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正文 第28章 历史需要细看 (10)(3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另外,在康熙五十年起,清廷下诏永不加丁赋,即人口税,而人口则还是调查,五年一编审。但是实际上,钱穆说这一规定并算不得仁政。因为从历史讲,两税制度早把丁税摊运入地租,后来还要农民服差役,或者出免疫钱,这是后来的不对。王荆公制定了免疫钱,明朝提出一条鞭法来,再拿差役归入于地租。清朝的政策,最多恢复了明代万历时旧额,这哪算得是仁政?

太平天国没有文化的另一个证据就是他们封王之类的闹剧。洪、杨一出来就称天王、东王、南王、西王、北王、翼王,那些名号只在通俗演义里有,成为一种正式的制度就有点不恰当了。南京内哄以后,杨秀清被杀,还是有许多人继续称王,而名号更荒唐了。萧朝贵的儿子称号为幼西王,洪仁发、洪仁达又称王长兄、王次兄。诸王以下,又有天官丞相。“哪里有全不读书,把自己国家以往历史传统全部推翻,只抄袭一些外洋宗教粗迹,天父天兄,一派胡言,便能成了事?就是满洲人初进中国,也没有这样表现得粗陋与幼稚。”这是钱穆的原话,而满洲人初兴,还能用汉族的知识分子,而洪杨集团则没有用知识分子。

另外,太平天国到处焚毁孔庙,孔子的书被称为妖书,他们想把民族传统文化完全推翻,在钱穆看来,即使当时没有曾国藩、左宗棠的围剿,洪、杨还是注定要失败。“我们不必纵论其他之一切,但看他们那些国名官名,就知其必然会失败。若太平天国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国历史失败了。”可以说当时的太平天国,并不是推不翻满清,但他们同时又要推翻中国全部历史,所以只可失败。

天国自称太平天囯,其中的“囯”,和一般的书写笔划不同,“囯”字里面是一个“王”,是指一个国家里有王在内;另外“天”字中的横划是上长下短。

可以说太平天国的粗鄙,是钱穆最不能同情的。而这种粗鄙之气,与唐宋的文雅决然不同,这还要“归功于”清朝的文化政策。清朝的卧碑立于顺治五年,就是控制言论的证明。有名的金圣叹,就因为犯了卧碑禁令而被杀头了。因为当时考试官贪污,一些生员跑到明伦堂向孔子灵位哭叫,就犯了言事结社的禁令。自古以来,只有清代不仅不许人讲话,连交流的自由都受到限制,更不用说教育和学习了。

历史注脚:

卧碑

清朝当时府学、县学都有明伦堂,清廷在每个明伦堂里都置有一块石碑,这块碑不是竖栽而是横躺的,故叫做“卧碑”。卧碑上镌有几条禁令。第一,生员不得言事;第二,不得立盟结社;第三,不得刊刻文字。这三条禁令,恰好是近代西方人所要争取的“三大自由”: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在这方面,东西双方的现代史上有一个恰好相反的对比。

众说纷纭的太平天国运动

一百多年来,史学界对太平天国的评价历经了几度大转折:

清政府自然对太平天国恨之入骨,极尽污蔑之能事,太平天国的原始文献也多亡佚。清政府多不实之词,自然不在话下。

辛亥革命前后,革命党人对太平天国热情称颂,所谓“反满先锋”“革命前驱”“神圣洪杨”“盗贼曾左”。1923年出版的《太平天国野史》,流于荒诞,但是影响很大。

1951年1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纪念太平天国百周年》社论,把太平天国定性为一场反封建的农民运动,此社论后来成为研究太平天国的主要指导思想。文革之前,有关太平天国的讨论比较自由,论文十分丰富。“文革”期间,首先是戚本禹发难,拿李秀成投降开刀,把历史学泛政治化。最典型的就是把洪秀全吹捧成反孔模范,洪秀全被神化,李秀成、石达开被完全否定。

“文革”结束以后,洪秀全反满的色彩被淡化,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开始对曾国藩的重新评价,太平天国也面临着被重新评价的问题,对太平天国评价的分歧开始扩大,抑和扬的言论在史学界同时出现。

历史“为时所用”,“为政治所用”的功能,也都在这一件事情上体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