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九卷菜部3(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蒂〔主治〕把茄蒂烧成灰,和入饭中饮服二钱,可治肠风下血不止,及血痔。又可用来治口齿疮。将茄蒂生切后,可用来擦癜风。

花〔主治〕金属锐器所致的金疮和牙痛。

根、枯茎叶〔主治〕将根、茎叶煮成汤,浸泡冻疮皲裂,很有效。还可散血消肿,治血淋下血,血痢,子宫脱垂,齿痛和口腔溃疡。

【附方】1.妇女月经血黄。用黄茄子切开,阴干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2.肠风下血。用经霜茄连蒂烧存性,研为末。每天服二小匙,空心服,温酒送下。又方:取大茄种三枚,每用一枚包湿纸中煨熟。泡酒一升半。蜡封三天,去茄饮酒(暖饮)。3.腰脚拘挛(腰脚风雪积冷,筋急拘挛疼痛)。取茄子五十斤(这是古秤,所得重量约合今秤的十分之一),切细,以水五斗煮取浓汁,滤去渣,再煮至一升左右,即加入生木粟粉,令稀稠适当,更配以麝香、朱砂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日服三十丸,秫米酒送下。一月后可望病愈。4.磕扑青肿。用大黄茄一个,切片如一指厚,在新瓦上焙、研为末。临卧时服两小匙,温酒调服。一夜伤消无痕。5.热毒疮肿。用生茄子一枚,割去二分,去瓤二分,如罐子形,合在疮上即消。6.癜风。用茄蒂蘸硫磺附子共研成的药末掺敷。白癜用白茄蒂,紫癜用紫茄蒂。7.牙痛。用秋茄花(干品)烧存性,研末涂痛处。8.血淋。用茄叶熏干为末,每服二钱,温酒或盐汤送下。隔年的茄叶更好。9.久痢。用茄根烧灰、石榴皮,等分为末,砂糖水送服。

葫芦

【释名】又叫壶卢、瓠瓜、匏瓜。[时珍说壶是盛酒的器具,卢是盛饭的器具,因为壶卢的形状与它们都相似,又能用做盛酒和饮料的器具,所以这样命名。俗称作葫芦的不是这一种。“葫”是蒜的名字,“芦”是苇属。壶卢圆的叫匏,也叫瓢,因为它像水泡一样漂浮在水面上。

凡是瓜一类的都称为“瓜”,所以叫瓠瓜、匏瓜。古人壶、瓠、匏三者都通称,看来初时是没有什么差别。

【集解】[时珍说壶卢在正二月下种,生苗,引蔓延缘。叶子像冬瓜叶而稍圆,有柔毛,嫩时可摘来食用。所以《诗》说,幡幡瓠叶,采之烹之。五六月壶卢开白花,结白色的果实,大小长短,各不相同。瓤中的子像牙齿一样排列,却更长,叫做瓠犀。我私下认为壶匏这类植物,既可烹晒,又可作为器具。大的可做瓮盎;小的可做瓢和酒樽;做舟可以浮水;做笙可以奏乐;皮和瓤可以养猪;将它切成锋利的小块可用来浇灯烛。壶卢的用途太广了。

【气味】味甘,性平、滑,无毒。

【主治】消渴恶疮,鼻口溃疡烂痛。利尿,消热,从事炼丹石的人宜吃。可除烦,治心热,利小肠,润心肺,治泌尿系结石。

叶〔气味〕味甘,性平,无毒。〔主治〕吃后耐饥。

藤、须、花〔主治〕主解毒。

子〔主治〕主牙齿肿痛或露出及齿摇疼痛,用壶卢子八两和牛膝四两,每服五钱,煎水含漱,每日三四次。

【附方】腹胀黄疸。将壶卢的亚腰连子烧存性,每服一个,饭前温酒下。如不会饮酒的人,可用白开水下。效果很好。

苦瓠

【释名】也称苦匏、苦壶卢。

【集解】[机说原种味道甘美,忽然变成像苦胆一样味苦而不能吃。据说是因为农家种法不当,用鸡屎给它上肥,用尿浇壶卢根,结果其味苦瓠变了。[时珍说古语说,种瓠的人家不烧庄稼秆,种瓜的人家不烧漆树。这是物性相畏的原因。凡是中苦瓠毒的人,用黍穰灰汁可解。

瓠〔气味〕味苦,性寒,有毒。

〔主治〕治大水、面目四肢浮肿,消水肿。令人呕吐,利尿路结石。煎汁浸洗阴部,可疗小便不通。将汁滴入鼻中,出黄水,可去伤冷引起的鼻寒、黄疸。吐蛔虫。还可治痈疽恶疮,疥癣和龋齿有虫的。也可制汞。

【附方】1.黄疸肿满。用苦瓠瓤如枣大小,泡童便中一时,取出两小团塞鼻孔中,深吸气。有黄水排出,几次后即愈。又方:用瓠瓤熬黄为末,每服半钱,一天服一次,十天病愈。2.水肿,头面肿大。用好苦瓠白瓤,分捻如豆粒,以面裹住煮开。空心服七枚,当有水排出,人转瘦好愈。二年内忌咸物。又方:用苦瓠瓤一两,微炒,研末。每天服一钱,稀饭送下。3.通身水肿。用苦瓠末(炒)二两、苦葶苈五分,捣烂合成丸子,小豆大。每服五丸,一天服三次,有水排出为止。又方:用苦瓠膜五分、大枣七枚,合捣成丸。先服三丸,隔一小时左右,再服三丸,有水排出后再服一丸。4.小便不通。用苦瓠子三十枚(炒)、蝼蛄三个(焙),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冷水送下。5.风痰头痛。取苦瓠膜汁,以苇管灌入鼻中,有气上冲脑门,不久恶涎流下,病即愈。如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头晕现象,不用疑忌。用干苦瓠膜浸汁,或用苦瓠子研末,入鼻中亦有效。6.牙痛。用壶卢子半升,加水五升煎成三升,含漱。和茎叶煎汁含漱亦可。7.恶疮癣癞。用苦瓠一枚煮汁涂搽。8.痔疮肿痛。用苦壶卢、苦荬煎汤,先熏后洗。洗后以熊胆、密陀僧、胆矾、片脑合研为末,敷患处。9.耳出脓。用干瓠子一分、黄连半钱,共研为末。先耳揩净,末少许入耳。一天二次。10.一切瘘疮。用霜后收采和晒干的苦瓠花研为末,敷患处。

冬瓜

【释名】也称白瓜、水芝、地芝。[时珍说冬瓜在冬月成熟,故得名冬瓜。

【集解】[颂说现在各处菜地中都有。[时珍说三月,冬瓜生苗引蔓,宽大的叶子,圆而有尖,茎叶都有刺毛。六七月开黄花,果实大的直径超过一尺,长有三四尺。瓜嫩时绿色有毛,老熟后则呈青色,皮坚厚有粉,瓜肉肥白。瓜瓤叫做瓜练,像絮一样白而虚松,可用来洗衣服。瓤中的子叫瓜犀,排列生长。在霜后摘下冬瓜,瓜肉冬瓜可以煮吃,也可加蜜糖制成果脯;子仁也可食用。可兼蔬菜、果品用。凡收的瓜应避免接触酒、漆、麝香和糯米,否则必烂。

白冬瓜〔气味〕味甘,性微寒,无毒。〔主治〕小腹水胀,利小便,止渴。捣成汁服,可止消渴烦闷,解毒。能益气耐老,除心胸胀满,去头面热。可消热毒痈肿。切片摩擦痱子,效果很好。利大小肠,压丹石毒。〔发明〕[诜说冬瓜热吃味佳,冷吃会使人消瘦。煮食养五脏,因为它能下气。想要体瘦轻健,可以多吃冬瓜;要想长胖的人则不要吃。[宗说凡是患有发背及一切痈疽的人,可以削一大块冬瓜贴在疮上,感到瓜热时就换掉。[震亨说用冬瓜,散热毒很好。但久病阴虚的人要忌吃。丹溪认为这是因它的性喜降而急。孙真人说:九月不要吃冬瓜,否则令人反胃。只有经霜后的冬瓜吃了最好。

瓜练即瓤。〔气味〕味甘,性平,无毒。〔主治〕绞汁服,可止烦躁热渴,利小肠,治五淋,压丹石毒。用瓜练洗面浴身,可去黑斑,令人肌肤悦泽白皙。

白瓜子

〔气味〕味甘,性平,无毒。〔主治〕令人面色悦泽,益气不饥。久服,能轻身耐老,除烦闷不乐。可用来作面脂,去皮肤风及黑斑,润肌肤。还可治肠内结块。

瓜皮〔主治〕制成丸服用,也可做面脂。可治伤折损痛。

叶〔主治〕治肿毒,杀蜂、疗蜂叮。主糖尿病和尿崩症引起的消渴,治疟疾寒热。又可将瓜叶焙干研末,敷多年的恶疮。

藤〔主治〕烧灰,可除文身。煎汤,可洗黑斑及疮疥。捣汁服,能解木耳毒。煎水,洗脱肛。烧灰,可淬铜、铁。伏砒石。

【附方】1.消渴不止。冬瓜一枚,削皮,埋湿地中一月,取出破开,饮其汁水。或将瓜烧熟,绞汁饮服亦可。2.浮肿喘满。用大冬瓜一枚,切盖去瓤,填入赤小豆,加盖封固,晒干、埋糯糠中火煨,火尽后,取瓜切片,同豆焙干为末,加水、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煎冬瓜子汤送下。一天服三次,以小便畅通为度。3.痔疮肿痛。用冬瓜煎汤洗。4.热毒、痱子。用冬瓜切片抹涂。5.消渴烦乱。用干冬瓜瓤一两煎水服。6.水肿,小便少。用冬瓜瓤煎水服。7.补肝明目。用冬瓜仁七升,包布袋内,投三沸汤中几次,取出晒干,再在清酒中泡两晚。晒干研为末。每天服一匙。又方:取瓜子三五升,去皮为丸,每日空心服三十丸。8.男子白浊。用陈冬瓜仁(炒)研为末。每服五钱,空心服,米汤送下。9.女子白带。治方同上。10.跌打损伤。用干冬瓜皮一两、真牛皮胶一两,锉入锅内,炒存性,研为末。每服五钱,好酒热后送下。服药后厚盖静卧,有微汗,痛即减。11.腰疼痛。用冬瓜皮烧研,酒送服一钱。

【集解】[时珍说南瓜出自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后传入闽、浙,现燕京各处也有了。南瓜三月下种,适宜种在肥沃的沙地。四月生苗,藤蔓甚繁,一根蔓可长到十余丈长,节节有根,附地而生。南瓜的茎,中间是空的,叶子的形状像蜀葵却大如荷叶。

八九月时开黄花,如西瓜花。结的瓜很圆,比西瓜更大,皮上有棱如甜瓜。一根藤可结瓜数十颗,瓜的颜色或绿或黄或红。经霜后将其收置于暖处,可贮存到春天。南瓜子也像冬瓜子,肉厚色黄,不可生吃。

惟有去皮瓤后煮来食用,味如山药。同猪肉煮食更良,也可蜜煎。又有一种阴瓜,出产于浙中,适宜在阴地里种植。秋天瓜熟时,色黄如金,瓜皮稍厚,贮藏至春天,味道依旧新鲜。怀疑这也是南瓜。

【气味】味甘,性温,无毒。

【主治】能补中益气。但多食发脚气、黄疸,不能同羊肉一起食用,否则令人气壅。

越瓜

【释名】又叫梢瓜、菜瓜。[时珍说越瓜因地命名。南方人称菜瓜。

【集解】[藏器说大的越瓜颜色纯白。越人把它当果品吃,也可以用酒腌制后贮藏。[时珍说南北各地都有。二三月下种生苗,就地牵藤,叶青花黄,都像冬瓜的花而叶却稍小。夏秋之间结瓜,有青、白二色,大的如瓠子,有一种瓜有二尺左右长。越瓜子的形状如胡瓜子,大小如麦粒。越瓜可以生吃,也可作水果、蔬菜。用酱、豉、糖、醋浸泡贮藏都适宜,还可做酸菜。

【气味】味甘,性寒,无毒。[诜说生吃多冷中动气,令人胸痛,脐下结块胀痛,发各种疮。又令人虚弱不能行走,不益小儿。得天行病后不能吃。另外,也不能与乳酪及腌鱼同食。

【主治】主利肠胃,止烦渴,利小便,去烦热,解酒毒,宣泄热气。把它烧灰,能敷口角吻疮及阴茎热疮。和饭或和腌鱼,久公益肠胃。

黄瓜

【释名】又叫胡瓜。[时珍说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来的,故叫胡瓜。北方人避石勒讳,改称为黄瓜。

【集解】[时珍说现在处处都有。正二月下种,三月生苗牵藤。叶如冬瓜叶,也有毛。四五月开黄花,结的瓜有二三寸长,长的可达一尺许。瓜皮青色,皮上有像疣子一样的小结,皮到老的时候则变成黄赤色。黄瓜子与菜瓜子相同。有一种五月下种黄瓜的,在霜降时结瓜,白色而短,生熟都可食用,兼作蔬菜和瓜果用,但把它用酒腌酱制后却不及越瓜。

【气味】味甘,性寒,有小毒。[诜说但不能经常吃,否则动寒热,多疟疾,积淤热,发疰气,令人虚热上逆、少气,损阴血,发疮疥脚气和虚肿百病。患天行病后,也不能吃。小儿切忌,不然会滑中生疳虫。不能同醋食。

【主治】能清热解渴,利水道。

叶〔气味〕味苦,性平,有小毒。

〔主治〕治小儿闪癖,每年用一张叶,生搓揉汁服,得吐,下则良。

根〔主治〕捣碎后敷狐刺毒肿。

【附方】1.水病肚胀,四肢浮肿。用胡瓜一个,破开,连子以醋煮一半至烂,空心服,一次吃完。不久即可把水排出。2.咽喉肿痛。用老黄瓜一个,去子,填满芒硝,阴干为末。每取少许吹喉内。3.火眼赤痛。用老黄瓜一条,上开小孔,去瓤,填满芒硝,悬挂阴凉处,等硝透出来后,刮下收存。点眼,甚效。

丝瓜

【释名】又叫天丝瓜、天罗、布瓜、蛮瓜。[时珍说瓜老时筋丝罗织,故有丝罗之名。又因从南方传来,故叫蛮瓜。

【集解】[时珍说唐宋以来不曾听说有,现在南北各地都有栽种,成为日常蔬菜。二月下种,生苗牵藤,攀延在树上和竹枝上,有的人家还给它作棚架。丝瓜的叶,大如蜀葵却多丫,叶尖有细毛刺,取其汁可作绿色染料。它的茎上有棱。六七月开五瓣的黄花,有些像胡瓜花,花蕊和花瓣都是黄色的。瓜的直径有一寸左右,长一二尺,最长的可达三四尺,深绿色,有皱点,瓜头像鳌头。丝瓜嫩时去皮,可烹饪可晒干,做菜或冲茶都很好。老丝瓜大如舂米棒,瓜内筋络缠绕如织成的一样,经霜后就枯萎了。只能用来垫在靴子里,或用来洗锅等,所以乡村人家称它为洗锅罗瓜。瓜内有房隔,每隔内都有瓜子,形状像栝楼子,黑色而扁。丝瓜的花苞、嫩叶和卷须,都可食用。

瓜〔气味〕味甘,性平,无毒。〔主治〕主痘疮不出。将枯丝瓜烧存性,加朱砂丝瓜研末,用蜜水调服,很好。同鸡、鸭、猪、鱼烹食也佳,能除热利肠。将老丝瓜烧存性服,可去风化痰,凉血解毒,杀虫,通经络,行血脉,下乳汁,治大小便带血、痔漏崩中、黄积、疝痛卵肿、血气作痛、痈疽疮肿、虫牙、痘疹胎毒。能暖胃补阳,固气和胎。

〔发明〕[时珍说老丝瓜,筋络贯穿,房隔联属。故能通人脉络脏腑,祛风解毒,消肿化痰,祛痛杀虫,以及治各种血病。

子〔气味〕丝瓜子苦的,性寒有毒。主四肢浮肿,消肿下水。令人呕吐。甜丝瓜子,无毒。能除烦止渴,治心热,利尿,调心肺。治泌尿系结石,吐蛔虫,压丹石。如患脚气、虚胀和冷气的人吃了,病会加重。

叶〔主治〕癣疮,将叶在癣疮处频频揉搓。也可治痈疽疔肿。

藤根治虫牙和鼻塞脓浊滴出,杀虫解毒。

【附方】1.痘疮出不快。用老丝瓜近蒂三寸,连皮烧存性,研为末,砂糖水送服。2.痈疽不敛,疮口很深。有丝瓜捣汁频频涂搽。3.风热腮肿。用丝瓜烧存性,研为末,水调涂搽。4.坐板疮。用丝瓜皮焙干,研为末,烧酒调匀涂搽。

5.手足冻疮。用老丝瓜烧存性,调腊猪油涂搽。6.痔漏脱肛。用丝瓜烧灰、多年石灰、雄黄各五钱,共研为末,以猪胆、鸡蛋清及香油调药敷贴,直至脱肠收上。7.肠风下血。用霜后干丝瓜烧存性,研为末,空心服二钱,酒送下。8.血崩。用老丝瓜烧灰、棕榈烧灰等分,盐酒或盐汤送服。9.乳汁不通。用丝瓜莲子烧存性,研为末,酒送服一二钱,厚盖发汗即通。10.小肠气痛,绕脐冲心。用老丝瓜连蒂烧存性,研为末。每服三钱,热酒调下。病重者服两三次即消。11.卵肿偏坠。用老丝瓜烧存性,研为末,炼蜜调成膏。每晚以好酒服一匙。12.腰痛。用丝瓜子炒焦,捣烂,酒送服。以渣敷痛处。13.喉闭肿痛。用丝瓜研汁灌下。14.化痰止咳。用丝瓜烧存性,研为末,加枣肉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温酒送下。15.风气牙痛。用生丝瓜一个,擦盐火烧存性,研为末频频擦牙,涎尽即愈。如腮肿,可用末调水敷贴。此方治蛀牙无效。16.刀疮。用古石灰、新石灰、丝瓜根叶、韭菜根各等分,捣至极烂,做成饼,阴干,苦瓜研末涂搽。止血,定痛,生肌,有特效。17.诸疮久溃。用丝瓜老根熬水洗搽。

苦瓜

【释名】又叫锦荔枝、癞葡萄。

【集解】[时珍说原本出自南番,现在闽、广都有种植。五月下种,生苗牵藤,茎叶卷须,都像葡萄却小。七八月开黄色的小花,花有五瓣而如碗的形状。结瓜长的有四五寸,短的只二三寸,青色,皮上有细齿如癞,也像荔枝皮的形状,瓜熟时色黄而自裂,里面有红瓤黑子。瓤的味甘美可食。苦瓜子形状扁如瓜子,也有很细的齿。南方人将苦瓜去瓤后煮肉及用盐做菜食用。答剌国有一种瓜,皮如荔枝壳,未剖开时很臭,就像烂蒜的气味,剖开时像囊,味如酥,香甜可口。估计这就是苦瓜。

瓜〔气味〕味苦,性寒,无毒。〔主治〕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

子〔气味〕味苦,性甘,无毒。〔主治〕益气壮阳。

紫菜

【集解】[诜说生长在南海中,附在石头上。纯青色,取来晒干后则变成紫色。[时珍说在闽、越的海边都有紫菜,叶大而薄。当地人将其揉成饼状,晒干后拿去贩卖。颜色纯紫,也属石衣一类。

【气味】味甘,性寒,无毒。[藏器说经常吃会令人腹痛发气,吐白沫。若饮热醋少许,即消。

【主治】将其煮汁后饮用,可治咽喉炎。患有甲紫菜状腺肿大结气的人适宜吃紫菜。

石莼

【集解】[藏器说出自南海,附石而生。茎长二三寸,颜色青而涎滑如脂,又像水晶一般光莹。茎间有桠,桠中生花。石莼的形状像豆,叶子比铜钱大,卷而不舒,像慈姑叶。用姜、豉烹饪石莼,味道格外美。张翰的“莼鲈之思”,就正是出自石莼。

【气味】味甘,性平,无毒。

石莼

【主治】主下水,利小便。治风秘不通,五膈气,小腹结气,可煮汤饮用。胡人用它来治疳疾。

石花菜琼枝。

【集解】间。有二三寸高,形状如珊瑚,有红、白两种颜色。它的枝上有细齿。将石花菜放在开水中泡去砂屑后,放上姜、醋,吃来很脆。如将它的根埋在沙地中,可再生枝。有一种稍粗像鸡爪的枝,叫鸡脚菜,味道更好。这两种如长时间浸泡,会化成胶而凝固。现在石花菜的人将石花菜洗去沙,放入锅中,加少许水煮沸数次,趁热搅拌数十转后,便好像膏糊一样,再放入砂仁、椒、姜等末,然后装进盆内,待其稍冷后便凝结而像琥珀、玛瑙,这就叫琼脂。或做酱或用酒腌制,都晶莹可爱。

【气味】味甘、咸,性大寒,滑,无毒。

【主治】可去上焦浮热,发下部虚寒。孕妇不宜经常吃。

鹿角菜

【释名】也称猴葵。

【集解】[时珍说生长在东南海中的石崖间。长三四寸,大如铁线,分丫如鹿角的形状,紫黄色。当地人将它采来晒干,作为海货出售。用水清洗鹿角菜后,拌以醋,便膨胀起来,像刚从海里捞出的一样,且味道极其滑美。如果让它在水里长时间浸泡或在开水里泡,就会溶化成胶状,女人梳发时将它抹在头发上,头发便粘而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