、姚弋、御弋、细子。

【集解】 [别录说]羊桃生于山林川谷及田野。二月采,阴干。[时珍说]羊桃茎大如指,似树而弱如蔓,春长嫩条柔软。叶大如掌,上绿下白,有毛,状似苎麻而团。其条浸水有涎滑。

茎根 【气味】 苦,寒,有毒。

【主治】 发热,身暴赤色,除小儿热,风水积聚,恶疡。去五脏五水,大腹,利小便。益气,可作浴汤。煮汁,洗风痒及诸疮肿,极效。浸酒服,治风热羸老。

络石

【释名】又称石鲮、石龙藤、悬石、耐冬、云花、云英、云丹、石血、云珠。又名略石、领石、明石、石磋。

【集解】 [别录说]络石生太山川谷,或石山之阴,或高山岩石上,或生人间。五月采。[时珍说]络石贴石而生。其蔓折之有白汁。其叶小于指头,厚实木强,面青背淡,涩而不光。有尖叶、圆叶二种,功用相同,盖一物也。苏恭所说不误,但欠详细。

茎叶 【修治】 [雷说]凡采得,用粗布揩去毛子,以熟甘草水浸一伏时,切晒用。

【气味】 苦,温,无毒。

【主治】 风热死肌痈伤,口干舌焦,痈肿不消,喉舌肿闭,水浆不下。大惊入腹,养肾,主腰髋痛,坚筋骨,利关节。久服轻身明目,润泽好颜色,不老延年,通神。主一切风,变白宜老。腹蛇疮毒心闷,服汁并洗之。刀斧伤疮,敷之立瘥。

【发明】 [时珍说]络石性质耐久,气味平和。神农列之上品,李当之称为药中之君。其功主筋骨关节风热痈肿,变白耐老。

【附方】 1.喉痹肿塞,喘息不通,须臾欲绝,神验。用络石草一两,水一升,煎一大盏,细细呷之,少顷即通。2.痈疽焮痛止痛。灵宝散:用鬼系腰,生阴湿竹篱石岸间,络石而生者好,络木者无用。其藤柔细,两叶相对,形生三角。用茎叶一两,洗晒,勿见火,皂荚刺一两,新瓦炒黄,甘草节半两,大瓜蒌一个,取仁炒香,乳香、没药各三钱。每服二钱,水一盏,酒半盏,慢火煎至一盏,温服。

木莲

【释名】 也称薜荔、木馒头、鬼馒头。

【集解】 [时珍说]木莲在树木墙上蔓延生长,四季不凋零。叶片厚实坚硬,不开花就能结果。果实如杯子般大,形状有一点像莲蓬但稍长些,正如无花果的果实。六七月果实里空而红。八月后里面就结满了细小的子,大如稗子,每一颗子都有一根须。味道微微有点涩,鸟类及小孩子喜欢吃它。

汁 【主治】 风疡疥癣,用汁涂患处。

叶【气味】 酸,平,无毒。

【主治】 背上恶疮,把干叶研末服用,下痢即愈。还主风血,暖腰脚。治血淋痛涩,可用藤叶一把,炙甘草一分,每天煎服。

【发明】 [艾晟说]宜兴县有个举人,七十多岁,背上长了恶疮,村中无药可治,急取木莲叶研烂绞汁,同蜜一起饮了几升,并将渣敷贴在患处,然后再用其他药敷贴,很快便好了。

木莲 【气味】 甘、涩,平,无毒。

【主治】 壮阳,固精消肿,散毒排脓,催乳。治久痢,肠痔,心痛。

【附方】 1.遗精盗汗。用木莲炒、白牵牛,等分研末,每服二钱,米汤调服。2.肾囊肿大。用木莲烧存性,研末,酒送服二钱。又一方:木莲子、小茴香,等分研末。每服二钱,空心服,酒送下。3.大便下血。用木莲烧、枳壳炒,等分研末。每服二钱,槐花酒送下。又一方:用木莲、棕榈皮,各烧存性,加乌梅去核、粉草炙,等分研末。每取二钱,加水一碗煎服。4.大肠脱下。用木莲连皮、子切细,炒过,加茯苓、猪苓,等分研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痈疽初起:用木莲四十九个,揩去毛,研细,酒化开,温服。作用与忍冬草一样。5.乳汁不通。用木莲二个、猪前蹄一个,煮烂连汁服,一日即可通乳。

扶芳藤

【释名】 又称滂藤。

【集解】 [藏器说]生于吴郡。藤苗小时如络石,蔓延树木。山人取枫树上者用,亦如桑上寄生之意。忌采冢墓间者。隋朝稠禅师做青饮进炀帝止渴者,即此。

茎叶 【气味】苦,小温,无毒。

【主治】 一切血,一切气,一切冷,大主风血腰脚,去百病。久服延年,变白不老。磨细,浸酒饮。

扶芳藤

常春藤

【释名】 也称土鼓藤、龙鳞薜荔。

【集解】 [藏器说]常春藤生于林间,作蔓绕草木上。叶头尖。结子正圆,熟时如珠,碧色。

【气味】 茎、叶:苦。子:甘,温,无毒。

【主治】 风血羸老,腹内诸冷血闭,强腰肢,变白。煮服、浸酒皆宜。凡一切痈疽肿毒初起,取茎叶一把,研汁和酒温服,利下恶物,去其根本。

常春藤

【附方】 1.疔疮黑凹。用发绳扎住,将尖叶薜荔捣汁,和蜜一盏服。外以葱、蜜捣敷四围。 2.衄血不止。龙鳞薜荔研水饮。

天仙藤

【集解】 [颂说]生于江淮及浙东山中。春生苗,蔓作藤,叶似葛叶,圆而小,有白毛,四时不凋。根有须。夏月采取根苗。南方人多用它。

【气味】 苦,温,无毒。

【主治】 解风劳。同麻黄,治伤寒,发汗。同大黄,堕胎气。流气活血,治心腹痛。

【附方】 1.疝气作痛。天仙藤一两,好酒一碗,煮至半碗,服之神效。2.痰注臂痛。天仙藤、白术、羌活、白芷梢各三钱,片子姜黄六钱,半夏制五钱。每服五钱,姜五片,水煎服。仍间服千金五套丸。3.产后腹痛,儿枕痛。天仙藤五两,炒焦为末。每服二钱,炒生姜汁、童子小便和细酒调服。一切血气腹痛:即上方,用温酒调服。

忍冬

【释名】 也称金银藤、鸳鸯藤、鹭鸶藤、老翁须、左缠藤、金钗股、通灵草、蜜桶藤。[弘景说]处处都有。藤生,凌冬不凋,故名忍冬。

【集解】 [别录说]忍冬,十二月采,阴干。[时珍说]忍冬处处有。附树蔓延,茎微紫色,对节生叶。叶似薜荔而青,有涩毛。三四月开花,长寸许,一蒂两花二瓣,一大一小,如半边状,长蕊。花初开者,蕊瓣俱色白;经二三日,则色变黄。新旧相参,黄白相映,故呼金银花,气味芬芳。四月采花,阴干;藤叶不拘时采,阴干。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寒热身肿。久服轻身长年益寿。治腹胀满,能止气下澼。热毒血痢水痢,浓煎服。治一切风湿气,及诸肿毒,痈疽疥癣,杨梅诸恶疮,散热解毒。

【发明】 [弘景说]忍冬,煮汁酿酒饮,补虚疗风。此既长年益寿,可常采服,而仙经少用。 [时珍说]忍冬,茎叶及花,功用皆同。忍冬酒,治痈疽发背,初发便当服此,其效奇特。

忍冬

【附方】 1.五痔诸瘘,疔疮便毒,喉痹乳蛾。用忍冬草或根、茎、花、叶皆可,不拘多少,泡酒中,煨一夜,取出晒干,加甘草少许,共研末,用泡药的酒调面和药糊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至百丸,开水或酒送下。一切肿毒,不问已溃未溃,或是初起发热。用忍冬的花及茎叶,取自然汁半碗煎至八成服下。同时用药渣敷患处。2.恶疮不愈。用忍冬藤一把,捣烂,加雄黄五分,水二升,放入瓦罐中煎熬,纸封数重,穿一孔,令气出。以疮对孔热熏,待疮大出黄水,再用生肌药,病即愈。3.热毒血痢。用忍冬藤煎浓饮服。4.脚气作痛,筋骨引痛。用忍冬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

甘藤

【释名】 也称甜藤、感藤。

【集解】 [藏器说]甘藤生长在江南的山谷中。藤粗如鸡蛋,形状像木防己。将藤砍断吹气,气从另一头出来,汁甘美如蜜。

汁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调中益气,通血气,解各种热,止渴,除烦闷,利五脏,治肾钓气。叶,研末敷蛇虫咬,解热痢及膝关节肿痛。

紫金藤

【释名】 又称山甘草。

【集解】 [颂说]生于福州山中。春初单生叶青包,至冬凋落。其藤似枯条,采皮晒干。

【主治】 丈夫肾气。消损伤瘀血。捣敷恶疮肿毒。

【附方】 1.紫金藤丸。补肾脏,暖丹田,兴阳道,减小便,填精髓,驻颜色,润肌肉,治元气虚,面目黧黑,口干舌涩,梦想虚惊,耳鸣目泪,腰胯沉重,百节酸疼,项筋紧急,背胛劳倦,阴汗盗汗,及妇人子宫久冷,月水不调,或多或少,赤白带下,并宜服之。用紫金藤十六两,巴戟天去心三两,吴茱萸、高良姜、肉桂、青盐各二两,研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温酒下二十九,日三服。2.死胎不下。紫金藤、葵根各七钱,土牛膝三两,土当归四钱,肉桂二钱,麝香三分,研末。米糊丸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五十丸,乳香汤下。

南藤

【释名】也称石南藤、丁公藤、丁公寄、丁父、风藤。

【集解】 [时珍说]今江南、湖南诸大山有。细藤圆腻,紫绿色,一节一叶。叶深绿色,似杏叶而微短厚。茎贴树处,有小紫瘤疣,中有小孔。四时不凋,茎叶皆臭而极辣。白花蛇食其叶。

【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金疮痛。延年。主风血,补衰老,起阳,强腰脚,除痹,变白,逐冷气,排风邪。煮汁服,冬月浸酒服。煮汁服,治上气咳嗽。

清风藤

【释名】 又称青藤、寻风藤。

【集解】 [颂说]生台州天台山中。其苗蔓延木上,四时常青。当地人采茎用。

藤〔主治〕风疾。治风湿流注,历节鹤膝,麻痹瘙痒,损伤疮肿。入酒药中用。

【主治】 风疾。治风湿流注,历节鹤膝,麻痹瘙痒,损伤疮肿。入酒药中用。

【附方】 1.风湿痹痛。青藤根三两,防己一两,切碎,入酒一瓶煮饮。2.一切诸风。青藤膏:用青藤,出《太平》荻港上者,二三月采之。不拘多少,入釜内,微火熬七日夜成膏,收入瓷器内。用时先备梳三五把,量人虚实,以酒服一茶匙毕,将患人身上拍一掌其后遍身发痒,不可挡,急以梳梳之。要痒止,即饮冷水一口便解,风病皆愈也。避风数日良。

省藤

【释名】 又称赤藤、红藤。

【集解】 [藏器说]生于南地深山。皮为红色,大如指,堪缚物,片片自解。

【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蛔虫,煮汁服之。齿痛,打碎含之。治诸风,通五淋,杀虫。

【发明】 [时珍说]赤藤,善杀虫,利小便,洪迈的《夷坚志》中说:赵子山苦寸白虫病。医生令其戒酒,而素性难改。一日寓居邵武天王寺,夜半醉归,口渴甚,见庑间瓮水,映月莹然,即连酌饮之,芳香甘甜。迨晓虫出盈席,心腹顿宽,过了一晚病全愈。众人很惊叹,视所饮水,乃寺仆织草履,浸红藤根水。

【附方】 五淋涩痛。赤藤即做草鞋者、白茯苓、苎麻根等分,为末。百沸汤下,每服为一钱。

红藤〔主治〕 蛔虫,煮汁服之。齿痛,打碎含之。治诸风,通五淋,杀虫。

紫藤

【集解】 [藏器说]藤皮着树。从心重重有皮。四月生紫花可爱,长安人种植它装饰庭池,江东称为招豆藤。其子作角,角中仁,熬香放酒中,令酒不败。

紫藤

【气味】 甘,性微温,有小毒。

千里及

【集解】 [藏器说]千里及,藤生道旁篱落间,叶细而厚。宣湖间也有。[颂说]千里急,生天台山中。春生苗,秋有花。土人采花叶入服药。又筠州有千里光,生浅山及路旁。叶似菊而长,背有毛。枝干圆而青。春生苗,秋有黄花,不结实。采茎叶入眼药,名黄花演。就是这一种。

【气味】 苦,平,有小毒。

【主治】 天下疫气结黄,瘴疟蛊毒,煮汁服,取吐下。亦捣敷蛇犬咬。同甘草煮汁饮,退热明目,不入众药。同小青煎服,治赤痢腹痛。

【附方】 烂弦风眼。九里光草,以笋壳叶包煨熟,捻汁滴入眼中。

草之八 水草类

蔛草、泽泻、羊蹄、菖蒲、酸模、菰、水萍、白菖、香蒲(蒲黄)、萍蓬草、莕菜、越王余算、海藻、莼、水藻、海带、昆布

蔛草

【释名】 又称蔛菜、蔛荣。

【集解】 [恭说] 蔛菜所在有之,生于水边。叶圆,似泽泻而小。花青白色。亦堪蒸啖,江南人用蒸鱼食甚美。五六月采茎叶,曝干用。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暴热喘息,小儿丹肿。

泽泻

【释名】也称水泻、鹄泻、及泻、禹孙。

【集解】 [颂说]今山东、河、陕、江、淮都有,汉中者为佳。春生苗,多在浅水中。叶似牛舌,独茎而长。秋时开白花,作丛似谷精草。秋末采根,曝干。

泽泻

根〔主治〕风寒湿痹,乳难,养五脏,益气力,肥健,消水。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主肾虚精自出,利膀胱热,宣通水道。

根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风寒湿痹,乳难,养五脏,益气力,肥健,消水。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沥,逐膀胱三焦停水。主肾虚精自出,利膀胱热,宣通水道。主旋耳虚鸣,筋骨挛缩,通小肠,止尿血。主难产,补女人血海,令人有子。入肾经,去旧水,养新水,利小便。消肿胀,渗泄止渴。去脬肿留垢,心下水痞。渗湿热,行痰饮,止呕吐泻痢,疝痛脚气。

【发明】 [元素说]泽泻是除湿之圣药,入肾经,治小便淋沥,去阴间汗。无此疾服之,令人目盲。[时珍说]泽泻气平,甘而淡。淡能渗泄,气味俱薄,所以利水而泄下。脾胃有湿热,则头重而目昏耳鸣。泽泻渗去其湿,则热亦随去,而土气得令,清气上行,天气明爽,故泽泻有养五脏、益气力、治头旋、聪耳明目之功。

叶 【气味】 咸,平,无毒。

【主治】 大风,乳汁不出,产难。

【附方】 1.水湿肿胀。用白术、泽泻各一两,做成丸子。每服三钱,茯苓汤送下。2.吐泻头晕,渴饮,小便不利。用泽泻、白术、白茯苓各三钱,加水一碗、姜五片、灯心十根,煎至八成,温服。

羊蹄

【释名】也称蓄、秃菜、败毒菜、牛舌菜、羊蹄大黄、鬼目、东方宿、连虫陆、水黄芹。子名金荞麦。

【集解】 [时珍说]在靠近水和潮湿的地方有很多羊蹄。叶长一尺左右,形状似牛舌,不似波棱,进入夏季起茎,开花结子,花叶一色。夏至枯萎,深秋又生,凌冬不死。根接近一尺长,赤黄色,如大黄、胡萝卜等形状,其茎叶可以煮来吃味道好。

根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头秃疥瘙,除热症,女人妇科炎症,杀一切虫,治疗血吸虫及癣症。加醋磨粉贴肿毒患处。捣汁二三匙,入半盏水煎,空腹温服,治产后风秘。灵验。

叶 【气味】 甘、滑,寒,无毒。

【主治】 小儿肠道生虫,杀胡夷鱼、鲑鱼、檀胡鱼毒。做成菜吃,止痒。令人下气,不宜多吃。连根一起蒸烂后吃一碗,治肠痔泻血效果显著。

子 【气味】 苦、涩,平,无毒。

【主治】 赤白杂痢,妇人血气。

【附方】 1.结肠便闭。用羊蹄根一两,加水一大碗,煎至六成,温服。2.肠风下血。用羊蹄根洗净,切细,加连皮老姜各半碗,同炒赤,以酒淬过,去渣,适量饮服。3.喉痹不语。用羊蹄根,在陈醋中研成泥。先以布把喉外擦红,再把药涂上。4.癣久不瘥。用羊蹄根绞出汁,加轻粉少许,调成膏涂癣上,三五次即愈。又一方:用羊蹄根五升,在桑柴火上煮开四五次,取汁洗癣,同时以羊蹄汁和矾末涂搽。5.癣痒数日,出黄水,愈后易复发。用羊蹄根捣烂,和醋调匀涂搽,用冷水洗去。一天治一次。采得的羊蹄磨醋涂癣,效果甚奇。

根〔主治〕头秃疥瘙,除热症,女人妇科炎症,杀一切虫,治疗血吸虫及癣症。加醋磨粉贴肿毒患处。捣汁二三匙,入半盏水煎,空腹温服,治产后风秘。灵验。

菖蒲

【释名】也称昌阳、尧韭、水剑草。

【集解】 [颂说]菖蒲到处都有生长,春天长青叶,一二尺左右,叶心有脊,形状像剑。根旁边引出三四根,旁根的节更密,一寸长就不少于九节,也有十二个节的。刚采摘时虚软,晒干后才变坚实。折断看中心呈微红色,嚼尝它辛香少渣。人们多种植在干燥的砂石土中,腊月移栽更容易成活,这叫石菖蒲,可治各种心痛病。

根 【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声音,治耳聋。长吃使人年轻,不健忘,不迷惑,延年益心智,高志不老。主四肢湿痹、不得屈伸,小儿温疟,身积热不解。可作浴汤。治耳鸣头昏泪下,鬼气,杀诸虫,恶疮疥瘙。除风,下气,丈夫水脏,女人血冷。又治中风癫痫。捣成汁能解巴豆、大戟毒。

菖蒲

根 〔主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声音,治耳聋。

【发明】 [时珍说]《道藏经》中有《菖蒲传》一卷,上说,菖蒲,水草中的精英,神仙般的灵丹妙药。方法是:采摘紧小似鱼鳞的那种一斤,用清水和淘米水各泡一夜,刮去皮后切开,晒干后捣碎筛选,用糯米粥和匀,再放入蜜糖搅拦,制成如梧桐子大的药丸,用稀葛袋装,置风口处风干。每日服三十丸,睡前再服三十丸。其药以五德配五行,叶青、花赤、节白、心黄、根黑。能治一切风症、手足顽固性麻痹,瘫痪手足不遂,肝、脾、肾、心、肺劳伤,补血补脑,坚骨髓,长精神,润五脏六腑,开胃口,和血脉,益口齿,明耳目,除肠虫。妇人带下,产后血晕,并且要用酒服。如果能够长期服用,能使白发变黑,牙齿落了再生。河内叶敬的母亲中风,服菖蒲一年病就好了。郑鱼、曾原等人,都是服用了菖蒲而

得道。

叶 【主治】 洗疥疮、大风疥。

【附方】 1.癫痫风疾。用菖蒲捣成末,以猪心一个剖开,砂罐煮汤。调服三钱。2.喉痹肿痛。用菖蒲根嚼汁,烧铁秤锤淬酒一杯饮服。3.鼓胀食积、气积、血积。用石菖蒲八两,锉细,斑蝥四两,去翅足,同炒黄后,去掉斑蝥,研为细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温水送下。4.肺损吐血。用九节菖蒲末、白面等分,每服三钱,新汲水送。日服一次。5.赤白带下。用石菖蒲、破故纸等分,共炒为末。每服二钱,以菖蒲泡酒调服。日服一次。6.产后流血不止。菖蒲一两半,加酒二碗,煎成一碗,去渣,分三次服。饭前温服。7.病后耳聋。用菖蒲汁滴耳中。8.热毒湿疮,遍身生疮,痛而不痒,粘着衣被,不能安睡。用菖蒲三斗,晒干,研末,撒床上,令病人裸卧,遍体着药,再盖衣被。既不粘衣,又可得睡,其疮如失。

酸模

【释名】也称山羊蹄、山大黄、酸母、当药。

【集解】 [大明说]居住的地方常有生长酸模,形状像羊蹄叶比其小,茎叶细,味酸美可口。节间生子,像益母草的形状。

【气味】 酸,寒,无毒。

【主治】 暴热腹胀,新鲜的捣成汁服,当下利。杀皮肤小虫,治疥疮。

【释名】又称茭草、蒋草。

【集解】 [保升说]菰根生于水中,叶如蔗、荻,久则根盘而厚。夏月生菌堪啖,名菰菜。三年者,中心生白苔如藕状,像小儿臂一样白软,中有黑脉,堪啖者,名菰首也。[藏器说]菰首小者,剖开内有黑灰如墨者,名乌郁,人可以食。

菰笋一名茭笋,也称茭白、菰菜。

【气味】 甘,冷,滑,无毒。

【主治】 利五脏邪气,酒齇面赤,白癞疬疡,目赤。热毒风气,卒心痛,可盐、酷煮食之。去烦热,止渴,除目黄,利大小便,止热痢。杂鲫鱼为羹食,开胃口,解酒毒,压丹石毒发。

菰笋一名菰菜,也称茭白、茭粑。

【气味】 甘,冷,滑,无毒。

【主治】 心胸中浮热风气,滋人齿。煮食,止渴及小儿水痢。

菰根 【气味】 甘,大寒,无毒。

【主治】 肠胃痛热,消渴,止小便利。捣汁饮之。烧灰,和鸡子白,涂火烧疮。

【附方】 风疮久不愈者。用茭白烧研,敷之。毒蛇伤啮。菰蒋草根烧灰,敷之。

叶 【主治】利五脏。

水萍

【释名】也称水花、水白、水苏、水廉。

【集解】 [时珍说]浮萍在池泽有水的地方生长很多,到春天开始生长。有的说是杨花变化而来。一叶经一夜就能生长出好几叶。叶子下面有微须,是其根。一种两面都是绿色。一种正面是青色而背面是紫色,赤如血,称为紫萍。

【气味】 辛,寒,无毒。

【主治】 暴热身痒,下水气,胜酒。常服使身体轻灵。用来沐浴,可生毛发。另主下气可治热毒、风热症、疔疮肿毒、汤火伤、风疹。捣成汁服,主治水肿,利小便。研成末,酒服二钱,治人中毒。主风湿麻痹、脚气、跌打损伤、眼红视物不清、口舌生疮、吐血鼻出血、癜风丹毒。

【发明】 [时珍说]浮萍,其性轻浮,入肺经,达皮肤,所以能发邪汗。民间流传宋朝东京开河,掘出一石碑,碑上有用梵书大篆体刻的诗一首,没有人能知晓。真人林灵素逐字辨别翻译,原来是一治疗中风的药方,名为祛风丹。诗里写道:“天生灵草无根干,不在山间不在岸。始因飞絮逐东风,泛梗青青飘水面。神仙一味去沉疴,采时须在七月半。选甚瘫风与大风,些小微风都不算。豆淋酒化服三丸,铁镤头上也出汗。”其方法是:把紫色浮萍晒干,捣成细粉末,和蜜糖一起炼成弹子大小的丹丸。每次服一粒,用豆淋酒化下,治左瘫右痪、三十六种风、偏正头风、口眼歪斜、一切无名风及脚气、跌打折伤,及胎孕有伤。服用百粒以上,可完全康复。此药方后人改名为紫萍一粒丹。

水萍〔主治〕暴热身痒,下水气,胜酒。常服使身体轻灵。主下气可治热毒、风热症、疔疮肿毒、汤火伤、风疹。主风湿麻痹、脚气、跌打损伤、眼红视物不清、口舌生疮、吐血鼻血、癜风丹毒。

【附方】 1.夹惊伤寒。用紫背浮萍一钱、犀角屑半钱、钓藤钩几个,共研末。每服半钱,蜜水调下,以出汗为度。2.消渴饮水。用浮萍捣汁服。又一方:用干浮萍、栝楼根,等分研末,加入乳汁和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空腹服二十丸。痛三年者,服药数日可愈。3.水气洪肿,小便不利。用浮萍晒干,研末。每服一匙,开水送下。日服二次。4.吐血不止。用紫背浮萍焙半两、黄芪炙二钱半,共研末。每服一钱,姜蜜水调下。5.大肠脱肛。用紫背浮萍为末,干敷患处。6.风热瘾疹。用浮萍蒸过,焙干,牛蒡子酒煮,晒干,炒各一两,共研末。每服一至二钱,薄荷送下。日服二次。7.风热丹毒。用浮萍捣汁涂搽。8.汗斑癜风。夏季收紫背浮萍晒干,每以四两煎水洗浴,并以萍直接搽抹。水中加汉防己二钱亦可。9.大风疠疾。春末采浮萍草,淘三五次,窨藏三五日,焙为末。避日光收存。每服三钱,饭前服,温酒送下。忌食猪肉。又一方:用浮萍曝干为末,入消风散五两。每服五钱,水煎,频饮。同时以浮萍煎汤洗浴。10.毒肿初起。用浮萍捣烂敷患处。11.烧烟去蚊。夏季取浮萍阴干烧成灰,可将蚊虫熏去。

白菖

【释名】又称水昌蒲、水宿、茎蒲、昌阳、溪荪、兰荪。

【集解】 [别录说]白菖十月采。 [时珍说]白菖有二种:一种根大而肥白节疏者,是白菖,俗称泥菖蒲;一种根瘦而赤节稍密者,是溪荪,俗称水菖蒲。叶俱无剑脊。溪荪气味胜似白菖,并可杀虫,不可服食。

白菖

【气味】 甘,无毒。

【主治】 食诸虫。主风湿咳逆,去虫,断蚤虱。研末,油调,涂疥瘙。

香蒲(蒲黄)

【释名】 也称甘蒲、醮石。花上黄粉名蒲黄。

【集解】 [时珍说]蒲丛生在水边,似莞但狭小,有脊但柔软,二三月生苗,采其嫩根,煮后再腌制,过一夜可吃。也可以炊吃、蒸吃及晒干磨粉做成饼吃。《诗》里说:“其蔌伊何?惟笋及蒲。”八九月收叶作为席,也可以当作扇子,软滑而且温暖。江南还有一种青茅,又名三脊茅,其形状像香蒲,以前的人进献给宗庙用来过滤酒。

蒲蒻(一名蒲笋)食物 蒲儿根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五脏心下邪气,口中烂臭。固齿,明目聪耳,久服轻身耐老。生吃,止消渴,去热燥,利小便,补中益气,和血脉。捣成汁服,治孕妇劳热烦躁,胎动下血。

【附方】 妒乳乳痈。蒲黄草根捣糊敷,并煎汁服。热毒下痢:蒲根二两,粟米二合,水煎服,一日二次。

香蒲(蒲黄)

蒲黄炭〔主治〕五脏心下邪气,口中烂臭。固齿,明目聪耳,久服轻身耐老。

蒲黄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长期服用能轻身强壮体魄,延年益寿。治便血、鼻血、吐血、尿血等各种血症。又可止女子月经过多、月经不调、血气心腹痛、孕妇流血或流产。排脓,消疮痔游风肿毒,下乳汁,止泄精,凉血活血,止心腹诸痛。

【附方】 1.舌胀满口。用手蘸蒲黄的粉末捏舌,或者加点干姜粉末更好。也治重舌,语言不清。2.肺热鼻血。蒲黄、青黛各一钱,新汲水服。3.吐血唾血。蒲黄末二两,每日温酒或冷水服三钱。4.肠痔出血。蒲黄末方寸匕,水服,每日三次。5.胎动欲产,日月未足者。蒲黄二钱,井华水服。6.产妇催生。蒲黄、地龙洗焙,陈橘皮等分,研末。以新汲水煎服。7.关节疼痛。取蒲黄八两,熟附子一两,捣为末,每次服一钱,凉水服下。

萍蓬草

【释名】也称水粟、水栗子。

【集解】 [时珍说]萍蓬草,三月出水,茎大如指。叶子像荇叶但大些,径四五寸,开初时像荷叶,六七月开黄花。结的果实像角黍,长二寸左右,内有细子一包,如罂粟。农夫采摘,洗擦后去皮曝蒸,捣碎取米可以做成粥饭吃。其根大如栗,似鸡头块根,有藕香栗子味。

子 【气味】 甘、涩,平,无毒。

【主治】 助脾厚肠,令人不饥。

根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煮食,补虚劳、增强体力,厚肠胃,久食不饥。

莕菜

【释名】 也称凫葵、水葵、水镜草、靥子菜、金莲子、接余。

【集解】 [时珍说]莕与莼,是一个种类二个品种。根连在水底,叶浮于水上,其叶子像马蹄且圆形的,是莼;叶子如莼但微尖长的,是莕。夏月都开黄色花,也有开白花的。结的果实大如棠梨,内中有细子,江南人常吃它。

【气味】 甘,性冷,无毒。

【主治】 消渴,去热淋,利小便。捣成汁服,疗寒热。

【附方】 1.一切痈疽。用莕丝菜或根,马蹄草茎或子,各取半碗,同苎麻五寸去皮,以石器捣烂,敷患处。2.谷道生疮。用叶捣烂,棉裹纳入下部,每日三次。3.毒蛇螫伤。牙入肉中,痛不可堪者。勿令人知,私以荇叶覆其上穿,以物包之,一时折牙自出也。4.点眼去翳。荇丝菜根一钱半,捣烂,即叶如马蹄开黄花者,川楝子十五个,明矾七分,石决明五钱,皂荚一两,海螵蛸二钱,各为末,同菜根,以水一钟浸二宿,去滓。一日点数次,七日见效也。

莕菜

越王余算

【释名、集解】 [珣曰]越王余算生于南海的水中,像竹算子,长一尺左右。刘敬叔《异苑》中说:昔晋安越王渡南海,将黑角白骨作算筹,其有余者,弃于水中而生此。故叶白者似骨,黑者似角,遂用其名。相传可以吃。

【气味】 咸,温,无毒。

【主治】 水肿浮气结聚,宿滞不消,腹中虚鸣,并煮服之。

【附录】 [时珍说]按刘恂《岭表录异》有沙箸,似是余算之类,今附于此。云:海岸沙中生沙箸,春吐苗,其心若骨,白而且劲,可为酒筹。凡欲采者,须轻步向前拔之。不然,闻行声遽缩入沙中,不可得也。

海蕴

【释名】[时珍说]蕴,乱丝也。其叶似之,故名。

【气味】 咸,寒,无毒。

【释名】也称茆、水葵、露葵、马蹄草。

【集解】 [时珍说]莼生长在南方河泽中,只有江南人喜欢吃它。叶如荇菜但不太圆,形似马蹄。其茎紫色,柔软光滑可做羹。夏月开黄花,结果实呈青紫色,大小如棠梨,中有细子。春夏天嫩茎没有长叶的名为稚莼。叶稍有些舒展的名为丝莼,其茎像丝一样。到秋天老后就叫葵莼,或者叫猪莼,只可以用来喂猪。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消渴热痹。和鲫鱼做成汤吃,有下气止呕功能。补大小肠虚气,但不宜过多。治热疸,滋补肠胃,安下焦,利尿去水肿,解百药毒和毒物。

【发明】 [弘景说]莼性冷而补,下气。与乌鱼做成汤吃,有利尿消肿作用。然而性滑,美食家不可以多用。[恭说]莼,长期吃对人大有好处。和鲋做做成汤吃,主治胃消化不良。并对老人有宜,应列为上品。

【附方】 1.一切痈疽。春夏用莼菜茎,冬月用子,捣烂敷患处。2.头上恶疮。以黄泥包豆豉煨熟,取出研末,以莼菜汁调和敷患处。

水藻

【集解】 [时珍说]藻有二种,水中很多。水藻叶子二三寸长,两两对生,即是马藻;聚藻,叶子细如鱼鳃状,节节连生,就是水蕴,俗名叫鳃草,又叫牛尾蕴。《尔雅》里说,莙,是牛藻。郭璞注释道,细叶蓬茸,如丝可爱。一节数寸长,长的有二三十节,就是蕴。二藻都可以吃。《左传》里记载,苹和藻可作为蔬菜。

【气味】 甘,大寒、滑,无毒。

【主治】 去暴热、热痢,有止渴功能,方法是捣成汁服。小儿赤白游疹、火焱热疮,捣烂敷上就好。

【发明】 [思邈说]凡天下最冷的,没有超过藻菜的。患有热毒肿并有丹毒的人,取水中的藻菜捣烂后敷上,厚达三分,其效无比。

海藻

【释名】也称落首、海萝。

【集解】 [弘景说]海藻生长在海岛上,黑色如乱发。有二种:马尾藻,长在浅水中,如短马尾;大叶藻,生长在深海中,叶如水藻而大,海边的人用绳系住腰,潜入水中去摘取它。五月以后,有大鱼出来伤人,就不能去摘取了。现在一些靠近海边的地方采取的,又叫作海菜,这是立个名而已,将其卖往四方各地,或用姜、醋把它腌制成酸菜。

【气味】 苦、咸,寒,无毒。

【主治】 甲状腺肿大,颈部包块痈肿,腹部包块。安神,利小便。

海藻〔主治〕甲状腺肿大,颈部包块痈肿,腹部包块。安神,利小便。

海带

【集解】[禹锡说]海带产于东海水中的石头上。像海藻但粗些,柔韧而且长,人们常吃它,医家则用它下水。

【气味】 咸,寒,无毒。

【主治】 催生,治妇人病及风下水。治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功能与海藻相同。

海带

昆布

【释名】也称纶布。

【集解】 [藏器说]昆布生长在海中。叶子像手,大小像蒲苇,紫赤色,柔韧可以吃。[时珍说]出产在登、莱两州的,一般都搓成绳索;出产在闽、浙的,叶子大而像菜。

【气味】 咸,寒、滑,无毒。

【主治】 各种甲状腺肿大,颈淋巴结核溃烂。将其含在嘴里吸其汁,治阴部疝肿。另外,还可去面肿,消十二种水肿。

【发明】 [诜说]昆布下气,长期服用会叫人变瘦。无甲状腺病的人不要常吃。住在海岛上的因为没有什么好菜,只有吃它。吃久适应后,病也不生了,于是将它的功用传给北方人。北方人吃了以后都生病,是因为水土不服的缘故。所以凡是海中菜,都对人有损害,不可多吃。

【附方】 1.膀胱结气,小便不通。用高丽昆布一斤,淘米水浸一夜,洗去咸味,用一斛水煮熟,劈细,放入葱白一把,切成一寸长的小节,再煮到很烂,放盐醋,掺姜橘椒粉末,调和后吃。2.项下渐肿。用昆布、海藻,等分研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杏核大。随时含咽。

昆布〔主治〕各种甲状腺肿大,颈淋巴结核溃烂。将其含在嘴里吸其汁,治阴部疝肿。另外,还可去面肿,消十二种水肿。

草之九 石草类

石斛、石韦、骨碎补、虎耳草、金星草、景天、石胡荽、酢浆草、地锦、离鬲草、仙人掌草、仙人草、佛甲草、崖棕

石斛

【释名】也称金钗、禁生、林兰、杜兰。

【集解】 [时珍说]石斛丛生石上。根纠结甚繁,干则白软。茎叶生皆青色,干则黄色。开红花。节上自生根须。人折下,以沙石栽种,或以物盛装挂在屋下,经年不死,俗称千年润。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益精。久服,厚肠胃。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逐皮肤邪热痱气,脚膝疼冷痹弱,定志除惊,轻身延年。益气除热,治男子腰脚软弱,健阳。逐皮肌风痹,骨中久冷,补肾益力。壮筋骨,暖水脏,益智清气。治发热自汗,痈疽排脓内塞。

石斛

石斛〔主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益精。

【发明】 [时珍说]石斛气平,甘、淡、微咸,阴中之阳,主降,是足太阴脾、足少阴右肾之药。囊湿精少,小便余沥者,宜加。一法:每以二钱入生姜一片,水煎代茶饮,甚清肺补脾。

石韦

【释名】也叫石皮、石兰。

【集解】 [恭说]石韦一般都丛生在石旁的阴处,也不牵藤。生在古瓦房上的叫瓦韦。石韦的叶子如柳叶,叶背有毛,却长有斑点,就像树皮,三月开花,二月采叶阴干用。[时珍说]多生在背阴的崖缝处,它的叶子大的长近尺,宽有寸余,柔韧如同树皮,背面有黄毛。也有一种叶如杏叶的,生长在石上,其性与前者相同。其中叶背有金星的,叫金星草。

【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劳热邪气,利小便,可止烦下气,通膀胱,补五劳,安五脏,去恶风,益精气,治遗尿淋沥。炒后为末,用冷酒调服,治背部痈疽。主崩漏、金疮,清肺气。

〔主治〕劳热邪气,利小便,可止烦下气,通膀胱,补五劳,安五脏,去恶风,益精气,治遗尿淋沥。炒后为末,用冷酒调服,治背部痈疽。主崩漏、金疮,清肺气。

【附方】 1.小便淋痛。石韦、滑石,等分研末,每取一小撮,水送服。2.便前有血。石韦研末,以茄子枝煎汤送服二钱。3.气热咳嗽。石韦、槟榔,等分研末,每服二钱,姜汤送下。4.崩中漏下。石韦研末,每服三钱,温酒送下。

骨碎补

【释名】也称猴姜、胡孙姜、石毛姜。

【集解】 [志说]骨碎补生于江南。根寄树石上,有毛。[颂说]今淮、浙、陕西、夔路州郡皆有骨碎补。生木或石上。多在背阴处,引根成条,上有黄赤毛及短叶附之。抽大叶成枝。叶面青绿色,有青黄点;背青白色,有赤紫点。春生叶,至冬干黄。无花实,采根入药。[时珍说]根扁长,略似姜形。叶有桠缺,颇似贯众叶。

根【气味】 苦,温,无毒。

【主治】 破血止血,补伤折。主骨中毒气,风血疼痛,五劳六极,足手不收,上热下冷。恶疮,蚀烂肉,杀虫。研末,猪肾夹煨,空心食,治耳鸣,及肾虚久泄,牙疼。

【发明】 [颂说]骨碎补,入妇人血气药。蜀人治闪折筋骨伤损,取根捣筛,煮黄米粥,和裹伤处效果显著。[时珍说]骨碎补,是足少阴药,故能入骨,治牙,及久泄痢。

骨碎补

根〔主治〕破血止血,补伤折。主骨中毒气,风血疼痛,五劳六极,足手不收,上热下冷。恶疮,蚀烂肉,杀虫。研末,猪肾夹煨,空心食,治耳鸣,及肾虚久泄,牙疼。

【附方】 1.虚气攻牙,齿痛血出。用骨碎补二两,锉细,慢火炒黑,研末,常以擦齿,有口津,吐出或咽下均可。2.耳鸣耳闭。用骨碎补削作细条,炮过,趁热塞耳中。3.长久泄痢。用骨碎补研末,放入猪肾中煨熟吃下,即止。

虎耳草

【释名】 又称石荷叶。

【集解】 [时珍说]虎耳生阴湿处,人亦栽于石山上。茎高五六寸,有细毛,一茎一叶,如荷盖状。人称为石荷叶,叶大如钱,状似初生小葵叶,及虎之耳形。夏开小花,淡红色。

【气味】 微苦、辛,寒,有小毒。

【主治】 瘟疫,擂酒服。生用吐利人,熟用则止吐利。痔疮肿痛者,阴干,烧烟筒中熏之。

金星草

【释名】 又称金钏草、凤尾草、七星草。

【集解】 [颂说]七星草生于江州山谷石上。叶如柳而长,作蔓延,长二三尺。其叶坚硬,背上有黄点如七星。采无时。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发背痈疮结核,解硫黄丹石毒,连根半斤,酒五升,用银器煎服,先服石药悉下。亦可作末,冷水服方寸匕。涂疮肿,殊效。根浸油涂头,大生毛发。乌髭发,解热,通五淋,凉血。

金星草

叶〔主治〕 发背痈疮结核,解硫黄丹石毒。涂疮肿,殊效。根浸油涂头,大生毛发。乌髭发,解热,通五淋,凉血。

【附方】 1.五毒发背。金星草和根净洗,慢火焙干。每四两入生甘草一钱,捣末,分作四服。每服用酒一升,煎二三沸,更以温酒三二升相和,入瓶器内封固,时时饮之。忌生冷油肥毒物。2.热毒下血。金星草、陈干姜各三两,为末。每服一钱,新汲水送下。3.脚膝烂疮。金星草背上星,刮下敷之,即干。

景天

【释名】 也称慎火、戒火、救火、据火、护火、辟火、火母。

【集解】 [颂说]人们种植在院庭里,或者栽在屋上。春天生出苗叶,像马齿苋但要大些,作层而上。茎很脆弱。夏至开红紫色碎花,秋天后枯死,也有留下老根的。苗、叶、花都可用。[时珍说]人们常把景天栽在石山上。二月长苗,脆茎,微带赤黄色。高一二尺,折断它有汁流出。叶子呈淡绿色,光泽柔厚,形状像长匙头以及胡豆叶但没那么尖。夏天开小白花,结的果实如连翘但要小些,内中有像粟粒一样的黑子。其叶子味微甘苦,烧熟水淘后可以吃。

【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大热火疮,去身体烦热及邪恶气。各种蛊毒,寒热风痹,各种不足。疗金属外伤,止血。煎水给小儿洗澡,去烦热惊气。风疹恶痒,小儿丹毒及发热热狂,赤眼头痛,寒热游风,妇人带下。

花 【主治】 治女人白带不断,赤白,轻身明目。

【附方】 1.小儿中风。用景天干半两,麻黄、丹参、白术各二钱半,共研末。每服半钱,浆水调服。三四岁的小儿可服一钱。2.婴儿风疹及疮毒。用景天苗叶五两和盐三两,同研细,绞取汁,以热手抹涂,一天两次。3.热毒丹疮。用景天捣汁涂搽。一昼夜宜搽一二十次。4.眼中生翳,涩痛难开。用景天捣汁,一天点三五次。

石胡荽

【释名】也称天胡荽、野园荽、鹅不食草、鸡肠草。

【集解】 [时珍说]生于石缝及阴湿处。高二三寸,冬月生苗,细茎小叶,形状宛如嫩胡荽。气辛熏不堪食,鹅也不食。夏开细花,黄色,结细子。极易繁衍,僻地则铺满。孙思邈《千金方》载,一种小草,生于近水渠中湿处,状类胡荽,名天胡荽,又名鸡肠草。即此草。

【气味】 辛,寒,无毒。

【主治】 通鼻气,利九窍,吐风痰。去目翳。疗痔病。解毒,明目,散目赤肿云翳,耳聋头痛脑酸。治痰疟,鼻窒不通,塞鼻自落,又散疮肿。

【发明】 [时珍说]鹅不食草,气温而升,味辛而散,为阳,能通于天。头与肺为天,故能上达头脑,治顶痛目病,通鼻气而落息肉;内过肺经,而治咳痰,散疮肿。其除翳之功,尤显神妙。

【附方】 1.咳痰气喘。用石胡荽研汁,和酒服。2.翳障目赤肿胀,羞明昏暗,隐涩疼痛,鼻塞头痛,外翳扳睛诸病。用石胡荽晒干二钱,青黛、川芎各一钱,共研末。先含水一口,取药末如米大一小撮嗅入鼻内,以泪出为度。有的配方中减去青黛。3.牙痛难忍。用棉裹鹅不食草,绵裹怀干研末,嗅入与牙痛同侧的鼻孔中。4.一切肿毒。用石胡荽一把、穿山甲烧存性七分、当归尾三钱,共捣烂,加酒一碗,绞汁服,以渣敷患处。5.湿毒胫疮。夏季采石胡荽,晒收为末,每取五钱、汞粉五分,加桐油调成膏。先以茶洗净患处,然后贴膏包好。将有黄水流出。五六日病愈。6.脾寒疟疾。用石胡荽一把,捣取汁半碗,加酒半碗服下,甚效。7.痔疮肿痛。用石胡荽捣烂敷贴。

根〔主治〕通鼻气,利九窍,吐风痰。去目翳。疗痔病。解毒,明目,散目赤肿云翳,耳聋头痛脑酸。治痰疟,鼻窒不通,塞鼻自落,又散疮肿。

酢浆草

【释名】也称酸浆、三叶酸、三角酸、酸母、醋母、酸箕、鸠酸、雀儿酸、雀林草、小酸茅、赤孙施。

【集解】 [时珍说]此小草苗高一二寸,丛生布地,极易繁衍。一枝有三叶,每叶分成两片,晚上自动合贴在一起,如一整体。四月开小黄花,结小角,角长一二分,内有细子。冬季也不凋谢。

【气味】 酸,寒,无毒。

【主治】 小便淋沥,白带浊黄,杀各种寄生虫。捣烂后敷涂,治恶疮痔瘘,治烧伤、烫伤及蛇蝎咬伤。食用,解热渴。同地钱、地龙一起治尿路结石。煎汤洗痔、脱肛,效果显著。治妇人血结。

酢浆草

【附方】 1.小便血淋。酢浆草捣汁,煎五苓散服下。2.二便不通。酢浆草一把、车前草一把,共捣取汁,加砂糖一钱调服,不通可再服。3.赤白带下。酢浆草阴干,研末。每取三匙,空心服,温酒送下。4.痔疮出血。酢浆草一大把,加水二升,日服三次,效果显著。5.癣疮作痒。酢浆草涂搽,数次即愈。6.牙齿肿痛。用酢浆草一把,洗净,加川椒去核四十九粒,同捣烂,捏成豆大小粒。每以一粒塞痛处,效果显著。

地锦

【释名】也称地朕、地噤、夜光、承夜、草血竭、血见愁、血风草、马蚁草、雀儿卧单、酱瓣草、猢狲头草。

【集解】 [禹锡说]地锦草生近道田野,出于滁州者尤良。茎叶细弱,蔓延于地。茎赤,叶青紫色,夏中茂盛。六月开红花,结细实。取苗子用。

【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主心气,女子有阴疝血结。通流血脉,亦可治气。主痈肿恶疮,金刃扑损出血,血痢下血崩中,能散血止血,利小便。

【附方】 1.脏毒赤白。地锦草洗净、晒干,研末,米汤送服一钱。2.妇女血崩。嫩地锦草蒸熟,加油、盐、姜调食,并喝酒一二杯送下。又一方:地锦草阴干,研末,姜、酒调服一二钱,一服即止。3.小便血淋。地锦草加水捣服。4.刀伤出血。地锦草捣烂涂上。5.风疮癣疥。地锦草同满江红草一起捣成末,敷患处。6.趾间鸡眼。先割破,令出血,用地锦草捣烂敷上,甚效。7.脾劳黄疸。用地锦草、羊膻草、桔梗、苍术各一两,甘草五钱,共研末;另以陈醋二碗与皂矾四两,同熬匀后,将药末投入,再加白面适量和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空心服,醋汤送下。日服二次。

离鬲草

【集解】 [藏器说]常生长在人家阶庭湿处,高三二寸,苗叶似幂罨。江东有这种草,北方没有。

【气味】 辛,寒,有小毒。

【主治】 瘰疬丹毒,小儿无辜寒热,大腹痞满,痰饮膈上热。生研汁服一合,当吐出宿物。去疟为上。

仙人掌草

【集解】[颂说]生于合州、筠州,多长在石上贴壁而生。形状像人的手掌,故以此命名。叶细而长,春生,至冬犹有。四季都可采。

【气味】 苦,涩,寒,无毒。

【主治】 肠痔泻血,与甘草浸酒服。焙末油调,擦小儿白秃疮。

仙人草

【集解】[藏器说]仙人草生长在庭院间,高二三寸,叶细有齿,像离鬲草。北方不能生长。

【 主治 】 小儿酢疮、疮头小而硬的,则煮汤洗浴,同时捣烂后敷搽。丹毒入腹的,可饮冷药,并用此药洗浴。另外,捣取汁滴目,明目去翳。

佛甲草

【集解】 [颂说]佛甲草生于筠州。多附在石上并向阳而生,像马齿苋而细小且长,有花黄色,不结实,四季都有。 [时珍说]二月生苗成丛,高四五寸,脆茎细叶,柔泽如马齿苋,尖长而小。夏开黄花,经霜则枯。人多栽于石山瓦墙上,称其为佛指甲。

【气味】 甘,寒,微毒。

【主治】 汤火灼疮,研末贴用。

佛甲草

崖棕

【集解】 [颂说]生于施州石崖上。苗高一尺左右,其状如棕,四季有叶无花。当地人采根去粗皮,入药。

【气味】 甘、辛,温,无毒。

【主治】 妇人血气并五劳七伤。以根同半天回、鸡翁藤、野兰根,四味洗焙为末。每服二钱,温酒下。丈夫无所忌,妇人忌鸡、鱼、湿面。

草之十 苔类

陟厘、干苔、石蕊、地衣草、昨叶何草、卷柏、桑花、马勃、石松

陟厘

【释名】也称侧梨、水苔、石发、水衣、水绵。

【集解】 [时珍说]陟厘有生长在水中及石上的两种,蒙茸如发。有种独自长在没有石头的、停积不流的污水中,缠牵如丝绵的形状。现在人们将其晾干,制成苔蒲,可以吃。青苔也可以制成脯来吃,都对人有利。

【气味】 甘,大温,无毒。

【主治】 心腹大寒,温中消谷。助消化不良,止腹泻。捣成汁服,治天行病心闷。制成脯吃,止渴疾。禁食盐。捣烂后外敷治丹毒。

干苔

【集解】 [时珍说]这是一种海苔。有人晾干后制成脯。海水咸,故与陟厘不同。张华的《博物志》里说,干苔像头发一样生长在海水中有石头的地方,长尺余,大小如韭菜。肉和它掺在一起蒸来吃,非常鲜美。

【气味】 咸,寒,无毒。

【主治】 甲状腺肿大,呕吐、腹泻和肠道寄生虫,煮汁服。心腹烦闷者,用冷水研细,喝下即好。除金属毒和药毒。放入木孔中,杀蠹虫。消茶积。烧成粉末吹入鼻中可止衄血。捣烂浸泡可敷手背消肿痛。

【发明】 [时珍说]《夷坚志》里面讲,河南有一寺庙的僧人全部患了甲状腺肿大,有个洛阳的僧人同他们住在一起,每次吃晚饭时都取出苔脯来吃。过了几个月,僧人颈部肿大的甲状腺恢复了正常,才知道海里的东西能治此疾病。

石蕊

【释名】 也称石濡、石芥、云茶、蒙顶茶。

【集解】 [时珍说]蒙顶茶,生长在兖州蒙山石上。因烟雾熏染,日久结成,属苔衣类。那里的人在初春刮取曝晒干后馈赠他人,称其为云茶。状呈白色,轻薄如花蕊。香气美如蕈,甘涩如茗。不可以煎来喝,只适宜咀嚼以及浸成水喝,清凉有味。庾褒入山把它当糕点吃,只是用以代替茶而已。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明目,益精气,使人不饥渴,轻身延年。生津润喉,解热化痰。

地衣草

【释名】也称仰天皮、掬天皮。

【集解】 [大明说]地衣草即阴湿地被日晒起的苔藓。

【气味】 苦,性冷,微毒。

【主治】 卒心痛中恶。主马反花疮,生油调敷。明目。研末,新汲水服,治中暑。

昨叶何草

【释名】 也称瓦松、瓦花、向天草。赤者名铁脚婆罗门草、天王铁塔草。

【集解】 [恭说]昨叶何草生于上党屋上,如蓬。初生高尺余,远望如松栽。[志说]昨叶何草处处都有。生于年久瓦屋上。六七月采苗,晒干。

【气味】 味酸,平,无毒。

【主治】 口中干痛,水谷血痢,止血。生眉发膏为要药。行女子经络。大肠下血,烧灰,水服一钱。又涂诸疮不敛。

【附方】 1.小便沙淋。用瓦罐煎浓汤,趁热熏洗小腹,约两时后可以下沙通便。2.通经破血。用鲜瓦花五两熬膏,当归须、干漆各一两,烧烟尽,当门子二钱,共研末,加枣肉和成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红花汤送下。3.头风白屑。用瓦松晒干,浇灰淋汁热洗。六七次后即见效。4.汤火灼伤。用瓦松、柏叶同捣烂,敷涂。5.恶疮不敛。用瓦松阴干,研末。先以槐枝、葱白汤洗净患处,然后以药末涂搽。

卷柏

【释名】 也称万岁、长生不死草、豹足、求股、交时。

【集解】 [别录说]卷柏生于常山山谷石间。五月、七月采,阴干。[颂说]春生苗,似柏叶而细,拳挛如鸡足,高三五寸。无花、子,多生于石上。

【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五脏邪气,女子阴中寒热痛,癥瘕血闭绝子。久服轻身和颜色。止咳逆,治脱肛,散淋结,头中风眩,下肢麻痹,强阴益精,令人好容颜。通月经,治尸疰鬼疰腹痛,百邪鬼魅啼泣。镇心,除面皯头风,暖水脏。生用破血,炙用止血。

【附方】 1.大肠下血。卷柏、侧柏、棕榈等分,烧存性为末。每服三钱,酒下。亦可饭丸服。2.远年下血。卷柏、地榆焙等分。每用一两,水一碗,煎数十沸,一次喝完。

〔主治〕五脏邪气,女子阴中寒热痛,肿瘕血闭绝子。久服轻身和颜色。止咳逆,治脱肛,散淋结,头中风眩,痿蹶,强阴益精。通月经。镇心,除面头风,暖水脏。

桑花

【释名】 也称桑藓、桑钱。

【集解】 [大明说]生于桑树上的白藓,如地钱花。刀刮取炒用。不是桑葚花。

【气味】 苦,暖,无毒。

【主治】 健脾涩肠,止鼻洪吐血,肠风,崩中带下。治热咳。

【附方】 大便后血。桑树上白藓花,水煎服,或末服。亦止吐血。

马勃

【释名】 也称灰菰、牛屎菰。

【集解】 [别录说]马勃生于园中久腐处。[弘景说]紫色虚软,状如狗肺。

【修治】 [时珍说]以生布张开,将马勃于上摩擦,下以盘承,取末用。

【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恶疮马疥。敷诸疮甚良。去膜,以蜜拌揉,少以水调呷,治喉痹咽疼。消肺散血,解热毒。

【发明】 [时珍说]马勃轻虚,是上焦肺经药。故能清肺热、咳嗽、喉痹、衄血、失音诸病。

〔主治〕恶疮马疥。敷诸疮甚良。去膜,以蜜拌揉,以水调呷,治喉痹咽疼。消肺散血,解热毒。

【附方】 1.咽喉肿痛,不能咽物。用马勃一分、蛇蜕一条,烧为末,棉裹一钱,含咽。2.声失不出。用马勃、马牙硝,等分研末,加砂糖和成丸子,如芡子大。噙口内。3.久咳不止。用马勃研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白汤送下。4.积热吐血。用马勃研末,加砂糖做成丸大,如弹子大。每服半丸,冷水化下。5.妊娠吐血、鼻血。用马勃研末,浓米汤送服半钱。

石松

【集解】[藏器说]石松生于天台山石上,似松,高一二尺。山人取根茎用。[时珍说]石松即玉柏之长者。名山都有。

【气味】 苦、辛,温,无毒。

【主治】 久患风痹,脚膝疼冷,皮肤不仁,气力衰弱。久服去风血风瘙,好颜色,变白不老。浸酒饮,良。

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