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考点三 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动荡(2 / 2)

6、老子: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与世无争天下太平);人应该顺应自然;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著有《道德经》一书。(道家的经典)

春秋时期,与老子同时代的还有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7、孔子: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是“仁” 和“礼”;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推崇西周的政治制度;他在教育方面的贡献:①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②注意因材施教。③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谦虚好学。④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⑤编成《春秋》。孔的言论收集在他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中。(个人经历:孔子出身下层贵族,年轻时做过几年小吏,因在政治上不得意,故带领学生周游列国。晚年回到鲁国,主要从事教育和编订古籍的工作,编订了《春秋》等书)

社会大变革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8、“百家争鸣”:各派从各自代表的阶级阶层集团利益出发,著书立说,彼此论战辩驳,取长补短,这一文化繁荣的局面,史称“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出现了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是社会大变革在思想领域的反映。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成为中华文化的源头,影响深远。

●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注意总结:)①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士阶层崛起并受重用。(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发展,奴隶制经济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②学在官府的传统被打破,文化知识向民间普及;③各国统治者竞争需要,争相招揽人才。

9、“诸子百家”:(注意区分)(确切的讲诸子百家是在战国时代)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不同学派,史称“诸子百家”;

(1)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支持正义战争;提倡选举贤能和节俭(尚贤、尚俭)。(代表了中下层劳动人民的利益)

(2)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主张“春秋无义战”,笼统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要求实行“仁政”;“民为贵、君为轻”,保护自然资源; 荀子:主张“礼治”,明确尊卑等级,维护社会秩序。

(3)道家:代表人物——庄子,主张顺其自然,精神自由,独立人格。

(4)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5)兵家:代表人物——孙膑,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对待儒家思想(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补充了解)

(1)总的原则是既继承其中的精华,又要剔除其中的糟粕,批判和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

(2)要继承儒家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如“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责任感,“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追求,安贫乐道的精神力量,它所宣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坚毅的人格,积极的生活态度,爱民态度和仁爱意识,尊老、敬贤、敬师和见利思义的为人准则等。

战国中后期,统一逐渐成为时人的共识。秦始皇顺应时代的潮流,灭六国而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开启了一个时代-----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统称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