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九卷菜部3(1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第九卷菜部3

【释名】又叫土芝、蹲鸱。

【集解】[颂说现在处处都有。尤其是闽、蜀、淮、楚等地,种植较广。芋的种类虽然很多,但其性能、功效大都相近。蜀地的芋,形状圆而大,很像蹲着的鹞鹰,叫做芋魁,当地人种芋当粮食来度饥荒。江西、闽中的芋,形状长而大,细的如卵,长在魁旁,吃起来觉得味道特别好。凡吃芋都必须是人工种植的,因野芋有大毒,能杀人,不可食。[宗说江浙、二川的芋,最大最长;汴京、洛阳的芋较圆而且小,但它的美味,是别处的芋所不能及的。中间有苗长出的叫芋头,其周围附着而生的叫芋子,八九月以后挖掘而吃。[时珍说芋的种类很多,有水、旱二种:旱芋可种在山地上,水芋可种在水田中,叶都相似,但水芋的味更佳。芋茎也可以吃。芋不开花,有偶尔在七八月间开的,抽茎开黄花,花房附有一长萼,很像半边莲花。芋共有十四种:有巨大如斗的君子芋;有巨大而芋子少的赤

芋,即连禅芋;有巨大而

芋子多,每亩芋田可收芋子一百斛的白果芋;还有青边芋、旁巨芋、车毂芋三种,都是巨大而芋子少,叶长一丈多。也有味美、芋茎还可吃的长味芋;黄色的鸡子芋;芋头大而味不美的九面芋。其他的青芋、曹芋、象芋,都不能吃,只有芋茎可用来泡酸菜。旱芋,九月成熟;蔓芋,附生在树枝上,结芋的量有二三升。

芋子〔气味〕味辛,性平、滑,有小毒。〔主治〕宽肠胃,养肌肤,滑中。吃冷芋子,疗烦热,止渴。芋令人肥白,开胃,通肠闭。破淤血,去死肌。产妇吃了芋头,破血;饮芋子汤,止血渴。和鱼煮食,很能下气,调中补虚。〔发明〕[诜说白色的芋吃来无味,紫色的芋吃了破气。煮汤饮,止渴。十月后将芋晒干收藏,到冬季吃了不会发病。但在其他的季节却不能吃。另外,芋和鲫鱼、鳢鱼一同煮羹很好。但长期吃芋,会令人虚劳无力。将煮芋的汤用来洗脏衣,会使衣服洁白如玉。〔大明说〕只有把它同姜一同煮过,换水再煮,才能吃。治黄水疮,取芋苗晒干,烧存性,研后涂搽。

茎、叶〔气味〕味辛,性冷、滑,无毒。〔主治〕主除烦止泻,疗妊妇心烦迷闷,胎动不安。将茎叶和盐一同研碎,敷蛇虫咬伤和痈肿毒痛及毒箭处。

梗用来擦蜂刺毒特别有效。

汁涂蜘蛛咬伤。〔发明〕[慎微说处士刘汤隐居在王屋山时,曾看见一只大蜂误入蛛网,蜘蛛便过来想缚它,却反而被大蜂刺伤坠地,不久,只见蜘蛛腹胀欲裂,便徐徐爬入草丛中,咬开芋梗,将伤处对着芋梗磨,磨了很久,腹胀才渐渐消散,最后,恢复到原来轻盈的样子。从此后,凡是有被蜂刺伤的人,将芋梗敷在伤处,即愈。

【附录】野芋[集解[弘景说形状、叶子都和芋相似。人们栽种的芋,如果三年之内不挖掘,则变成野芋,能毒死人。

土豆

【释名】又叫土卵、黄独、土芋。

【集解】[藏器说蔓生,叶如豆叶,根圆如卵。南方人叫做香芋,北方人称为土豆。

【气味】味甘、辛,性寒,有小毒。

【主治】解诸药毒,如生研水服,吐出恶物就止。煮熟了吃,则味道甘美,养人肠胃,去热嗽。

山药

【释名】又叫土薯、山薯、山芋、薯蓣、玉延。[宗说因唐代宗名预,避讳改为薯药;又因宋英宗讳“署”,便改为山药,于是全失本名。惟恐时间一长,人们认为山药是其他东西,所以在这里作详细记载。

【集解】[别录说薯蓣生长在高山峡谷中。二月、八月采其根来晒干。[颂说近年来到处都有。人们多将它挖掘来做粮食。南康的薯蓣最大,味也最美。[时珍说如要将薯蓣做成药,野生的最好;如作食物,当然是家种的好。薯蓣在四月蔓延生苗。茎紫叶绿,叶有三尖,像白牵牛叶却更光润。在五六月开花成穗,淡红色,结一簇一簇的荚,荚都由三个棱合成,坚硬无果仁。子则长在一边,形状像雷丸,大小不一。山药子皮色土黄而肉是白的,把它拿来煮了吃,非常甘滑,同山药根一样。王在《山居录》中说,他曾挖到像荆棘子似的山芋子,煮来吃后,发觉味道比山芋根更胜一筹。于是,在霜后便收山芋子做种,或在春天采山芋根来栽种,都能生长。

根〔气味〕味甘,性温、平,无毒。

〔主治〕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阴。久食薯蓣,令人耳聪目明,轻身不饥,延年益寿。还可去头晕目眩、头面游风,下气,止腰痛,治虚劳羸瘦,充五脏,除烦热,补五劳七伤,去冷风,镇心神,安魂魄,补心气不足,开通心窍,增强记忆,还可强筋骨,治泄精健忘。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肤养发。把薯蓣捣碎后贴硬肿毒,能使肿消散。

〔发明〕[权说凡是体虚羸弱的人,应该多吃薯蓣。[诜说将薯蓣和蜜一起煮熟,或煎汤,或做成粉吃,都很好,可壮阳滋阴。把晒干的薯蓣拿来入药更妙。只有把薯蓣和面做成汤饼来吃,会动气,因为它不能抑制面毒。

【附方】1.心腹虚胀,手足厥逆,不思饮食。用薯蓣半生半炒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2.噤口痢。治方同上。3.小便数多。用薯蓣(矾水煮过)、白茯苓,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水送下。4.痰气喘急。用生薯蓣(捣烂)半碗,加甘蔗汁半碗,和匀,一次饮服。5.脾胃虚弱,不思饮食。用薯蓣、白术各一两,人参七钱半,共研为末,加水和糊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四十至五十丸,米汤送下。6.湿热虚泄。用薯蓣、苍术等分,加饭做成丸子米汤送服。

7.肿毒初起。用带泥的薯蓣、蓖麻子、糯米等分,水泡过,研细敷涂即散。8.手足冻疮。用薯蓣一截,磨泥敷上。

零余子

【集解】[藏器说形状大的像鸡蛋,小的如弹丸,生长在叶下。把它晒干后,其功用比薯蓣强。薯蓣有好几种,零余子是其中一种。[时珍说也就是山药藤上所结的蓣子实。长圆不一,皮黄肉白。将零余子煮熟去皮吃,味道比山药、芋子都美。可在霜后收摘,坠落在地上的,很容易生根。

【气味】味甘,性温,无毒。

【主治】补虚损,强腰脚,益肾,耐饥。

甘薯

【集解】[时珍说出自两广交界的地方及南方其他地区。农家在二月栽种,十月收采。甘薯的根似芋根,也有巨大的头。大的像鹅蛋,小的像鸡蛋、鸭蛋。把甘薯它的紫皮剥去,里面的肉则纯白如脂肪。南方人把它当作粮食、水果,蒸烤后,味道都十分香美。甘薯刚成熟时,很甜,但时间一长,受风霜之气而味微变淡。《草木状》载,甘薯、薯蓣为一类,有人认为它们是芋的种类。因为它们的根、叶都像芋的根、叶,但甘薯的根有茶杯那么大,蒸吃或煮吃,味道都如薯蓣,性也不十分冷。珠江地区不种庄稼的人只种甘薯,将它蒸熟后切成片晒干,收藏作为粮食,叫薯粮。海岛上的人多长寿,就是因为不吃五谷,只吃甘薯。

【气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功效同薯蓣一样。

【释名】又叫强瞿、[时珍说百合的根,由很多瓣合成,有的认为因它专治百合病,所以叫百合,也说得过去。又因它的根像大蒜,它的味道像山薯,所以又俗称蒜脑薯。顾野王也说,就是百合蒜。它的花、叶、根都朝四面伸展,所以也叫强瞿。凡是植物向四面伸展的称为“瞿”,这种说明出自《韩诗外传》。

【集解】[弘景说百合如今道路附近到处都有,它的根像胡蒜,数十片相连。人们也将它蒸吃或煮吃,据说它是由蚯蚓互相缠绕而变成的,也能服食。

[时珍说百合只有一茎向上,叶向四方伸长,像短竹叶,而不像柳叶。五六月时,茎端开出大白花,花瓣有五寸长,花有六瓣,红蕊向四周垂下,颜色也不红。红的叶子像柳叶,叫做山丹。百合结的果实略像马兜铃,果实里的子也像马兜铃子。将百合根上的瓣拿来栽种,如同种蒜一样。深山中的百合,则是由旧年的根年年发芽,未必都是由蚯蚓化成。况且蚯蚓多的地方,不见得都有百合,其说恐怕是没有什么依据的。

根〔气味〕味甘,性平,无毒。〔主治〕主邪气所致的心痛腹胀,利大小便,补中益气。除浮肿颅胀、胸腹间积热胀满、阻塞不畅全身疼痛、乳难和咽喉肿痛、吞口涎困难,止涕泪。辟百邪鬼魅,涕泣不止;除膈部胀痛,治脚气热咳。还可安心、定神,益志,养五脏,治癫邪狂叫惊悸,产后大出血引起的血晕,杀血吸虫,胁痈、乳痈发背的各种疮肿。也可治百合病,温肺止嗽。

花〔主治〕将百合花晒干后研成末,和入菜油,可涂天行时气引起的小儿湿疮,效果很好。

子〔主治〕加酒炒至微红,研成末用汤服,可治肠风下血。

【附方】1.百合病(伤寒病之后坐卧不安,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如已发汗用百合七枚,水泡一夜,次日清晨以泉水煮取一升;另用知母三两,加水二升煮取一升。百合汁、知母汁合在一起煮成一升半,分次服。此方名“百合知母汤”。如已吐过,则用百合七枚,水泡一夜,次日清晨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加鸡蛋黄一个,分两次服。此方名“百合鸡蛋汤”。如已泻过,则用百合七枚,水泡一夜,次日清晨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另用代赭石一两、滑石三两,加水二升煮取一升,和百合汁一起再煮成一升半,分两次服。此方名“百合代赭汤”。如未经汗、吐、下,则用百合七枚,水泡一夜,次日清晨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另以生地黄汁一升,令两汁合煮成一升半,分两次服。此方名“百合地黄汤”。如病已变成消渴,则用百合一升在水一半中泡一夜,取汁温洗病人,洗毕,令病人吃白汤饼。如病已变成热症,则用百合一两、滑石三两,共研为末,水冲一匙,微泻即见药效。如病已变成腹满作痛,则用百合炒为末,每服一匙,水送下。一天服二次。2.肺脏热。烦闷咳嗽。用新百合四两,加蜜蒸软,时时含一片吞津。3.肺病吐血。用新百合捣汁,水送服。煮百合吃亦可。4.风疹流走。用盐泥二两、百合半两、黄丹二钱、醋一分、唾液四分,捣和敷贴。5.疮肿不穿。用野百合同盐捣泥敷涂。6.天泡疮。用生百合捣涂,二日即安。或用百合花晒干为末,调菜油涂搽亦有效。7.肠风下血。用百合子,酒炒微赤,研为末,开水冲服。

山丹

【释名】也称红百合、连珠、川强瞿。

【集解】[诜说红花的百合叫山丹。它的根,味稍差,不如开白花的百合。[时珍说山丹的根似百合,但小而的少,茎也短小;它的叶子狭长而尖,很像柳叶,与百合的叶迥然有别。四月,山丹开红花,花有六瓣但不向四面垂下,也结小的子。燕、齐一带的商人采摘花苞,干后贩卖,叫做红花菜。卷丹的茎叶和山丹的一样,但要稍微阔大一些。卷丹的花也有六瓣,且向四面下垂,比山丹花大。四月在枝叶间结子,秋天从茎的顶端开出花来,很是特别。卷丹的根像百合一样有瓣,但不中吃,是另一种类。

根〔气味〕味甘,性凉,无毒。〔主治〕主肿疮、惊邪、女子非经期大量持续出血。

花〔主治〕活血。蕊,敷疔疮恶肿。

草石蚕

【释名】又叫地蚕、土蛹、甘露子、滴露、地瓜儿。[时珍说蚕、蛹是依据根的形状而命名;甘露是依据根的味道而命名。

【集解】[颖说草石蚕生长在郊野麦地中。它的叶子像薄荷,却细长而尖,叶面微有皱纹,缺乏光泽。根是白色的,形状像蚕。四月采根,可用水洗后和盐做菜吃。[时珍说草石蚕就是现在的甘露子。荆湘、江淮以南的野地中有。人们也将它移植栽种。二月生苗,苗长的近一尺;茎是方的,对节而生;叶细长有齿,很像鸡苏,只不过叶皱有毛罢了。四月,开出的小花像穗子,就像紫苏花穗。草石蚕花结的子很像荆芥子。草石蚕的根就像珠子相连,形状像老蚕。五月,掘它的根来蒸吃煮吃,味道像百合。或者用萝卜卤和盐菹水处理、收藏,使它的根不至变黑。也可用酱汁浸泡或掺入蜜后收藏。既可做菜,又可充当果品。

根〔气味〕味甘,性平,无毒。[时珍说不宜生吃或多食,否则生寸白虫。如果与各种鱼同食,会使人呕吐。〔主治〕泡酒喝,除风破血。煮食,治溪涧砂毒。焙干吃,主走注风,散血止痛。节可捣末和酒服。和五脏,下气,清神。

竹笋

【释名】也称竹筍、竹萌、竹芽、竹胎、竹子。[时珍说旬内为笋,旬外为竹,故从旬。

【集解】[颂说各种竹笋中,苦竹笋最为珍贵。然而苦竹有两种:一种出自江西,根头非常粗大,笋的味道也特别苦,不中吃;一种出自江浙,竹肉厚而叶长阔,笋的味道微苦,俗称甜苦笋。可用来作食品。[时珍说宋朝僧人赞宁说,竹笋共有六十种,其产地因发笋的季节,都各不相竹笋同,而笋也有可食和不可食的。大概因为北方很少有竹,所以只有秦、蜀、吴、楚以南的地方多竹。竹也有雌雄之分,看见竹根上第一枝双生的,就是雌竹,也就有笋。当地人等到竹根成鞭时掘取嫩笋,叫做鞭笋。江南、湖南人则在冬季挖掘大竹根下还未出土的冬笋,又叫做苞笋。都是新鲜菜品,很珍贵。其他,还有南方人将阴干的叫玉版笋,用盐渍干的叫盐笋,都可作为蔬菜。吃笋,譬如治药,方法要得当,才会有利于人,反之,则有害。采掘竹笋宜避风日,见风的则变得坚硬,入水则笋肉也变得坚硬,脱掉壳煮食,则会失去美味,而用刀生切竹笋则会失去柔嫩。还应长时间煮,然后再吃,因为生的会损害人的健康。苦笋宜久煮,干笋宜取汁作羹而吃。只有蒸食笋,味道最美;煨熟的也不错。味道似莶的会戟人的咽喉,应先用灰汤煮过,随即再煮一遍,才能吃。《诗》中说:其蔌伊何,惟

及蒲。《礼》说,加豆子,将笋剁碎做成鱼酱。看来竹笋作为蔬菜,很早便已时兴了。赞宁在《笋谱》中说,笋虽然味道甘美,能滑利大肠,却对脾无益,即俗话说的“刮肠篦”。只有用生姜和麻油才能解它的毒。如果不相信,可将麻滓浇在竹丛里做实验,第二年则发竹稀疏。淡笋、甘笋、苦笋、冬笋、鞭笋都可长期食用。其他的杂竹笋性味不一,不宜经常食。

诸竹笋〔气味〕味甘,性微寒,无毒。〔主治〕主消渴,利尿,益气,可经常食。还利膈下气,清热消痰,爽胃口。

苦竹笋〔气味〕味苦、甘,性寒。〔主治〕主失眠,去面目及舌上热黄,消渴,明目,解酒毒,除热气,使人健康。理心烦闷,益气力,利尿,下气化痰。理风热脚气,治出汗后中风失音。将干的苦竹笋烧研后加盐,可擦牙疳。

淡竹笋〔气味〕味甘,性寒。〔主治〕主化痰,除狂热壮热,头痛头风,及妊妇头晕,颠仆惊悸,瘟疫迷闷,小儿惊痫天吊。

冬笋〔气味〕味甘,性寒。〔主治〕煮粥吃,可解毒,治小儿痘疹不出。[发明[诜说淡竹笋和冬笋,味道虽然很美,但吃后会诱发胸闷脚气。多吃各种竹笋会动气发冷,只有吃苦竹笋才主逆气而不发病。[颖说笋的功用与竹沥相近。有人长期得痰病,吃笋后就好了。吴瑞说:淡笋、甘笋、苦笋、冬笋、鞭笋都可长期食用,而其他的杂竹笋,性味不一,不宜多食。[宗说人吃了笋,很难消化,没有滋补的功效,而且脾有病的人不宜吃。有一个小孩吃了三寸左右长的干笋,喉咙被噎住了,随即发烧、气喘不息,如同惊悸。医生给他服镇惊的药无效,直到后来吐出笋,所有的症状才消失了。由此可知,笋确实很难消化。[时珍说我经常看见一般的医生治痘,总是劝病人饮笋汤,说是能发痘。殊不知痘疮不宜大肠滑利,而笋有刮肠的缺点,所以暗中使病人受到了损害的,不知有多少人,要吸取教训啊!

桃竹笋〔集解〕[藏器说南方人把它叫做黄笋。用灰汤煮过才能吃,不然会戟人的咽喉。竹刚生长时,奇形怪状。[时珍说竹皮黄色,光滑;竹茎很细,有犀纹,每隔四寸左右长有一个节,可用来编席子。〔气味〕味苦,有小毒。

【释名】又叫落苏、昆仑瓜、草鳖甲。

【集解】[颂说到处都有。其种类也有好几种:紫茄、黄茄,南北各地都有;白茄、青水茄,只有北方才出产;江南有一种藤茄,蔓生,茄皮很薄,像壶卢一样。[宗说新罗国有一种茄,形状像鸡蛋,紫色的皮微有光泽,茄蒂很长,味道甘美。现在中原已经广泛栽种。[时珍说茄种适宜在九月黄熟时收取,然后将它洗净晒干,二月份即可摘下,然后种植移栽。茄的株有二三尺高,叶子大如手掌。从前夏到秋,茄开紫花,五瓣相连,五个棱角犹如绣上了丝线,花蕊黄色,绿色的蒂包在茄上。茄中有瓤,瓤中有子而很像芝麻。茄有圆如栝楼的,四五寸长;有青茄、紫茄、白茄。白茄也叫银茄,味道胜过青茄。各种茄到老时都会变成黄色。而苏颂认为黄茄是茄的一种,大概是没有深入研究吧。王祯在《农书》载,有一种白色的茄,形状大而坚实;还有一种番茄,形状扁而颜色白,味道甘美不涩,生吃熟吃都可。另有一种茄,紫色,蒂很长,味道也甘美。此外,有一种水茄,形状长,味道甘美,可以止渴。

《容斋随笔》载,浙西常见的茄,皮都是紫色的,白色的叫水茄;而江西常见的茄,皮都是白色的,而把紫色的叫水茄。这是一个差异。刘恂在《岭表录》中说,交岭的茄树,经冬霜后也不会凋枯。有二三年后逐渐长成大树的,结的果实像瓜。如果把茄叶摘来铺在路口,用灰围住,就会繁殖出种子来,称为嫁茄。

【气味】味甘,性寒,无毒。[志说长期受寒的人不能多吃,否则会损人动气,发疮及旧疾。[李鹏飞说秋后吃茄子会损目。

【主治】治寒热,五脏劳损,及瘟病传尸劳气。也可用醋抹后敷毒肿。将老后裂开的茄烧成灰,可治乳裂。吃茄子,可散血止痛,消肿宽肠。

【发明】[时珍说据《生生编》载,茄的性不利,人吃得过多会腹痛下痢,女人吃后则会伤害子宫。[宗说菜地中只有茄子对人无养

无益。《开宝本草》中也没有记载它的主要功效,只说会损害人。以至于后人虽然有处治的方法,也终究与正文所说的相背了。另外,庄稼人又将茄子保存在温棚中,再覆盖上厚厚的粪土。然后在小满前后以昂贵的价格出售。这样,既不适应季节,又给人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不合时节的不食”,这句话,不能忽视。[震亨说茄属土,所以味甘而喜降,大肠易动的人应忌吃茄子。老的茄子可治乳头裂;把茄根煮汤可治冻疮;把茄蒂摘下来烧成灰治口疮,都会获得奇特的效果,这与茄的甘甜能缓火有关。[时珍说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说,茄子能厚肠胃,动气发疾。此说全不知茄子性滑,不厚肠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