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十五章1(1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第十五章1

天然仙草益养生,《本草》

教你巧辨明星药材之功效

《本草纲目》这部奇书中介绍了数不清的食材和药材,从天上到地上,从陆地到水里,从植物到动物,可以应有尽有。那么,在这些药材中,有哪些是最著名的呢,用当代的话说,哪些是可以成为明星药材的呢?说它们是明星,是因为它们在养生和治病方面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为此,特为大家介绍柴胡、人参、桂圆、鹿茸、地黄、红枣等几种明星食材。

柴胡--感冒发烧之克星

柴胡味苦、性微寒,归肝、胆经。有疏散退热,舒肝,升阳之功能。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等症。近代研究多用于治疗流感病毒、结核杆菌、疟原虫所引起的疾病。

柴胡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有2000多年的应用历史。是疏散退热、舒肝、升阳之要药。其成分主要含柴胡皂苷,甾醇,挥发油(柴胡醇、丁香酚等),脂肪油(油酸、亚麻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等)和多糖等。此外,尚含有生物碱、黄酮类、山茶苷、葡萄糖、氨基酸等。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前者习称\"北柴胡\",后者习称\"南柴胡\"。柴胡名称的由来有个民间传说:

从前,一地主家有两个长工,一姓柴,一姓胡。有一天姓胡的病了,发热后又发冷。地主把姓胡的赶出家,姓柴的一气之下也出走。他扶了姓胡的逃荒,到了一山中,姓胡的躺在地上走不动了。姓柴的去找吃的。姓胡的肚子饿了,无意中拔了身边的一种叶似竹叶子的草的根入口咀嚼,不久感到身体轻松些了。待姓柴的回来,便以实告。姓柴的认为此草肯定有治病效能。于是再拔一些让胡食之,胡居然好了。他们二人便用此草为人治病,并以此草起名\"柴胡\"。

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对柴胡的植物形态多有记述。《本草图经》载:\"(柴胡)今关、陕、江湖间,近道皆有之,以银州者为胜。二月生苗,甚香,茎青紫,叶似竹叶稍紫......七月开黄花......根赤色,似前胡而强。芦头有赤毛如鼠尾,独窠长者好。二月八月采根。\"并有附图5幅。其中丹州柴胡、襄州柴胡、淄州柴胡图,以及《本草纲目》的竹叶柴胡图,《救荒本草》、《植物名实图考》的柴胡图,均为柴胡属植物。对照以上本草所载产地、分布及植物形态,主要种类应为柴胡和狭叶柴胡。柴胡原产我国。朝鲜、日本、俄罗斯也有分布。

关于柴胡的功效,《本草纲目》有详细的介绍:

柴胡,味苦,气平,微寒。气味俱轻,升而不降,阳中阴也。无毒。入手足少阳、厥阴之四经。泻肝胆之邪,去心下痞闷,解痰结,除烦热,尤治疮疡,散诸经血凝气聚,止偏头风,胸胁刺痛,通达表里邪气,善解潮热。伤寒门中必须之药,不独疟症、郁症之要剂也。妇人胎产前后,亦宜用之。目病用之亦良,但可为佐使,而不可为君臣。盖柴胡入于表里之间,自能通达经络,故可为佐使,而性又轻清微寒,所到之处,春风和气,善于解纷,所以用之,无不宜也。然世人正因其用无不宜,无论可用不可用,动即用之。

综合《本草纲目》的功效介绍,再结合现代医学,柴胡在现实生活的主要用途有以下几种:

1.解热作用:柴胡中含有柴胡皂甙和挥发油,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均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且具有毒性低、退热迅速的特点。

2.抗菌抗病毒作用:据研究证实,柴胡除具有抑制流感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外,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柴胡不仅能够用于治疗感冒,对感冒引起的各种感染,如流行性腮腺炎、肺炎、急性支气管炎等都有较好的疗效。

3.镇咳作用:柴胡中的柴胡皂甙有很强的镇咳作用,其镇咳作用与西药相当,但却没有西药所具有的胃肠道反应和成瘾性。

4.调节免疫功能作用:柴胡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防病、抗病能力,同时又能预防和治疗由感冒引起的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另外,它还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如果你得了病,对于不同的病症,你知道该如何服用柴胡吗?吃药就要对症下药,对于不同的病症,柴胡的配方为:

1.伤寒余热。用柴胡四两、甘草一两,每用二钱,煎服。

2.小儿骨热。用柴胡四两、丹砂三钱,共研为末,拌猪胆汁和饭蒸熟,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一丸,桃仁、乌梅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3.虚劳发热。用柴胡、人参等分,每服三钱,加姜枣同水煎服。

4.湿热黄疸。用柴胡一两、甘草二钱半,白茅根一小把,加水一碗,煎至七成,适当分次服完。

5.眼睛昏暗。用柴胡二钱半、决明子七钱半,共研为末,人乳调匀,敷眼上。

6.积热下痢。用柴胡、黄芩等分,半酒半水煎至七成,待冷定后空腹服下即可。

前面提到了小柴胡汤,除了上面提到的功效,它还有何重要奇效呢?专家建议用小柴胡汤治疗感冒咳嗽,效果奇佳。

《医学实在易》注小柴胡汤时谓:\"胸中支饮咳源头,方外奇方莫漫求,更有小柴加减法,通调津液效优优\"。而小柴胡汤所治之症中原有\"或咳\"一症,可见咳嗽有属少阳病者,感冒后久咳当属此类。

首先,二者都是外感病的一个病理阶段。此时邪气已不太亢盛,正气也显不足,所以《伤寒论》中指出少阳病的主症是\"往来寒热\"。其病机是\"正邪纷争\",即邪气不能长驱直入,正气也不能一鼓祛邪外出,相持不下。其脉象弦细,细脉为不足之象。感冒后久咳,此时外邪已除,病位已离表,以咳嗽为主,显然也未至阳明之里。咳嗽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也是正邪相争的一种表现,久咳不愈也表示正邪相持不下。

其次,少阳的病机主要是枢机不利和三焦阻隔。因为三焦为元气之别使,可通行元气和津液,三焦阻隔则可致气机和津液运行障碍,而见咳嗽、水肿、小便不利等症。所以,《伤寒论》第96条提出了小柴胡汤的七个或然证,有咳、悸、小便不利、渴等;第230条指出\"阳明病,胁下硬的,不大便而呕,舌上苔白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显然,感冒后久咳其病机与此相似,若按照咳嗽的常规辨治方法,因没有抓住病机关键,所以无效。

若患者表证已除,久咳不愈,多白痰,易咳出,胸肋疼痛、舌淡、苔薄白腻。脉不浮或见细而无力,可用小柴胡汤加细辛、干姜、马蔸铃、陈皮、苏子等;若见咳吐黄痰、舌红、苔黄者,可合用麻杏石甘汤;若病人还有明显的表征,或复感外邪,可随其风寒、风热而用柴胡桂枝汤、柴胡麻黄汤、柴胡银翘散、柴胡桑菊饮之类。

人参--补气之圣药

人参为东北特产之一,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故而称为人参。古代人参的雅称为地精、神草。如今,人参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之一,是驰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贵药材。

人参主要产于东北三省,那里以黑土地而闻名于世,所以,人参得坤土之气,主入脾土。另外,从本质上来说,人是倮虫,属于坤土,人参之所以像人形,正是得了较多的坤土之气。所以不论从哪方面讲,人参都可以补益人体元气,更是补脾的大药。

此外,关于人参还有一段传说:

深秋的一天,有两兄弟要进山去打猎。进山后,兄弟俩打了不少野物。正当他们继续追捕猎物时,天开始下雪,很快就大雪封山了。没办法,两人只好躲进一个山洞,他们除了在山洞里烧吃野物,还到洞旁边挖些野生植物来充饥。一天,他们发现一种外形很像人形的东西味道很甜,便挖了许多,当水果吃。不久,他们发觉,这种东西虽然吃了浑身长劲儿,但是多吃会出鼻血。为此,他们每天只吃一点点,不敢多吃。转眼间冬去春来,冰雪消融,兄弟俩扛着许多猎物,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村里的人见他们还活着,而且长得又白又胖,感到很奇怪,就问他们在山里吃了些什么。他们简单地介绍了自己的经历,并把带回来的几枝植物根块给大家看。村民们一看,这东西很像人,却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有个长者笑着说:\"它长得像人,你们两兄弟又亏它相助才得以生还,就叫它''人生''吧!\"后来,人们又把\"人生\"改叫\"人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