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考点四 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1 / 1)

1、秦朝的建立和统一:战国以来,人民渴望统一;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秦王嬴政积极策划统一大计。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定都咸阳,完成了统一。

2、秦朝的统一的影响、意义:(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统一的趋势成为此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

③顺应了历史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有利于当时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秦始皇是第一个皇帝,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3、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在中央:建立皇帝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秦始皇首创),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设立三公制度:中央政府设丞相(分管行政)、太尉(分管军事)、御史大夫(分管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

(2)在地方:废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设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度,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制起源于商鞅变法,秦始皇推行全国,一直沿用到今天)

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4、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通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

(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度量衡。改变了币制、度量混乱的情况,促进了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3)文化上:统一文字(李斯,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有利于政令推行,人民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4)交通上:统一车轨,修筑驰道(设驿站)。加强了各地的交通往来。

(5)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抵御了匈奴侵扰。

(6)思想上:焚书坑儒。对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

5、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到南海。

●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专制主义”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都是为了巩固王权的统治而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都一定程度巩固了统治

①基础: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按地域划分。②官员产生方式: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任免,不可世袭,只有俸禄没有封地。③影响:分封制容易形成割据势力;郡县制有利中央集权的加强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

秦王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自称秦始皇。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秦末农民战争使秦王朝迅速走向灭亡。

6、陈胜、吴广起义:(揭开了秦末农民战争的序幕)秦的暴政最终导致了农民起义的爆发(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的根本原因)。公元前209年,遇雨误期的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领导大泽乡起义。建立张楚政权。虽然失败,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势力。

7、秦朝的灭亡: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刘邦 率军直抵秦都咸阳,推翻秦朝统治。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7年,秦朝共存在了15年。科§网Z§X§X§K]

秦朝灭亡之后,天下并没有太平。项羽、刘邦为争做皇帝又打了四年仗,史称“楚汉之争”。

8、楚汉之争: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公元前202年),刘邦和项羽展开帝位争夺,史称“楚汉之争”。刘邦“约法三章”,项羽刚愎自用,经过垓下之战,刘邦取得胜利。

楚汉之争,刘邦最终打败项羽,在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