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九卷菜部2(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菜〔气味〕味苦,性寒,无毒。[张机说野苣不能和蜂蜜一起吃,容易使人患内痔。[时珍说脾胃虚寒的人不可以食用。

〔主治〕治五脏邪气,厌食胃痹。经常服用安心益气。精神饱满,轻身耐老。耐饥饿和寒冷,豪气不减,增强体力。虽然苦菜性冷但对人很有好处。可治腹泻,清热解渴,及恶疮疾病。调节十二经脉,治霍乱后胃气烦胀。捣它的汁饮用,可清除面目和舌头下的湿热。它的汁是白色,涂抹在疔疮肿痛之处,能拔出病根。把苦菜汁滴在痈上,立即使痈溃烂,脓汁排出。点在瘊子上,瘊子自然脱落。还能敷贴在蛇咬处,消蛇毒。能明目,治各种痢疾和血淋痔瘘疾病。

〔发明〕[时珍说凡是患痔疮的人,适宜用苦菜,新鲜或晒干的都可以,放入锅中煮到熟烂的程度,把热的苦菜汤放入器皿中,人横坐在凳上,先用热苦菜汤熏,再用苦菜汤洗,直到汤冷。每天洗数次,数日后见效。

根〔主治〕赤痢、白痢和骨结核,三种病都可以煮汁服用。同时苦菜根还能治血淋,利于小便的排泄。

花、子〔气味〕味甘,性平,无毒。〔主治〕去中暑,安定心神。治黄疸病时,可用苦菜子加上莲子一起研细,每次取二钱加水煎后服用,每天两次,效果良好。

【附方】1.血淋、尿血。用苦荬一把,加酒、水各半煎服。2.喉痹。用苦荬捣汁半碗,加开水泡灯心取汁半碗,调匀服。3.对口恶疮。用苦荬捣汁一碗,加姜汁一匙,酒送服。同时以药渣敷疮一两次,即愈。4.赤白痢。用苦荬根煮服。

白苣

【释

名】又叫石苣、生菜。

【集解】[时珍说到处都有生

长,像莴苣但是叶子呈白色,折断叶子后有白汁流出。正二月下种。

四月开黄色花似苦荬,结的子叶和苦苣子相同。八月十月又可以再种。

所以农谚说,生菜不离园。白苣、苦苣、紫苣都不可用煮烹的方法食用,而适宜用生的去汁,加盐、醋凉拌食用,所以又叫生菜。三者当中白苣味道较好,故白苣获得生菜的名称。《合璧事类》载,苣菜有许多种,颜色白的叫白苣,颜色紫的叫紫苣,味道苦的叫苦苣。

菜〔气味〕味苦,性寒,无毒。[炳说患有寒病的人吃了白苣就会感到腹冷。妇女产后不宜食用,否则会令人脾胃受寒,小肠疼痛。〔主治〕壮筋骨,利五脏,开利胸膈,疏通经脉,益脾气,吃了令人牙齿变白,精神饱满,减少睡眠。煮来吃,具有解热毒、酒毒,止消渴,利大、小肠的作用。

莴苣

【释名】又叫莴菜、千金菜。[时珍说莴苣从呙国传来,故名。

【集解】[时珍说正二月下种,最适宜肥地栽种。其叶像白苣呈尖形,颜色比白莴稍微青点,折断后有白汁流出黏手。四月抽薹,薹有三四尺高。剥去莴苣的皮生吃,味像胡瓜。也可以腌制食用。江南人用盐渍后,晒干、压实、装入瓮中,以备用,称这种菜为莴笋。

菜〔气味〕味苦,性冷,微毒。莴苣[李鹏飞说经常食用又令人眼睛浑浊不清。患寒病的人不适宜食用。[时珍说莴苣有毒性,各种各样的虫不敢靠近它。如果蛇虫触到它,就会目瞎看不见东西。人中了此毒,可用姜汁来解除。

〔主治〕利五脏,通经脉,开利胸膈。利气、壮筋骨,祛除口臭,使牙齿变白,使眼睛明亮。又有催乳汁的作用,利小便排泄,解虫毒和蛇咬中毒。

子〔主治〕催乳汁分泌,又可利小便,治阴部肿胀,痔漏出血和扭伤。

【附方】1.乳汁不行。用莴苣菜煎酒服。又方:莴苣子一合,生甘草三钱,糯米、粳米各半合,煮粥频食。2.小便不通。用莴苣菜捣烂,或用莴苣子捣成饼,贴脐中即通。3.百虫入耳。用莴苣捣汁滴入,虫自出。4.腰部闪伤。用白莴苣子(炒)三两、白粟米(炒)一撮、乳香、没药、乌梅肉各半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每嚼一丸,热酒送下。5.阴囊肿。用莴苣子一合,捣成末,加水一碗煮开五次。

水苦荬

【释名】又叫谢婆菜、半边山。

【集解】[颂说适宜生长在小溪山涧边。其叶像苦荬,但叶子厚而且有光泽。其根像白术但比白术软。二、八、九月可采根食。

【气味】味微苦、辛,性寒,无毒。

【主治】主风热上涌,咽喉肿痛,以及头顶上的风疬。用酒磨水苦荬根,取其药酒服用。

翻白草

【释名】又叫鸡腿根、天藕。[时珍说翻白是以它的叶子的形状来命名,而鸡腿、天藕又是因它的味道像鸡腿、天藕来命名。

【集解】[周定王说有七八寸高。叶子坚硬而厚,边缘上有锯齿,叶背呈白色,像地榆,但比地榆要细长。开黄花,其根约手指般大,长有三寸左右,翻白草的根皮是红的,而质呈白色,中间大,两头峭。生熟均可食用。[时珍说鸡腿根生长在沼泽水田的地方,高不足一尺。春天长出弱小的茎,一枝茎上有三片叶子,叶子长而厚,叶子上有皱纹,边缘上有锯齿,叶面呈青色,叶背呈白色。四月开黄色的小花。结的子像胡荽子,子中又有细子。它的根形象小白术头,剥去根的红皮,中间是白色的,像鸡肉,吃起来比较细腻,有粉感。小儿喜吹生吃,饥荒年时,人们挖它的根做饭吃。

根〔气味〕味甘、微苦,性平,无毒。〔主治〕治吐血和阴道流血等血症,以及疟疾、痈疮。

【附方】1.崩中下血。用鸡腿根一两,捣碎,加酒二碗煎成一碗服。2.吐血。用翻白草五七根,切细,加水二杯煎成一杯,空心服。3.疟疾寒热。用翻白草根五七个,煎酒服。4.无名肿毒。治方同上。5.疔疮初起(不拘已成未成)。用翻白草十根,酒煎服,出汗即愈。6.浑身疥癞。夏季采翻白草,每用一把煎水洗浴。

仙人杖草

【集解】[颂说有三种植物同称仙人杖草:一种是菜类;另一种是枯死的颜色发黑的竹笋;还有一种枸杞也叫仙人杖。第一种仙人杖可做菜食。[时珍说另一种仙人草,生长在田野阶梯之间,高二三寸。又有一种仙人草,生在石壁上。这些植物与仙人杖同名,但却各不相同,不可不谨慎分辨。

【气味】味甘,性小温,无毒。

【主治】当菜吃,可以祛除痰癖,除祛风寒。长期服用有利于延长寿命,壮筋骨,令人不老。

蒲公英

【释名】又名叫耩耨草、金簪草、黄花地丁。[时珍说花像头上戴的金簪头,一只脚独立如丁,所以得这两种名称。

【集解】[保升说蒲公英生长在平原沼泽的田园之中。它的茎、叶都像苦苣,折断后有白汁流出,可以生吃,花像单独的菊花但比它大,四五月份采摘。[颂说到处都有生长。春初生出幼苗,其叶像苦苣,叶面上有细小的刺。中心抽出一根茎,茎的顶端开出一朵花,颜色呈金黄色。民间讹传这是仆公罂。[宗说就是现在的地丁。四季都可开花,花谢后像柳絮一样飞散,飞絮中有子,所飘落的地方就会生长出新的蒲公英。所以庭院中都有生长,大概是因为随风带来的子落地生长的缘故。[时珍说地丁在长江南北很多,其他地方亦有,但岭南一带绝对没有。它的小根铺在地上,它的花絮到处蒲公英飞散,其茎、叶、花、絮都像苦苣,只有微小的差别。蒲公英的嫩苗可以食用。

苗〔气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主妇人乳痈和水肿,煮它的汁饮用和封贴在患处,立刻消肿。解食物中毒,驱散滞气,化解热毒,消除恶肿、结核及疔肿。放入牙中,可以使胡须、头发变得乌黑,滋壮筋骨。用蒲公英的白汁涂在恶刺上立刻治愈。

〔发明〕[震亨说这草属土,开黄花,味甘。可进入阳明和太阴经,故能滋阴壮阳。化解热毒,消肿核有奇妙的功用。蒲公英加忍冬藤煎汤,再加入少量的酒调佐服用,可以治乳腺炎。服用后想睡,这是它的一个作用,入睡后感觉出微汗,病就治愈了。[颂说治恶刺的方法,出自孙思邈的《千金方》。书中说,孙思邈在贞观五年七月十五日夜,因左手中指触碰了庭木,到天亮时已很疼痛难以忍受。十几天过后,伤处痛得更加厉害,疮一天天地肿大。经常听长辈说有这个药方,于是用了这个药来治疗。疼痛被止住,疮也好了,没到十日,手恢复了原状。

【附方】1.乳痈红肿。用蒲公英一两,忍冬藤一两,一起捣烂,加水两碗煎成一碗,饭前服。2.疳疮疔毒。用蒲公英捣烂敷涂,同时又捣汁和酒煎服。

黄瓜菜

【释名】又黄花菜。[时珍说因为它开黄花,它的气味像瓜。

【集解】[颖说生长在田野和沼泽之中。形状像油菜,但味比油菜稍苦。可以把它作成羹来吃,很香美。[时珍说二月长出幼苗,田野遍处都有,根小得像荠菜。三至五月开黄花,它的花、茎和叶都和地丁相同,差别很小。一棵开许多花,结细子,不像地丁的花能成絮状飘飞。山中的人有时吃它,也采来饲养鹅儿。

【气味】味甘、微苦,性微寒,无毒。

【主治】通结气,利肠胃。

生瓜菜

【释名】其味有生瓜气,故名。

【集解】[颂说长在资州地势低平阴暗潮湿的地方。春天生长出幼苗,长三四寸,一丛丛地生长。叶子是青色而且呈圆形,像白苋菜。夏天开紫白色的花,结小果实,果实呈黑色。其气味像生瓜,由此而得名。

【气味】味甘,性微寒,无毒。

【主治】主风痹导致的头面四肢疼痛以及阳毒伤寒,壮热头痛,心神落葵

【释名】又叫葵、藤葵、藤菜、天葵、繁露、御菜、燕脂菜。[志说俗称胡燕脂。[时珍说它的叶像葵一样冷滑,故得“葵”名;又因为叶上很能承接露水,故又得“露”名。

【集解】[时珍说三月种葵,嫩苗可吃。五月茎蔓延长,叶子像杏叶,但比杏叶肥厚软滑,做菜、炒肉都适宜。落葵在八九月开细小的紫花,果实累累,有五味子那样大,熟后呈紫黑色。将果实揉烂取汁,颜色如胭脂,女人可用来化妆、点唇及染布物,所以把它称为胡燕脂,也叫染绛子,但经过的时间一长,颜色就会改变。吴地的人所称的紫草,也就是落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