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关怀篇 辨证施治,本草食疗要对症(1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关怀篇 辨证施治,本草食疗要对症

就食物本身而言,它们对疾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但具体怎么吃,还应该结合人体的情况。

同一种食物,有的人吃了能治病,有的人吃了会要命。因此,饮食千万要慎重。

本篇针对不同人群,送去最温暖的\"食爱\"。通读本篇,会让你在了解自己身体的同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食物,从而让食物为健康添一分活力。

第二十章 因人而异,总有一种本草食疗适合你

看准食物的\"身份证\"--四性、五味、归经

身份证的作用就是证明一个人的身份。可是你知道吗,食物也有\"身份证\",它们的\"身份证\"向我们透漏了三种信息:\"四气\"、\"五味\"、\"归经\"。这本是根据药物的气、味不同而做的分类,但因药食同源,食物的\"身份证\"上自然也少不了这几项。

所谓\"四气\",即食物有寒、热、温、凉四性。\"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人食五味来调养身体,但如果使用不当,不但对人不利,而且有害。也就是说,饮食中的五味,吃好了对身体有益,吃不好就会对人体有害,易导致疾病的发生。所以我们要知道食物禁忌的道理,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摄取食物,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寒性或凉性的食品,如绿豆、芹菜、柿子、梨、香蕉、冬瓜、丝瓜、西瓜、鸭肉等都有清热、生津、解暑、止渴的作用,对阳气旺盛、内火偏重的人非常适宜。

热性或温性食物,如羊、狗肉、辣椒、生姜、茴香等热性或温性食物,有温中、散寒、补阳、暖胃之功,阳虚畏寒的人食之为宜,热病及阴虚火旺的人就应忌食。

此外,食性还要与四时气候相适应,寒凉季节要少吃寒凉性食品,炎热季节要少吃温热性食物,饮食宜忌要随四季气温而变化。

食物除五味外,还有淡味、涩味,习惯上把淡附于甘味,把涩附于咸味。

辛味能行气,通血脉。胃痛、腹痛、痛经患者,可以吃些辣椒、茴香、桂皮等有行气、散寒、止痛作用的食物;外感风寒的人可以吃些有辛辣味的生姜、葱白等食品;风寒湿痹患者则宜饮用白酒或药酒,以辛散风寒、温通血脉。

甘味有补益强壮的作用,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以及五脏虚羸的人比较适宜。甘还能消除肌肉紧张和解毒,但甜食不能过量摄入,否则易发胖。

酸味能增进食欲、健脾开胃、增强肝脏功能,提高钙、磷的吸收率。久泻、久痢、久咳、久喘、多汗、虚汗、尿频、遗精、滑精等患者宜食用。

苦味具有清泄、燥湿的功能,适宜热证、湿证病人食用。例如、苦瓜味苦性寒,用苦瓜佐餐,能达到清热、明目、解毒、泻火的效果,适宜热病烦渴、中暑、目赤、患疮疡及疖肿的患者。茶叶苦甘而凉,能够清利头目、除烦止渴、消食化痰。

咸味能软坚散结、润下,对结核、便秘患者比较适宜,而具有咸味的食物,多为海产品和某些肉类。例如,海蜇味咸,可清热、化痰、消积、润肠,对痰热咳嗽、痰核、痞积胀满、小儿积滞、大便燥结者最为适宜;海带味咸,有软坚化痰的功效;猪肉味咸,滋阴润燥,适宜热病津伤、燥咳、便秘的人食用。

那么,什么是归经呢?归经就是按照药食对人体某脏某腑机器所属脏器组织所产生的明显作用而予以归纳的。例比,如生姜能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发汗解表,而呕吐为脾胃经病变,咳嗽和无汗属于肺经病变,因此将生姜归于脾、胃、肺经。

有的药食治疗作用单一,因此将其归于一经,大部分药食牵涉几个脏器,因此将其归于几经。但不同的药食治疗作用必须结合其性味、主治等多方面的因素,才能确定功效,因此,不能单纯地套用原理。

此外,中医认为食物与中药一样,具有升降沉浮等不同的趋向性,结合归经理论,可使药物在必要的时候起到\"引经\"作用。例如,具有升浮作用的食物有向上向外的趋向,分别具有升阳、发表、透疹、散寒等作用;沉降性质的食物具有下行、向内的趋向,分别具有潜阳、收敛、渗利、泻下等作用。

可见,吃东西要根据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补,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平衡的目的。

补血养血治血虚

血对身体有营养和滋润的作用,如果营养摄取不足,就会造成身体气血虚弱,形成血虚体质。

有些人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肌肤干燥、唇色及指甲颜色淡白、头昏眼花、心悸失眠、多梦、肢端发麻、舌质淡、脉细无力。女性还伴随月经颜色淡且量少。这都是血虚体质的特征。血虚体质的人养生应当补血养血,因心主血脉,肝藏血,脾统血,故心、肝、脾皆当补之。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给我们留下了补血四宝--当归、熟地、川芎、白芍。当归补血和血;熟地滋阴养血;川芎活血行气;白芍敛阴和血。四物合用,就是补血养血的四物汤。

那么,血虚的人在饮食上应该怎样调养呢?据《本草纲目》记载,桑葚、桂圆、何首乌、熟地、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牛肝、乌鸡、甲鱼、海参等食物具有补血,养血的作用。

对于血虚的人,医生常告诉他们用中药搭配食物做成可口的药膳,例如当归羊肉汤、四物鸡汤、十全排骨汤等,养血效果十分不错。此外,单从食物方面看,补血的菜肴也不少,例如,凉拌菠菜含有较多对补血有益的铁质,牛奶含有对补血有益的钙质,动物肝脏的铁质含量也很多。

血是健康的根本,如果你属于血虚体质,那就要更加注意饮食的调理。除此以外,久视伤血,血虚的人应注意调摄,不可劳心。

血虚的人不要吃荸荠、大蒜,也应不吃或少吃海藻、草豆蔻、荷叶、白酒、薄荷、菊花、

槟榔、生萝卜等。

当归羊肉汤

材料:羊肉400克,黄芪25克,党参25克,当归25克,姜6片,盐少许。

做法:1.羊肉洗净,切成块;将黄芪、党参和当归用纱布扎紧,姜切成片。

2.烧热1汤匙油,爆香姜片,放入羊肉快爆炒至血水干,盛入沙锅内。

3.往沙锅内注入适量清水,放入黄芪、党参、当归和姜片,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炖煮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补气养气疗气虚

有些人在形体上消瘦或偏胖,体倦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怯,面色苍白,常自汗出,动则尤甚,心悸食少,舌淡苔白,脉虚弱,女子白带清稀,这些症状说明此人气虚。气虚体质者应该补气养气,因为肺主一身之气,肾藏元气,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因此脾、肺、肾都要补。

《本草纲目》中记载,大枣、鲢鱼、葡萄、南瓜等具有益气养精之功效。

气虚体质的人最好吃一些甘温补气的食物,例如,粳米、糯米、小米等谷物都有养胃补气的功效,山药、莲子、黄豆、薏仁、胡萝卜、香菇、鸡肉、牛肉等食物也有补气、健脾胃的功效。人参、党参、黄芪、白扁豆等补气中药和具有补气的食物做成的药膳,可以促进人体正气的生长。

中年女性是较为常见的出现气虚症状的人群,平时可常吃大枣、南瓜,多喝一些山药粥、鱼汤等补气的食物,注意摄入各种优质蛋白对补气都大有好处。气虚往往和血虚同时出现,因此在注重补血的时候,更要注意补气,以达到气血平衡。

气虚的人最好不要吃山楂、佛手柑、槟榔、大蒜、苤蓝、萝卜缨、香菜、大头菜、胡椒、荜拨、中指、紫苏叶、薄荷、荷叶;不吃或少吃荞麦、柚子、柑、金橘、金橘饼、橙子、荸荠、生萝卜、芥菜、君达菜、砂仁、菊花。

南瓜粥

材料:大米100克,南瓜300克,水600克,花生油25克,盐8克,葱花10克。

做法:1.大米淘洗干净。南瓜洗净刮皮去瓤,切成小块。

2.锅置火上,放油烧至七成热,下葱花炝锅,炒出香味后,放入南瓜块,煸炒1~2分钟盛出。

3.锅上火,放水烧开,下大米、南瓜块,旺火煮开,改用小火熬煮40~50分钟,至米粒开花,南瓜酥烂,汤汁浓稠,加盐搅匀即可。

滋养肝肾调阴虚

如果一个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不当,久病不愈就会造成阴虚体质,阴虚体质的人大多比较瘦。主要表现为:身体消瘦,脸色暗淡无光或潮红,有时会有烘热感;口舌容易干燥、口渴时喜欢喝冷饮、四肢怕热、易烦易怒、容易失眠、大便偏干、小便短少、舌红少苔、脉象细数。

阴虚体质的进补关键在于补阴,阴虚体质的人要遵循滋阴清热、滋养肝、肾的养生原则。五脏之中肝藏血,肾藏精,同居下焦,所以,以滋养肝、肾二脏为要。此体质之人性情较急躁,常常心烦易怒,这是阴虚火旺、火扰神明之故。

味甘、性凉寒平的食物是阴虚者的好伴侣,《本草纲目》中记载的下列食物,适合阴虚者选用:麦苗、醋、绿豆、豌豆、菠菜、竹笋、空心菜、冬瓜、莲藕、百合、丝瓜、番茄、胡瓜、苦瓜、紫菜、梨、柳橙、柚子、西瓜、白萝卜、椰子、豆腐、豆浆、茭白等。

阴虚体质的人不要吃大蒜、辣椒、胡椒、榴莲、荔枝、龙眼、樱桃、核桃、红豆、韭菜、生姜等食物。

珠玉二宝粥

材料:山药60克,薏米60克,柿霜饼24克。

做法:1.将山药、薏米捣成粗粒,放入锅内。

2.加水适量,用火煮至烂熟。

3.再将柿霜饼切碎,调入煮好的粥内,搅匀溶化即成。

温补脾肾补阳虚

有些人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养不当,虽然看起来白白胖胖,但脸色淡白无光,口淡不渴,体寒喜暖,四肢欠温,不耐寒冷,精神不振,懒言,大便移溏,小便清长或短少,舌淡胖嫩苔浅,脉象沉细无力。这种人属于阳虚体质,也就是阳气偏衰、机能减退、热量不足、抗寒能力低弱的体质。

既然阳虚,就要补阳,那么如何来补阳呢?阳虚体质的人要遵循温补脾肾以祛寒的养生原则。五脏之中,肾为一身的阳气之根本,脾为阳气生化之源,故当着重补之。中医认为,阳虚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故而阳气不足者常表现出情绪不佳,易悲哀,故必须加强精神调养,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感,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此种体质多形寒肢冷、喜暖怕凉、不耐秋冬,故阳虚体质者尤应重环境调摄,提高人体抵抗力。

既然如此,那么阳虚者在饮食上就应该多吃一些养阳的食物。《本草纲目》中说羊肉、狗肉、鹿肉等具有养阳之功效。

羊肉性温,味甘,是温补佳品,有温中暖下、益气补虚的作用。阳虚之人宜在秋冬以后常食之,可以收到助元阳、补精血、益虚劳的温补强壮效果。

狗肉性温,味咸,能温补阳气,无论脾阳虚或是肾阳虚,都可食用。民间早有\"阳虚怕冷,常吃狗肉\"的习俗。对平时四肢欠温、腰膝冷痛者,每年入冬以后,经常食狗肉,可以改善这种情况。

阳虚的人可以在夏日三伏,每伏食羊肉附子汤一次,配合天地阳旺之时,以壮人体之阳。

阳虚体质的人宜食味辛、性温热平之食物,如薏苡仁、大蒜、葱、莲藕、甘薯、红豆、豌豆、黑豆、山药、南瓜、韭菜等。

阳虚者不要吃空心菜、菠菜、茼蒿、茭白、白萝卜、百合、冬瓜、苦瓜、茄子、绿豆、绿豆芽等食物。

温阳袪湿消暑汤

材料:白扁豆、莲子、生薏苡仁、菟丝子、巴戟天各30~40克。

做法:将菟丝子、巴戟天入净布包起,与其他材料一起加入锅内,加开水10碗慢火煲约2小时,加适量瘦肉煲亦宜,食时用盐调味。

强健脾脏化痰湿

有许多人形体肥胖,且喜好甜食、精神疲倦、嗜睡、头脑昏沉、身体常觉千斤重、睡觉易打鼾、代谢能力不佳等。这种人如果缺少运动,则很容易发生关节酸痛、肠胃不适、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病症。这是因为他们身体内的水分代谢功能减退,痰湿停滞在体内导致一系列症状。通常称为痰湿体质。

痰湿体质的人应当注意环境调摄,不宜居住在潮湿的环境里;在阴雨季节,要注意湿邪的侵袭。饮食调理方面少食肥甘厚味,酒类也不宜多饮,且勿过饱。多吃些蔬菜、水果,《本草纲目》上记载了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痰去痰的食物,如荸荠、紫菜、海蜇、枇杷、白果、大枣、扁豆、红小豆、蚕豆等。

痰湿体质的人宜食味淡、性温平之食物,如薏苡仁、茼蒿、洋葱、白萝卜、薤白、香菜、生姜等,不要吃豌豆、南瓜等食物。

菊花苡仁粥

材料:枇杷叶9克,菊花6克,薏苡仁30克,大米50克。

做法:将枇杷叶和菊花药加水3碗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薏苡仁、大米和适量水,煮粥服用。

活血化淤祛淤血

有些人身体较瘦,头发易脱落、肤色暗沉、唇色暗紫、舌呈紫色或有淤斑、眼眶黯黑、脉象细弱。这种类型的人,有些明明年纪未到就已出现老人斑,有些则常有身上某部分感到疼痛,如女性生理期时容易痛经,此种疼痛在夜晚会更加严重。

这种人属于淤血体质,主要原因是血行迟缓不畅,多半因情志长期抑郁,或久居寒冷地区,以及脏腑功能失调所造成。

淤血体质的人,可常食桃仁、油菜、慈姑、黑大豆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酒可少量常饮,醋可多吃。不要吃过度寒凉的食物,如冰品、西瓜、冬瓜、丝瓜、大白菜等。

此外,保持好心情和适当的运动也是不可少的。

《本草纲目》中记载的破血散血方:

1.赤小豆、米醋、黄麻根用煎服。

2.韭汁饮服。

3.葱汁、莱菔、生姜、干姜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