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十卷果部1(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茎及白皮〔气味〕味苦,性平,无毒。〔主治〕除腹痛,去胃中热,治心腹痛,解蛊毒,避疫疠,疗黄疸身目如金,杀各种疮毒。

桃胶[修治[时珍说桃茂盛时,用刀割树皮,久了胶则溢出。采收下来用桑灰汤浸泡,晒干后用。如服食,应当按本方制炼,效果才妙。〔气味〕味苦,性平,无毒。〔主治〕炼制后服,保中不饥,忍风寒,下尿道结石,破血,治中恶疰忤,和血益气,治下痢,止痛。

【附方】〔桃仁〕1.半身不遂。用桃仁二千七百枚,去皮尖及双仁,放好酒一斗三升中浸二十一天,取出晒干,捣细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以原酒送下。2.上气咳嗽,胸满气喘。用桃仁三两,去皮尖。加水一升研汁,和粳米二合煮粥食。3.尸疰鬼疰(按:即肺结核)。用桃仁五十枚,研成泥,加水煮取四升取吐。4.崩中漏下。用桃核烧存性,研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5.小儿

耳。用桃仁炒后研细,棉裹塞耳内。6.大便不快,里急后重。用桃仁三两(去皮)、吴茱萸二两、食盐一两,同炒熟,去茱萸、食盐,单取桃仁几粒细嚼。7.风虫牙痛。用桃仁烧出烟火,安放痛齿上咬住。如此五、六次即愈。

〔桃枭〕1.疟疾。用桃枭十四枚、巴豆七粒、黑豆一两,研匀,加冷水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朱砂为衣。发病日五更服一丸,水送下。服药两次可愈。此方称“家宝通神丸”。2.盗汗不止。用桃枭一个,霜梅二个,葱根七个,灯心二根,陈皮一钱,稻根、大麦芽各一撮,加水二盅煎服。〔桃花〕1.大便艰难。用桃花为末,水送服一匙即通。2.腰脊作痛。取桃花一斗一升,水三斗,曲六升,米六斗,如常法酿酒。每服一升,一天服三次。3.粉刺。用桃花、丹砂各三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空心服,水送下。一天服三次。〔桃叶〕1.二便不通。用桃叶捣汁半升服(冬季可用桃皮带叶)。2.鼻内生疮。用桃叶嫩心捣烂塞鼻内。无叶可用枝代。3.身面癣疮。用桃叶捣汁搽。〔茎及白皮〕1.黄疸。用筷子粗细的桃根一小把,切细,煎浓汤,空心一次服完。黄散后,可时时饮清酒一杯,则眼黄易散。忌食热面、猪、鱼等物。2.肺热喘急。用桃皮、芫花各一升,加水四升煮成一升。将布巾绞药汁温胸口、四肢等处。3.喉痹塞痛。用桃皮煮汁服。4.突患瘰疬。取桃树白皮贴疮上,灸二七次,有效。5.热病口疮。用桃枝煎浓汁含漱。6.痔痛。用桃根煎汤浸洗。7.水肿尿短。用桃皮三斤,去内外皮,加水二斗煮取一斗。以汁一半泡秫米一斗,加一半泡女曲一升,如常法酿酒。每服一盒,一天服三次,以体中有热见药效。小便多,是病将愈的迹象。忌食生冷及一切毒物。8.妇女闭经(数年不通,面色萎黄,唇口青白,腹内成块,肚上而起,腿胫浮肿)。用桃树根、牛蒡根、马鞭草根、牛膝一斤,锉细,以水三斗煎成一斗,去渣,更以慢火煎成饧状收存,每服一匙,热酒调下。9.牙疼颊肿。用桃白皮、柳白皮、槐白皮各等分,煎酒热漱,冷即吐去。〔桃胶〕1.虚热作用。用弹丸大小桃胶一块含口中,止渴。

2.石淋。用桃木胶如枣大一块,夏以冷水三合,冬以开水三合调服。一天服三次,当有石排出。石尽即停药。3.血淋。用桃胶(炒)、木通、石膏各一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饭后服。4.产后下痢,里急后重。有桃胶(焙干)、沉香、蒲黄(炒)各等分,研为末。每服二钱,饭前服,米汤送下。

【释名】[时珍说栗,像花实下垂之状。梵书称为笃迦。

【集解】[颂说栗到处都有,而兖州、宣州最多。栗树高二三丈,叶极像栎树叶。四月间开花,花呈青黄色,长条似胡桃花。栗果有房猬,大的如拳头,房中有三四个子,小的如桃李,房中只有一二个子。栗熟后房会裂开,子就掉了出来。[时珍说它只能播种而植,不能移栽。《事类合璧》载:栗树高二三丈,苞上多刺如猬毛,每枝至少有四五个,苞的颜色有青、黄、红三种。苞中的子或单或双、或三或四。子生时壳黄,熟时壳变紫,壳内有膜裹住,到九月降霜时才熟。只有苞自己裂开掉出来的子才能久藏,否则容易腐坏。栗的花呈条状,像筷子头那么大,长约四五寸,可用来做灯芯,栗当中,大的叫板栗,中心子扁的叫栗楔,稍小的叫山栗,山栗中圆而顶部尖的叫锥栗。像橡子一样圆小的为莘栗,小如指头的叫茅栗。栗最好是晒干后收藏。如果收藏新鲜的,最好同润沙和在一起,这样到了夏初仍像新鲜的。刘恂《岭表录》载:广中不产栗。只有勤州的山中有石栗,一年才熟,圆如弹子,皮厚而味似胡桃。难道这种水果,不宜于在炎热的地方生长吗?实〔气味〕味咸,性温,无毒。[诜说吴栗虽大但味差,不如北栗。栗只要是晒干后吃,都能下气补益;不然仍有木气而失去补益。用火煨去汗,可除木气味,生吃则发气。蒸炒熟食也会胀气。[恭说用栗制成的粉喂养小儿,会使小儿不长牙齿。[宗说小儿不宜多吃,

生的难消化,熟的则胀气,膈食生虫,往往致病。〔主治〕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耐饥。生吃可治腰脚不遂。疗筋骨断碎,肿痛瘀血,生嚼后涂上,立刻见效。

栗楔〔释名〕一个苞有三颗栗子,其中扁的一颗叫栗楔。〔主治〕主筋骨风痛,活血尤其有效。每天生吃七颗,破胸胁和腹中结块。将其生嚼,还可拔恶刺,出箭头,敷颈淋巴结结核肿痛。〔发明〕[思邈说栗是益肾的果,肾病患者宜吃。[弘景说相传有人感到腰脚无力,便到栗树下将栗吃了个够,如此数日,便能行走了。这是补肾的功效,应生吃。如果当食物吃,宜先将其蒸晒。[宗说栗有补肾的功能,是

因为它味咸,又能滞气。[时珍说栗在五果中属水。水灾之年,则栗不熟,是物类相应的原因。有人内寒,腹泻如注,让其吃煨过的栗二三十枚后,顿愈。肾主大便,栗能通肾,由此可验证。《经验方》治肾虚腰脚无力,用袋装生栗悬挂起来晾干,每天吃十余颗,再配以猪肾粥相助。久食必强健。风干的栗比晒干的好,火煨油炒的栗比煮蒸的好。但仍须细嚼,连津液吞咽才有益。如快速吃饱,反伤脾。苏子由诗:“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这就是吃栗的要诀。《史记》载,秦国闹饥荒时,应侯请求发五苑的枣、栗。那么说栗厚肠胃、补肾气、令人耐饥,不是假话。

栗荴〔释名〕栗内的薄皮。〔气味〕味甘,性平、涩,无毒。〔主治〕捣散和蜜涂面,可去皱纹,使人脸面光滑。

栗壳〔释名〕栗的黑壳。〔主治〕煮汤喝治反胃消渴,止泻血。

毛球〔释名〕栗外面的刺苞。〔主治〕煮汤,洗火丹毒肿。

花〔主治〕治颈淋巴结结核。

树皮〔主治〕剥带刺的皮煎水洗,治丹毒五色无常。

根〔主治〕用酒煎服,治偏肾气。

【附方】1.小儿疳疮。嚼生栗子敷上。芦刺入肉,方法相同。2.小儿口疮。大栗煮熟,天天吃,甚效。3.鼻血不止。宣州大栗七颗刺破,连皮烧存性,出火毒,加少许麝香研匀。每次服二钱,温水送下。或者用栗子壳炭研成末,做粥吃。

4.骨鲠在咽。将栗子内的薄皮烧存性,研末,吹入咽喉中,骨鲠即下。5.老人肾虚腰痛。栗子同公狗腰子、葱、盐煮吃,一月即愈。6.跌打斗殴伤。生嚼栗子涂搽,良。7.膈气。用煅烧过的栗子黑壳与等分的舂米槌上的糠,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蜜丸。每次空腹服三十丸。8.眼红疼痛。火气上升,眼球上血丝用栗子七个,同黑鱼煮成羹吃。9.颈淋巴结结核。采栗花同贝母一起制成末,每日用酒送服一钱。

天师栗

【集解】[时珍说只西蜀青城山才有,别处不产。传说是张真人在此修道时遗留下来的,故而得名天师。它像栗而味更美,惟独栗苞不似橡。现今武当山所卖的娑罗子,恐怕就是此物。

【气味】味甘,性温,无毒。

【主治】长期食用止风挛。

【释名】[时珍说大为枣,小为棘。棘,即酸枣。

【集解】[颂说华北地区都产枣,但青州出产的特佳。晋州、绛州的枣虽大,但不及青州的肉厚,江南出产的枣坚燥少脂,现在园圃中移栽,种类繁多。上好的有水菱枣、御枣之类,南方人将其煮后晒干,使其皮薄而皱,则比其他枣更甜,称为天蒸枣。[时珍说密云所出的枣,很小,但脆润核细,味道也十分甘美,都可作为果食。干枣做法:须先清扫地面,铺上菰箔之类来承接枣,日晒夜露后,再拣除烂的,晒干后即可。切了再晒干的叫枣脯。煮熟后榨出的汁叫枣膏。蒸熟的叫胶枣,加糖、蜜拌蒸则更甜。加麻油叶同蒸,则色更润泽。胶枣捣烂后晒干则成了枣油。具体做法为:选红软的干枣放入锅中,加水至刚好淹平,煮沸后捞出,在砂盆中研细,用棉布包住绞取汁,涂在盘上晒干,其形如油,刮摩成末后收取。每次用一匙放入汤碗中即成美浆,酸甜味足,用来和米粉,最止饥渴、益脾胃。

生枣〔气味〕味甘、辛,性热,无毒。多食令人寒热,腹胀滑肠。瘦人尤其不能吃。

大枣〔释名〕即晒干的大枣。〔气味〕味甘,性平,无毒。[大明说有齿病、疳病、蛔虫的人不宜吃,腹中胀满的人不宜吃,小儿不宜多吃。忌与葱同食,否则令人五脏不和。如与鱼同食,会令人腰腹痛。

[时珍说现在的人蒸枣大多用糖、蜜拌过,长期吃最损脾,助湿热。另外,枣吃多了,令人齿黄生虫。枣是益脾的,脾病宜食。如无故常吃,则生虫损齿,害处很多。〔主治〕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少津液、身体虚弱,大惊,四肢重,和百药。长期服食能轻身延年。补中益气,坚志强力,除烦闷,疗心下悬,除肠澼。润心肺,止咳,补五脏,治虚损,除肠胃癖气。和光粉烧,治疳痢。和阴阳,调荣卫。

〔主治〕主腹痛邪气,恶气猝疰忤。核,烧研,擦胫疮很好。叶〔气味〕味甘,性温,微毒。〔主治〕覆盖麻黄,能令发汗。和葛粉,擦痱子疮,效果好。

木心〔气味〕味甘、涩,性温,有小毒。〔主治〕治寄生虫引起的腹痛,面目青黄,淋露骨立。锉取木心一斛,加水淹过三寸,煮至二斗水时澄清,再煎至五升。每日晨服五合,呕吐即愈。另外煎红水服,能通经脉。

根〔主治〕煎水洗浴,可治小儿赤丹从脚背发起。

皮〔主治〕枣树皮与等量北向的老桑树皮烧研。每次用一合,以井水煎后,澄清,洗目。一月三次,眼昏的人会复明。但须忌荤、酒、房事。

【附方】1.调和胃气。用干枣去核,缓火烤燥,研为末,加少量生姜末,开水送服。2.反胃吐食。用大枣一枚去核,加斑蝥一个去头翅,一起煨熟,去斑蝥,空心服,开水送下。3.伤寒病后,口干咽痛、喜唾。用大枣二十枚、乌梅十枚,捣烂,加蜜做成丸,口含咽汁,甚效。4.妇女脏燥(悲伤欲哭,精神不正常)。用大枣十枚、小麦一升、甘草二两,合并后每取一两煎服。此方名“大枣汤”,亦补脾气。5.大便燥塞。有大枣一枚去核,加轻粉半钱入枣中,煨熟服,枣汤送下。

6.烦闷不眠。用大枣十四枚、葱白七根,加水三升煮成一升,一次服下。7.上气咳嗽。用枣二十枚,去核,以酥四两,微火煎,倒入枣肉中出尽酥,取枣收存。常含一枚,微微咽汁。8.肺疽吐血。用红枣(连核烧存性)、百药煎(煅过),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9.耳聋鼻塞。取大枣十五枚(去皮、核)、蓖麻,一起捣碎,棉裹塞耳、鼻,一天一次,经一个多月,即可闻声音和辨香臭。先治耳,后治鼻,不可并塞。10.诸疮久溃。用枣膏三升煎水频洗。仙枣

【释名】也称仲思枣。[志说北齐时仙人仲思最早得此枣而种,故名。[志说形状如大枣,长一两寸,纯紫色,纹细核小,味甘,现已少[时珍说隋朝信都郡进献的仲思枣,

【气味】味甘,性温,无毒。

【主治】主补虚益气,润五脏,美容颜。

苦枣

【释名】也称蹶泄。

【集解】[士良说苦枣处处有。色青而小,味苦不堪,人多不食。

【气味】味苦,大寒,无毒。

【主治】伤寒热伏在脏腑,狂荡烦满,大小便闭塞。取肉煮研。和蜜丸服。

蜜父。

【集解】[颂说处处都有,但种类差别大。宣城出产的叫乳梨,皮厚而肉实,味道十分好。一种叫鹅梨的,南北各地都有,皮薄而浆多,味稍次却很香。其余的有水梨、消梨、紫糜梨、赤梨、青梨、茅梨、甘棠梨、御儿梨等,确实很多。有一种桑梨,只能同蜜煮来吃,止口干,生吃不益人,且冷中。还有紫花梨,可疗心热。唐武宗患了此病,百医不效。青城山的邢道人便献上紫花梨,绞汁服后,武宗的病就好了。唐武宗还想再要,但已经没有了。后来常山郡忽然发现一株,于是缄封后进贡,武宗便常吃这种梨,它有解除烦躁的特殊功效。但年久木枯,不再有此种,现在的人只能感到遗憾。[时珍说梨树高二三丈,叶尖而光腻,且有细齿,二月开六瓣白花。如上巳日无风,梨树结的果必多。故古语说,上巳有风梨有虫,中秋无月蚌无胎。每颗梨核有十余籽,种下后只有一两个籽会发芽生梨树,其余的都长成棠梨。梨的品种很多,必须由棠梨和桑树嫁接过的,结果实才早而佳。梨有青、黄、红、紫四种颜色。乳梨即雪梨,鹅梨即绵梨,消梨即香水梨,都是上品,可以治病。其他如青皮、早谷、半斤、沙糜等梨,都粗涩不堪,只可蒸煮和切后烘制成脯。有种醋梨,经水煮熟后,则甜美而不损人了。前人说的好梨,大多产在北方,南方只有宣城的最好。魏文帝的诏书说:真定御梨大如拳,甜如蜜,脆如菱,可以解烦释燥。《三秦记》载,消梨有五升的容器那么大,坠地则破,必须用袋子装承采摘。汉武帝曾经在御苑种过此梨,这也是梨中的奇品。《物类相感志》载:梨与萝卜相间收藏,或削梨蒂插在萝卜上,就可以一年不烂。现在北方人每年在树上将梨包裹起来,过冬后才摘,也妙。

实〔气味〕味甘、微酸,性寒,无毒。多食令人寒中萎困。金疮、妇孺、血虚者,不可食。〔主治〕治热咳,止渴。切成片贴烫伤,可止痛不烂。治咳热,中风不语,伤寒发热,解丹石热气,惊邪。利大小便。除贼风,止心烦气喘狂热。做成浆可吐风痰。急性伤风失音,则可用生梨捣成汁频服。阻塞不舒,痞寒热结的人宜多吃。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酒毒。〔发明〕[慎微说孙光宪《北梦琐言》载,有一朝士找奉御梁新看病,梁新诊断后说:风疾已深,请速归去。这位朝士又去找马医赵鄂看,诊断与梁心相通,只是叫他多吃消梨,嘴嚼不咽,可绞成汁喝。朝士回到家里十天,只吃消梨,顿觉身爽。[时珍说《别录》谈梨,只说其害,不说其功。古人说到病大多与风寒有关,用药都是桂、附,却不知梨有治风热、润肺凉心、消痰祛火、解毒的功用。当今人们的病十有六七是痰病、火病。梨的有益之处肯定不少,但也不宜过量而食。据《类编》载,一士者看上去很像有病,无精打采,便请求杨吉诊治。杨说,你热证已极,气血消铄,再过三年,便会病死。士人不乐而去,听说茅山有道士医术神通而不愿扬名,便穿上仆人的衣服,进山拜见,愿当仆人。道士就留他下来做弟子,过段时间后,士人便将实情告诉了道士。道士诊看后,笑着说:你这就下山去吧,每天只需吃一颗梨。如果生梨吃完,可用干的泡水,吃滓喝水,一年后自然会好。士人照他说的那样做,一年后又见杨吉,杨吉见士人颜貌腴泽,脉息平和,大惊:你肯定遇上了异人,不然怎么有病愈的可能?士人便据实告诉他。杨吉立即整顿好衣冠,望着茅山而拜,自咎学问不够高。这与《琐言》之说相仿。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梨的功效难道只是小补吗?遗憾的是,只有乳梨、鹅梨、消梨可吃,其他梨即使可吃也不能治病。

花〔主治〕去面黑粉滓。

叶〔主治〕捣汁服,解菌毒。治小儿疝气。煮汁服,治霍乱吐痢不止。煎服,治风。

【附方】1.消渴。用梨捣取汁,加蜜水同熬,收存瓶中。每次以热水或冷水调服,直至病愈。2.咳嗽。用好梨去核,捣汁一碗,放入椒四十粒,煎开,去渣,加黑饧一两,待化匀后,细细含咽。又方:用梨一个,刺五十孔。每孔放出一粒,裹一层面在灰火内煨熟,冷定后去椒食梨。3.痰喘气急。用梨挖空,装入小黑豆填满,留盖合上捆好,放糠火中煨熟,捣成饼。每日食适量,甚效。4.赤目弩肉。取好梨一个,捣取汁,以棉裹黄连片一钱浸汁,仰卧点汁入眼。5.反胃,药物不下。用大雪梨一个,以丁香十五粒刺入。包湿纸几层,煨熟吃下。6.蠼螋尿疮。用梨叶汗敷涂,药干即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