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考点五 两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1 / 2)

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大一统国家初步形成和巩固时期。

1、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2、“汉承秦制”:汉初,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体制(郡国并行),为王朝的统一和稳定埋下了隐患。汉景帝在位时,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了吴楚等七国叛乱(王国问题,最终被平定)。

(汉初休养生息,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

3、“文景之治”:文帝、景帝在位期间,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政治上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出现强盛的局面)

4、汉武盛世:(主要了解汉武帝是怎样建立大一统王朝的,主要的措施有哪些?)

(1)政治上:①设立中外朝制(削弱丞相);②颁行推恩令(削弱王侯势力);③设置刺史,监察百官与豪强(代表中央监视地方) ④酎金夺爵,剥夺列侯的爵位;⑤任用酷吏治理地方;⑥构建以察举征辟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作用:削弱了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皇权大大加强。

(2)经济上:①铸币权收归中央(铸造“五铢钱”);②盐铁官营;③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④算缗(mín穿铜钱用的绳子)告缗:抑制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

作用:国家财政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3)思想文化上:接受卫绾、董仲舒的建议①尊崇儒术 (董仲舒之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三纲五常、加强集权)②设立五经博士,儒学上升经学 (中央设立太学,建立起中央到地方的教育体系)

作用: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军事上: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

作用: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巩固了边防。(新教材没说)

(5)其他: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派张骞出使西域,并开通丝绸之路。

经过汉武帝的经营,大一统国家得以巩固加强。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社会动荡不安,最终灭亡。

5、王莽政权: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王莽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措施不切实际,激化社会矛盾。公元23年,绿林军击败王莽军队主力,攻入长安,王莽政权被推翻。

(光武帝刘秀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吸取西汉后期的教训,采取加强集权、发展生产等措施,东汉前期社会出现繁荣景象)

6、光武中兴: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东汉建立后,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政权,经过了光武帝十多年的精心治理,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历史上称他统治的时期为“光武中兴”。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落)

7、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年幼,无法主政,大权落到太后及外戚手中,致使专权;皇帝长大后依靠宦官夺取政权,又导致宦官专权。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是东汉后期政局的特点。

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瓦解了东汉的政权。

8、黄巾起义: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所造成的黑暗统治(根本原因);东汉末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直接原因)。184年,创立太平道的张角,提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口号,领导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瓦解了东汉的政权。(特点有组织、有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