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正文 第31章 老故事,新想法 (3)(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当时公文,也分缓急等次,好像现在的信件分为平信和快递一样。当时递送公文主要靠马匹。某种公文在一个时辰里马该跑多少路,都有一定的规定。从这一站到那一站,快的多少时,慢的多少时,都规定好了。每站都有守站的人,送公事的到达了,守站的把吃的喝的都预备好,邮递员吃饱喝够,稍稍休息,再换一匹预先喂好了的马,继续赶路。第一天到什么地方歇,第二天到什么地方歇,也都有限定。因此几天内,如限赶到,是没有问题的。

每天,尚书六部都有公文要发往各地,一匹马来,一匹马去,络绎不绝。现在的火车轮船,有时还误点,古时驿骑误点,也是寻常事。但也总得多少照规定时限到达。否则,政事就会乱,国家就会垮台。

从理论来说,空间越大,时间越紧要。如果说中国人没有无时间观念,又怎么能统治管理偌大的国家呢。只是我们对时间的感知,不在于多少分多少秒,而在于办成了多少事情。我们建立一套完善的体制,也是一种节约时间的方式,如唐代的邮政体制。

但是体制太强大,又会反过来耽误时间。曾有人戏谑到,如果一个外国人想到中国来开发房地产,肯定是不行的。光是盖公章,就能叫他跑断了腿。我们办事情要讲究一个手续,手续办齐了才算正式合法合理,而我们的部门又太多,在办手续的过程中,就又浪费了很多时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古人更看重一套规矩。古代在礼仪上,将各种细节都规定得死死的,穿什么样的衣服,拿什么样的礼器,诸如此类,以保证一套仪式的完整和庄严。包括我们中国人说话,客套时候上句与下句之间,都讲一个套路,来传达自己的情意。可以说比起时间,我们更看重像邮路那样的一套体系,生活在这种体系之中的人,才会得到安全感。

历史注脚:

皇帝也要守时

古代皇帝要上朝,起床要赶在黎明前,保证在太阳出来的时候散朝,大家各归各位开始办公。这是历代定下的规矩,要想成为明君就要适应这种规矩。唐太宗、宋太祖他们都是按照这种时刻表来上朝的,后来朱元璋称帝之后,也没有破坏这样的规矩。

古代计时器

中国古代应用机械原理设计的计时器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利用流体力学计时,有刻漏和后来出现的沙漏;一类采用机械传动结构计时,有浑天仪、水运仪象台等。此外,还有应用天文原理计时的日晷,它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计时器之一。1276年,中国元代的郭守敬制成大明灯漏。利用水力驱动,通过齿轮系及相当复杂的凸轮机构,带动木偶进行“一刻鸣钟、二刻鼓、三钲、四铙”的自动报时。

艺术是中国人的宗教

提到中国的宗教信仰情况,很难得到一个统一的答案。官方有一套说法,民间也各有说法。有的认为我们信仰儒家,但是有的又说儒家不能算作宗教;有的认为我们信仰佛教、道教,也有的认为中国是个多神教的国家,从玉皇大帝到太上老君,从土地爷到灶王爷,几乎遍地是“神”。结果,中国成了一个无神论的国度,所谓“拜神如神在,不拜也不怪”,在宗教上,我们自己把握,有相当大的自由。

外国宗教传到我国,最早的是印度的佛教,一开始有一股热潮,“南朝四百八十寺”,就是形容的晚唐佛教盛行的景象。但是到了宋朝,宗教便渐渐又趋于平淡了。

钱穆认为,我国从宋代开始宗教不兴,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宋以后的中国,平民教育越来越到位。而魏晋南北朝时代,教育限于门第,当时只有达官贵人的子弟,才有受教育的机会,普通百姓人家如要读书,往往到寺院或庙宇里。宋以后,教育普及,书院大兴,不必再跑进寺院庙宇里去读书,宗教的魔力也就自然减少了。而且,平民化的教育也让普通人懂得吟诗作赋,欣赏艺术。

另一个方面的原因,就在于中国的艺术文学,可以替代宗教的功用。宗教主要是让人有心理情感上的寄托,得到抚慰。而宋代的文学也有这样的功效。

宋以后的文学艺术,已经平民化了,从规格严整的唐诗到随性活泼的宋词,是一个大雅到大俗,又从大俗到大雅的过程。每一个平民家庭的厅堂墙壁上,总会挂有几幅字画,上面写着几句诗,或画上几根竹,几只鸟雀,幽雅淡泊。当你沉默欣赏的时候,心中自然会感觉到轻松愉快。人生苦痛与不得意,也能稍事缓解。甚至家庭日常使用的一只茶杯或一把茶壶,上边总有几笔画,几句诗。晚上卧床的枕头,也往往会绣有诗画。再说到房屋建筑,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只要经济上稍稍过得去的家庭,他们在院子里,往往留有一块空地,栽几根竹子,凿一个小池,池里栽几株荷花,或者养几条金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