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十一卷木部3(3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五加

【释名】也称五佳、五花、文章草、白刺、追风使、木骨、金盐、豺漆、豺节。

【集解】[弘景说靠近道路的地方都有生长。[颂说春天生苗,茎和叶都是绿色,呈丛生状。红色的茎又似藤葛,高三五尺,上面有黑刺。生五枚叶子成簇状的为最好,而以四叶和三叶的最多,属于次等。每一叶下生有一刺。三四月份开白花,结青色果子,到六月逐渐成黑色。根像荆根,皮呈黄黑色,而肉呈白色,骨质硬。[时珍说五加皮,春天于旧枝上抽条,山人采来作为蔬菜吃,正如长在北方沙地的枸杞一样,都是木类,南方坚地的如同草类。唐时只取峡州的五加皮充当贡品。

根皮

【气味】味辛,性温,无毒。

【主治】治心腹疝气,腹痛,补中益气,可治疗行走不稳或小儿三岁还不能走路;另可治疗疽疮阴浊,男子阴部潮湿不适,小便不沥,女人阴痒及腰脊疼痛及两脚疼。补中益精,壮筋骨,增强意志。久服,使人轻身耐老,驱逐体内各种恶风及恶血,四肢不遂,风邪伤人,软脚肾腰,主治多年淤血积在皮肌,痹湿内不足,目下气。治中风骨节挛急,补五劳七伤。酿酒饮,也治风痹,四肢挛急。制成粉末浸酒饮,治眼部疾病。

【发明】[弘景说煮根茎酿成酒饮对人有益。道家用它制灰煮石,与地榆都有秘法。[慎微说张子声、杨建始、王叔牙、于世彦等,都因服此酒而房室不绝,长寿达三百年,也可以作为散代替汤茶。[王君说五加皮,是五车星的精灵。水有五湖,人有五德,位有五方,物有五车。故青精入茎,则有东方之液;白气入节,则有西方之津;赤气入华,则有南方之光;玄精入根,则有北方之饴;黄烟入皮,则有戊己之灵。五神主导着生命,相互依存。服了使人成仙的果子,可返老还童。[时珍说五加皮治风湿痿痹,壮筋骨,其功效非常深。仙人所述,显有情理,虽然言辞多溢,也是常理。用于造酒的方法:将五加根皮洗干净,去骨、茎、叶,也可以用水煎汁,和曲酿米酒。酿成后时常饮用。也可以煮酒饮。如加远志可使它功效更好。又一方:加木瓜煮酒服。谈野翁《试验方》里说,神仙煮酒法,用五加皮、地榆(刮去粗皮)各一斤,袋子装好,放入二斗无灰好酒中,用大坛封闭,放在大锅内。用文武火煮,坛上放米一合,以米熟为宜。取出火毒,把渣晒干制成丸。每天早晨吃五十丸,用药酒送下,临睡时再服。能去风、壮筋骨、顺气化痰、添补精髓。浸酒,每天饮几杯,各种浸酒的药,只有五加皮与酒相合,最有益,并且味道鲜美。叶作蔬菜吃,去皮肤风湿症。

【附方】1.风湿痿痹。用五加皮、地榆(刮去粗皮)各一斤,装袋内,放入好酒二斗中,以坛封固,安大锅内水煮,坛上放米一合,米熟即把坛取出。等火毒出过,取药渣晒干,做成丸子,每日清晨服五十丸,药酒送下,临卧时再服一次。此方能去风湿、壮筋骨、顺气化痰、添精补髓,功难尽述。2.虚劳不足。用五加皮、枸杞根白皮各一斗,加水一石五斗,煮成七斗。其中,以四斗浸曲一斗,以三斗拌饭,照常法酿酒,熟后常取饮服。3.脚气肿湿,骨节、皮肤疼痛。用五加皮四两,浸酒中,远志(去心)四两,亦浸酒中。几日后,取药晒干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次服四五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此方名“五加皮丸”。

4.小儿行迟(三岁小儿还不会走路)。用五加皮五钱,牛膝、木瓜各二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五分,米汤加几滴酒调服。

枸杞、地骨皮

【释名】也称枸棘、苦杞、甜菜、天精、地骨、地辅、地仙、却暑、羊乳、仙人杖、西王母杖。

【集解】[颂说现在到处都有生长,春天生苗叶,如石榴叶而且软薄可以吃。其茎干高三五尺,丛生状。六七月开小红紫花,随后便结红色的果实,形状微长如枣子的核。其根名为地骨。陆玑《诗疏》里说,枸杞又名苦枸,春天长出的可用来煮羹吃。[时珍说古代的枸杞、地骨产于常山的为上品,其他丘陵阪岸的都可以用。后世只有陕西的为最好,而且又以甘州产的为绝品。其子圆如樱桃,暴干后果小而核少,干时也红润甘美,其味如葡萄,可以当作果品吃,与其他地方的不同。《种树书》里说,收子及掘出根来种在肥沃的土壤中,等苗长出,剪来作为蔬菜吃很好。

枸杞

【气味】味苦,性寒,无毒。

【主治】主五脏内邪气,热衷消渴,风痹及风湿症。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另可下胸胁气,治客势头枸杞子痛,补内伤大劳嘘吸,滋阴,利大小肠。补精气各种不足,的颜色,肌肤变白,明目安神,令人长寿。

苗〔气味〕味苦,性寒。〔主治〕主除烦益志,补五劳七伤。壮心气。去皮肤骨关节风,消除热毒,散疮肿。和羊肉一起作羹吃,有益人的身体,除风明目。作为茶饮,止渴消热烦,壮阳解毒。但与乳酪相恶。汁注入目中,去上焦心肺客热。

地骨皮〔气味〕味苦,性寒。〔主治〕细锉,拌面煮熟,去肾风,益精气。去骨热消渴。

解骨蒸肌热消渴,风湿痹,坚筋骨,凉血。治在表无定之风邪,泻肾火,降肺中伏火,去胞中火,退热,补正气。治上膈吐血。煎汤漱口,止齿血,治骨槽风。治金疮神验。

枸杞子

〔气味〕味苦,性寒。〔主治〕有壮筋骨,耐老,除风,去虚劳,补精气的作用。主治心病嗌干心痛,渴而引饮,肾病消肿。又滋肾润肺。其子榨油点灯,有明目作用。〔发明〕[弘景说俗语说,离家千里,勿食枸杞。此话说的是枸杞子补益精气,强盛阴的道理。[颂说茎叶及子,服了后轻身益气。淮南《枕中记》载有西河女子服用枸杞的方法:正月上寅采根,二月上卯服用;三月上辰采茎,四月上巳服用;五月上午采叶,六月上未服用;七月上申采花,八月上酉服用;九月上戌采子,十月上亥服用;十一月上子采根,十二月上丑服用。还有用花、实、根、茎、叶同煎,或者单独榨出汁煎成膏服用的,其功效都相同。民间传说蓬莱县南丘村多种有枸杞,高的有一二丈,其根盘结很牢固。当地的人多长寿,是饮食和水土的关系。又传在润州开元寺的一个大井旁边,长有枸杞,年岁久了,土人认为是枸杞井,说饮其井水,对人很有益。[时珍说刘禹锡《枸杞井》诗说:“僧房药树依靠井,井有清泉药有灵。翠黛叶生笼石甃,殷红子熟的铜瓶。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续仙传》里说:“朱孺子看见水溪旁有两只花犬追逐进入枸杞树丛下,便挖掘出树根,形状如二犬。烹来吃了,忽然觉得身体变轻。”周密《浩然斋日抄》载:“宋徽宗时,顺州筑城,在土中挖到枸杞,其形如獒状,立即献入宫里,这就是仙家所说的千岁枸杞,其外形如犬。”根据前面的几种说法,枸杞的滋益作用,不单是子,连根也不仅仅只有退热的作用。由于根、苗、子的气味稍有差别,它们主治的病也有区别。其苗是天精,苦甘而凉,上焦心肺客热的病症适宜用它;根是地骨,甘淡而性寒,下焦肝肾虚热的病症适用它。这些都是治三焦病症的药,所谓热淫于体内,可用甘寒的药泻它。至于子则甘平而且润,性滋而且补,不能退热,只能补肾润肺,生精益气。属于一种平补的药物,所谓精不足的,用味来补。分开使用,就各有所用,兼而用之,则一举两得。世人只知用黄芩、黄连,苦寒以治上焦之火;黄檗、知母,苦寒以治下焦阴火。称为补阴降火,久服则伤元气,而不知枸杞、地骨干寒平补,能使精气充沛而邪火自退的妙用,可惜啊!

【附方】1.肾经虚损,眼目昏花,或云翳遮睛。将枸杞子一斤,好酒润透。分作四份:一份用蜀椒一两炒,一份用小茴香一两炒,一份用芝麻一两炒,一份用川楝肉一两炒。炒后拣出枸杞,加熟地黄、白术、白茯苓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每天服适量。此方名“四神丸”。2.壮筋骨,补精髓。用枸杞根、生地黄、甘菊花各一斤,捣碎,加水一石,煮取汁五斗,以汁炊糯米五斗,拌入细曲,照常法酿酒,待熟澄清,每日饮三碗。此方名“地骨酒”。3.骨蒸烦热(包括一切虚劳烦热及大病后烦热)。用地骨皮二两、防风一两,甘草(炙)半两,和匀。每取五钱,加生姜五片,水煎服。此方名“地仙散”。4.肾虚腰痛。将枸杞根、杜仲、萆薢各一斤,好酒三斗浸泡,密封土罐中再放锅内煮一天,常取饮服。

5.赤眼肿痛。用地骨皮三斤,加水三斗,煮成三升,去渣,放进盐一两,再煮成二升,频用洗眼和点眼。6.小便出血。用新地骨皮洗净,捣取自然汁。无汁则加水煎汁。每服一碗,加一点酒,饭前温服。7.风虫牙痛。用枸杞根白皮,煎醋含漱。8.口舌糜烂(膀胱移热于小肠,口舌生疮,心胃热,水谷不下)。用柴胡、地骨皮各三钱,水煎服。此方名“地骨皮汤”。9.男子下疳。先以浆水洗过。再搽地骨皮末,即可生肌止痛。10.妇女阴肿或生疮。用枸杞根煎水多洗。11.痈疽恶疮,脓血不止。地骨皮不拘多少,洗净,刮去粗皮,取出细穰。以地骨皮煎汤洗,令脓血尽,以穰敷贴患处,很快见效。12.足趾鸡眼,作痛作疮。用地骨皮同红花研细敷涂。13.目涩有翳。用枸杞叶二两,车前叶一两,捣出汁,以桑叶裹,悬阴地一夜。取汁点眼,不过三五次,即见效。14.五劳七伤,房事衰弱。用枸杞叶半斤,切细,加粳米二合,豉汁适量,一起煮成粥。每日食用,有效。

杨栌

【集解】[恭说杨栌一名空疏,所在皆有,生于篱垣间。子为荚。叶

【气味】味苦,性寒,有毒。

【主治】疽瘘恶疮,水煮汁洗,立瘥。

石南

【释名】也称风药。

【集解】[颂说南北都有生长。长在石上,树很高。江湖地方出产的,叶如枇杷,上有小刺,凌冬不凋落,春天开成簇状的白花,秋天结细红的果实。关陇间出产的,叶似莽草,呈青黄色,背面有紫色斑点,雨水多时就合并生长,可长到二三寸。根很横细,呈紫色,无花及果实,叶很茂密。南北的人多移植到亭院间,荫翳可爱,不透日气。《魏王花木志》里说:南方有一种石南树是野生的。二月开花,连着果实,果实如燕覆子,八月成熟。人们采取其核,和鱼一起做羹特别鲜美,现在已没有人再服用它了。

【气味】味辛、苦,性平,有毒。

【主治】主养肾气,内伤阴衰,利筋骨和皮肤毛发。疗脚弱五脏邪气,除热。女子不可经常服,令其思念男子。又能添肾气,治四肢无力及心烦闷疼,杀虫并驱逐各种风邪。泡酒饮,治头风。

【发明】[时珍说毛文锡《茶谱》说:湘人四月采杨桐草,捣汁泡米,做饭吃,必定采石南芽当茶饮,去风,暑天特别适宜。杨桐就是南烛。

【附方】1.鼠瘘不合。用石南、生地黄、茯苓、黄连、雌黄等分为末,每天敷患处两次。2.小儿通睛(小儿误跌或头脑受伤,致使瞳仁不正,观东则见西,观西则见东)。用石南一两、藜芦三分、瓜丁五至七个,共研为末。每次吹少许入鼻中,一天三次。内服牛黄平肝的药物,此方名“石南散”。

牡荆

【释名】也称黄荆、小荆、楚。[弘景说既是牡荆,不应有子。小荆应是牡荆。牡荆子大于蔓荆子,而反呼小荆,恐怕是因为树形的缘故。

【集解】[颂说牡荆,今眉州、蜀州及附近州郡都有,俗名黄荆。枝茎坚劲,作树不作蔓。叶如蓖麻,更疏瘦。花红作穗。实细而黄,如麻子大。有人说就是小荆。牡荆体蔓汁实,烟火不入其中,主治心风第一。[保升说蔓荆蔓生,牡荆树生。[时珍说牡荆处处山野多有,山人采它为薪。年久不砍,树长大如碗。木心方,枝对生,一枝五叶或七叶。叶如榆叶,长而尖,有锯齿。五月间开花成穗,红紫色。子大如胡荽子,有白膜皮裹。

实〔气味〕味苦,性温,无毒。〔主治〕除骨间寒热,通利胃气,止咳逆,下气。得柏实、青葙、术,疗风。炒焦为末,饮服,治心痛及妇人白带。用半升炒熟,入酒一盏,煎一沸,热服,治小肠疝气甚效。浸酒饮,治耳聋。

叶〔气味〕味苦,性寒,无毒。〔主治〕久痢,霍乱转筋,血淋,下部疮,主脚气肿满。

根〔气味〕味甘、苦,性平,无毒。〔主治〕水煮服,治心风头风,肢体诸风,解肌发汗。〔发明〕[时珍说牡荆苦能降,辛温能散;降则化痰,散则祛风,故宜风痰之病。

荆茎〔主治〕灼烂。洗灼疮及热焱疮,有效。同荆芥、荜拨煎水,漱风牙痛。

荆沥〔修治〕[时珍说取法:用新采荆茎,截尺五长,架于两砖上,中间烧火炙之,两头以器承取,热服,或入药中。又法:截三四寸长,束入瓶中,仍以一瓶合住固,外以糠火煨烧,其汁沥入下瓶中。〔气味〕味甘,性平,无毒。〔主治〕饮,去心闷烦热,头晕目眩,心头欲吐,卒失音,小儿心热惊痫,止消渴,除痰唾,令人不睡。除风热,开经络,导痰涎,行血气,解热痢。

【附方】〔实〕1.白带下。用牡荆子炒焦为末,饮服。2.小肠疝气。用牡荆子半升,炒熟,加酒一碗,煎开,乘热饮服。甚效。3.湿痰白浊。用牡荆子炒为末,每服三钱,酒送下。4.耳聋。用牡荆子泡酒常饮。〔叶〕1.九窍出血。用荆叶捣汁,酒调服二合。2.小便尿血。治方同上。3.腰脚风湿。用荆叶煮水,熏蒸病人,以汗出为度。〔荆沥〕1.中风口噤。服荆沥,每次一升。2.头风头痛。日日取荆沥饮服。3.喉痹疮肿。取荆沥细细咽服。或以荆一把,水煎服。4.心虚惊悸,形容枯瘦。用荆沥二升,火上煎成一升六合,分四次服,白天服三次,晚上服一次。5.赤白下痢。久不愈。用荆沥饮服,每日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