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指指点点说津门(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我读过一篇文章,说天津洋房都是本地的青皮混混儿们发家后搬到租界里盖的,或者是土豪劣绅为爱妾购置的藏娇之处。这显然是个误会。租界的天津不是来自码头的天津。此外,一个城市深厚的历史很难用漫画手法来表现。在那个时代,置身于洋人庇护下的租界,是看不透的一个深幽的死角。正为此,近代史的重要人物,那些总统、军阀、皇庭遗老、革命党人,以及神通四海的大买办,都为自己在租界安置一个空间。这里的居住者与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有着网状的整体性的联系。而三十年代以来新兴的资产者也钻了进来,在需求安全与享受之外,还为了显示身份。这便使这租界的住宅区渐渐成为这座城市的富人区。留意观察便会发现,这些建筑带着独特的规律:房子、院墙与街道都配合得尺度宜人;每座房子前后都有花园,尽量与外边的街道间拉开距离;墙壁都为实墙,很少透孔,里边又是花木掩映,显示了主人对幽静与秘密的需求。我岳母“富丰”孙家的那幢城堡式的西班牙花园别墅应是租界中规模最大的一幢住宅了。院墙三面毗邻外边的街道,但从街上望去,房顶几乎陷没在浓浓花木的包围中。藏,是天津租界住宅建筑一个重要的特征,也表现着这一地域人特有的心理。

从生活表层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天津与上海何其相像!

洋房、洋车、教会学校、回力球和赛马、咖啡馆与黄油蛋卷、夜总会、溜冰场、无声与有声电影、圣诞夜、专卖舶来品的洋货店、钢琴教师、拜尔药厂的阿司匹林、手摇电唱机、三明治,以及常常写错了字母的英文广告……然而半个世纪后,重新开放了的上海马上找回昔日那些扬扬得意的感觉,并在文化形态上一脉相通地衔接上。天津却空空如也,神不知鬼不觉地把自己的昨天丢失得一干二净。上面所说的那些小洋楼在半个世纪来革命大潮反复的涤荡下,几易其主,如今只剩下褪了色而黯淡的建筑躯壳。近代史上赫赫名人的故居,如今连楼中的住户也全然不知。八十年代以来,当年上海洋行的老职员回到外滩的合资公司里重新谋到旧日的差事时,天津中街上的那些洋行纯粹成了死去的遗物。我翻着上海年轻人写的《上海的风花雪夜》和《上海的金枝玉叶》,心想天津已经没人能有声有色地叙述出历史上那溢彩流光的一页了。难道天津的三十年代只是一种“一过性”的文化,就像重庆的陪都文化?但陪都不过八年,天津近代文化形态至少辉煌了半个多世纪!

内中的缘故,有一点应当肯定,天津租界舞台上的那些人物一半以上是来自外地。单是来自京都与各地军阀要员寓公式人物就不可数。简要举例,如:吉鸿昌、张学良、顾维钧、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孙传芳、溥仪、曹锟、刘少奇、张自忠等,开个名单至少数百座这种名宅与故居。他们并非将天津作为退隐后的安身之地,而是营造一个避风的小码头。他们本来与天津本土并无更深的血缘,倘若一去,两不相依。至于由工商起家的实业家,虽然名声显赫,但中国近代的民族工商业相当脆弱。起步不久,便进入五十年代的彻底改造,失去了实在的性质。历史拦腰中断,生活幡然改观。六十年代“文革”一来,这一带就是轰击的重点。此间的历史人物藏龙卧虎,曾极其强烈地刺激着革命小将们的敌情想象。家家清洗,扫地出门。人一散,人文不存,全然失去了元气。天津卫这点儿面积有限的“洋”的东西就净光光。

往深处说,天津的近代文化,只有生活文化形态,但无思想文化形态,尽管一度天津受西方文化和科技影响方面在中国占领先位置。无论海关、城建、邮政、电报、媒体,还是火车、电车、自来水、电力,乃至教会带进来的乒乓球、羽毛球、风琴,以及博物馆、艺术馆等,但并不能因此说天津对外来文化持欢迎态度。因为在1919年以前,西方文化是强加给中国人的。而且这些文化形态基本上存在于租界中,对本土的天津人的影响有限。

近代天津曾出现过些许主张维新、思想活跃的刊物,甚至还有一些开明进步人士如严复、李叔同等人走到过社会的台前。我读过华承瀛撰写的《维新人物考》,是一本西方哲学家、政治家和发明家的评介性的人物传记,其中包括马克思和黑格尔。这是天津人向世界伸去的最长的触角了。然而,这些思想活跃的人物并不能形成气候。不少人建功立业还是进京或者南下之后才做到的。有人以为,这与天津历史重商轻文有关。我想,更深的缘故则是,旧日的天津与京都近在咫尺,皇城根下任何响动都能传入大内。历史上本地府县道台的做官要诀便是小心翼翼,不显山不露水,切勿惹是生非。这就决定了此一方天地中,思想上但求平庸无奇,算盘珠尽可去精打细算。正为此,天津在迅速发展为北方商业重镇的同时,外来的思想文化却未产生深刻影响,那么外来的生活形态也只能是一时的时髦而已。时过境迁,过往不存。这样,也就造成了地方文化的保守性。

这文化上保守性的更深远的背景,则由于天津是中外政治军事冲突的前沿。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近代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一半以上与天津有关: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70年天津教案,1900年义和团运动等。列强的霸悍凌辱与强烈的民族自尊酿成一种排外情绪,曾经深深积淀在本地的文化心理中。故而,上海与天津虽然都是最早接受外来事物的大城市,但上海的文化心理是崇洋,而天津——只有在租界内与上海近似;本土的大众对于“洋”字,从不顶礼膜拜,最多也只是好奇而已,此外还要加上挺强硬一条便是,不买洋人的账。